“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句古語對教師的工作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jié)。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必須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因此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素質(zhì),是完成本職工作的必要條件,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教師取得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yīng)該具備什么樣的語言素質(zhì)呢?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你的語言應(yīng)具有文學性、文采性。心理學認為:青少年時期對名人、偉人有一種崇拜、效仿的心理。因此他們在學校非常欣賞、崇拜有才華的教師,因此我們教師一方面應(yīng)要博覽群書,用廣博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也要把自己擁有的知識及時的付諸于實際生活,從而歸納出一些適合現(xiàn)實生活的規(guī)律性話語,那么這些話語就成了你自己的話。另一方面也能拿這些話來與學生交流,自然就是一些有文采的語句,這樣不僅能讓學生佩服你,而且還能從中得到一種文學藝術(shù)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比如有一位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老師這樣對這位學生說:“著名作家吳晗這樣說過:面對困難不低頭,不屈不撓。我們應(yīng)該有這樣得精神??!我送你一副對聯(lián)共勉吧:平靜的湖面,培養(yǎng)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huán)境,鑄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痹诎嗌媳頁P某個曾經(jīng)成績較差的同學取得進步時,不是簡單地說某某同學進步了,考了多少分,而是刻意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他:“你的進步讓我看見了希望的曙光,不,是我們班希望的曙光,當然僅僅有曙光是不夠的,看吧!不久的將來會變成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諸如此類的例子還很多,這樣學生覺得老師的話好聽,從而潛移默化的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其次,是教師的語言光有文采是不夠的,還必須富有哲理性,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要深刻精妙,寓抽象于形象,存深刻于平淡,深入淺出,切中要點,讓學生覺得你有思想,有深度,有水平。這樣,學生才能把老師的思想要求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動。一次,有一個學生犯了錯誤,非常愧疚。老師發(fā)現(xiàn)后,專門為此作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問:“你最崇拜的人是誰?”老師有意抽這位同學作答,這位同學回答:“我最崇拜的人是牛頓?!边@時,班上有同學問:“牛頓犯過錯誤嗎?”“犯過。”“那你怎么還崇拜他?”這樣一問,這位同學知道自己錯了。老師趁勢引導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何況我們是學生。說實話,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因此犯錯誤并不要緊,只要我們知道錯在哪里,以后不要再錯,吃一塹,長一智,這樣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最后取得成功。”老師的這番富有哲理性的話語,不但幫助了犯錯誤的同學,同時也教會了其他同學應(yīng)如何面對錯誤和失敗,使學生聽后有收獲,達到了“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的效果。
再次,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人情味,讓學生從老師的話語中感受到親切、友善、尊重、信任、寬容的氣息。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平常的說話中有意識地使用“我們”、“親愛的同學們啊”這些詞,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怕”老師的緊張感,讓學生覺得自己和老師是平等的,對在班級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有意的夸張其稱呼,比如,“我們的才女”,“我們的足(籃)球名星”,“我們的表演大師”等。這樣即使學生產(chǎn)生滿足的心理,同時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師的充分肯定。如遇到學生犯錯誤,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老師說:“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jīng)找到了你錯誤的原因,相信你以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边@樣,老師的話語傳達出了尊重、信任和寬容的信息,使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可信。
最后,老師的語言應(yīng)幽默風趣,使學生在和諧、快活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讓學生得到快樂。任何道理都是抽象甚至乏味的,知識的傳授也是如此,如果教師適時適當?shù)挠哪?,讓學生笑過后得到啟發(fā),那么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語文老師,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字跡潦草,這位老師是這樣說的:“我們有些同學的字‘龍飛鳳舞’像長了翅膀,可以滿天飛了,而有些同學的字好像幾天沒有吃飯,十分無力,有的都擠在一起了。希望這些同學手下留情,要不然你的字會找你算帳哦?!比嗤瑢W哄堂大笑,而幾個字跡潦草的學生暗暗低下了頭,自此以后,這幾個學生的字有了很大的改觀。
總之,作為一位教師,只要能注意觀察,善于學習,積極認真的去感悟生活,那么,你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座右銘,這就是良好的語言素質(zhì)所體現(xiàn)出來的教師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