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并非學霸,卻擅英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中畢業(yè)后,我前往美國波士頓某私立高中求學。感嘆中西合璧的求學經歷,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如果有人問我,中美高中最大的不同。我會向他介紹美國的“走班制”。美國的高中和中國的大學類似,每個人有自己的課表,按照自己的課表上課;每節(jié)課的上課地點,彼此可能都不一樣。
我的整個學生生涯都在中國度過,因此初到美利堅時難以想象“走班”上課的情景。這不能怪我想象力不足,而是中國校園內,數千名學子在短短的課間內匯聚成涌動的人流通往不同教室的超現實情景實在難以想象。顯而易見,“走班”在我國普通高中校園內屬于天方夜譚。不過,鑒于美國學校有人少的優(yōu)勢,且校園比中國寬敞,所以數百名學生“走班”是可行的。悲劇的是,我在開學之前對此情況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曾教導我們,無知是一種罪惡。事實證明此言非虛,對“走班”教學的無知,直接導致我開學第一天有個“不太完美的開局”。
我在美國高中上的第一堂課是化學,下課鈴一響,美國學生均作鳥獸散,急匆匆地抓起書包就往外走,這不禁讓我大感不解,暗自嘀咕:“美國年輕人上廁所都成幫結伙不說,還帶著書包?西方教育果然獨樹一幟?!蔽疫叧靶ψ约旱纳僖姸喙郑吥贸稣n本打算在下節(jié)宗教課老師來之前預習?;瘜W老師此時正在講臺上收拾東西,見我在座位上一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模樣,不解地問:“這位同學,你怎么不去上課?。俊彼@一問把我也弄得滿腦子問號:上課?我正在等著上課呢!
“老師,我正在等宗教老師來?!蔽一卮鸬??;瘜W老師越發(fā)困惑地看著我:“宗教教室在另外一棟教學樓里,你在這里等什么?”我恍然大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美國同學下課后都溜得那么快。
我手忙腳亂地將書本塞到書包里,草草地感謝老師的指點后,便快馬加鞭地沖向另一所教學樓??蓜傄怀鲩T,我再次震驚了:走廊里,教學樓之間的林蔭道上全是換班的學生。我在人流中馬不停蹄地穿梭,心里想著一會兒見到之前的美國同學,要告訴他們下課招呼我一起走。
可惜,這又是我的一廂情愿了。到了宗教教室,變的不僅是老師,同學竟然也換了一撥。我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出了教室,又核對了兩遍教室號碼才得出一個結論:本人見識太淺,沒見過這種新奇的上課方式:老師不動學生動,學生還不是集體動,而是各走各的路,各上各的課。
就在我內心掙扎無助的同時,宗教課的同學們都在眼睜睜地看著我這一系列地“進教室——出教室——看門牌——核對課表——再進教室——再出教室看門牌——終于走入教室”的動作,我想他們應是驚呆了。老師笑道:“小伙子,初來美國吧?”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后來,我漸漸習慣了美國高中這種“前所未見”的上課方式,也對此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樣,“走班制”是一把雙刃劍?!白甙唷敝?,在于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社交圈——在中國,我的好朋友都集中在同一班級;而到了美國,我基本和年級里所有人都混了個臉熟。而“走班制”的限制性在于,我認識了一堆人,卻沒有特別熟的。在美國,“鐵哥們”是形容朋友關系好的最高境界。但大多“鐵哥們”都是通過在同一個體育運動隊或同一個社團里認識的。相比之下,僅因同上一門課而成為特別好的朋友的,就不那么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