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說過:“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教育人使用的語言是藝術語言?!彼囆g性的批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批評方法可以消除批評時緊張師生關系。
【關鍵詞】教學管理;批評藝術;自尊心;批評教育
作為一名在西藏教育的崗位上工作多年的班主任教師,這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讓我認識到,批評也是一種藝術。對于教師善意的批評可以換來學生會心的一笑,而諷刺和挖苦換來的則是學生的橫眉冷對。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但往往有些教師對學生的過錯采取“惡性刺激”的批評方式,使學生在怨恨中“吸取教訓”。然而這種刺激效果,往往會助長學生的逆反和怨恨心理,這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極大的影響,甚至會造成很壞的后果。就算是心理較為成熟的成年人,大多也都好表揚而不愿被批評,更何況是有著強烈自尊心的藏族學生。因此,要讓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批評,作為教師就必須分析和了解受批評的學生心理特點,努力達到與學生情與情溝通,心與心交融的境界。所以,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對于批評學生時會注意了以下幾點:
1 以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作為批評的核心
首先所有學生的自尊心都有這么幾個共同的特點,則分別是:動力性、敏感性、情緒性、脆弱性和復燃性。每個人的自尊心,它都是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之上建立的,要求集體和社會能夠承認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一種思想感情。其具體的表現(xiàn)為不容許別人歧視,不愿向別人侮辱和屈服等方面。一個人若具有真正的自尊心,那么這個人總會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自己在集體中的聲譽。通常說來自尊心是一個努力克服缺點的,積極向上的內(nèi)部動力。既然作為一種動力,那教師則應當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把自尊心引導為學生的自我教育,防止其向虛榮心的方向發(fā)展,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才能使得其教育取得成功。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學者在人格理論中就有一個觀點:人格的基礎是自信、自尊。然而一個人的自尊和自信單憑他自己是不能建立起來的。在孩童時期的他的自我概念是靠外部的評價建立起來的?,F(xiàn)在的教師越來越多的認識到這一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qū)W好,這一出發(fā)點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其方法不當,再加上教師不能及時地挽回學生的自尊,這就會毫無保留地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的自尊心如果一旦被傷害,對于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要講究科學性、藝術性。教師一定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能夠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能夠滿足學生得到別人尊重的這一需要,這就為在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弄清事情的緣由是批評的首要條件
我讀過美國馬里杰·斯比勒·尼格寫的一篇文章《多看了一眼》,作者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了一件引人深思的事。作者說自己看見一位坐在矮凳上拔草的男人,便以為那該是最懶散的典型了。當自己臨離開時,又看了他一眼,才發(fā)現(xiàn)那男人原來只有一條腿。就這樣,只因多看一眼,原先認定是好吃懶做混日子的人,忽然間成了勤勞的百折不撓的人了,由鄙厭變?yōu)樽鹁础P姨澏嗫戳诉@一眼,這是何等重要的一眼?。τ诤⒆娱g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班主任都不能莽撞處理,那不僅會傷害了孩子,還會給自己的教育道路添障礙,這也是我一路摸索所得。
一次,我正在黑板上寫板書時,聽到后面有一個同學在講小話,當我回頭看時,正好看到有個同學嘴巴在動,于是我就跟認定剛才講小話的人是他,就對其批評。然后這個同學當時就站起來說他沒有講小話。當然作為教師礙于自己的面子和教師的尊嚴,我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他也不肯承認,這個時候的課堂上開始陷入了尷尬的境界。最后,自己只好強忍怒火把這堂課上完。下課后,我剛走到教室門口外,另一個同學就追出來,在我旁邊小聲地說,剛才真不是那位被我批評的學生講小話而是他說的。頓時,我就感覺到心里的矛盾,是向?qū)W生道歉,還原事情的真相?還是礙著自己的面子,此事就此作罷呢?最后,我還是把那位學生找來,并對他道歉。雖然他也對此事表示理解教師,可我心里總感覺不太舒服,認為自己此事的處理有欠穩(wěn)妥。從此以后,我也時刻提醒自己:對學生不要輕易批評。對某件事或某個學生非批評不可時,一定要在批評之前,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了解,掌握真實情況,對批評的原因和目的進行把握,最起碼能使被批評的人口服心服 。
3 把握時機、注意分寸、對事不對人是批評的關鍵
沒有批評的教育也是一種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的教育表現(xiàn)。但過分的批評很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更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敵對情緒,這樣一來便失去了批評的意義和目的。批評學生時,教師要對學生當前的錯誤進行批評,不要輕易地把學生以往的錯誤聯(lián)系起來。批評學生,要做到對事不對人,無論是對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經(jīng)常犯錯誤的學生,作為教師都要一視同仁。批評學生時的語言要準確,恰如其分。批評淺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批評重了,就會刺痛學生的自尊心。準確、真誠的批評言語,會使學生心服口服,欣然接受。教師批評學生時,首先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然后選擇適當?shù)慕逃椒ā?/p>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當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于接受時,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p>
最后,批評教育后別忘了安撫。要多關注孩子情緒變化,防止過激行為。嚴厲批評后一定要關注其情緒變化情況,個別情緒不穩(wěn)定的學生可能會做出報復、出走、逃學、破壞、輕生等過激行為。批評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錯誤,所以認為批評結束就萬事大吉,而要進行有意識的觀察、輔導、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關注其改正錯誤的情況,注意安撫技巧,消除感情隔膜,防止坐失良機。批評后在必要時可以采取適當?shù)姆椒ㄏ驅(qū)W生表明為什么要批評,為什么要這樣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傊?,我們教師要做到批評無痕。在無痕的批評中,讓學生理解到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愛護,使其體味到獨立人格的尊貴和教師的拳拳之心。在心與心的碰撞中使得學生的思想升華了,靈魂也得到了凈化,我們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參考文獻
[1]邵夏珍.井深大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1.
[2] R·M·加涅.中國社會問題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田克勤.學習理論大家談[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幼兒園 西藏自治區(qū)芒康縣 8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