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圖片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可以彌補文字表達的不足,比文字敘述更能簡潔、鮮明、生動和真實地反映歷史。由此,歷史圖片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的直觀、形象、易于理解等優(yōu)點可見一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也日益發(fā)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歷史圖片;高中歷史;教學;作用
1 有助于形象地傳遞歷史信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用歷史圖片的方式來闡述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特征或外部特點等內(nèi)容,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試舉例說明:
在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從內(nèi)外服聯(lián)盟到封邦建國》一課中關于西周分封制的介紹是這樣描述的:“周王的兄弟受封為諸侯,諸侯之兄弟受封為卿和大夫,卿、大夫之兄弟受封為士,士的長子為士,其余為庶人。諸侯對于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其余以此類推?!边@一段描述讀起來著實讓人費解,“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錯綜復雜關系足以讓高中生暈頭轉向,但是教材中第四頁給配的一張樹狀“大宗、小宗示意圖”卻把分封制層層分封的關系梳理得十分清晰,樹木主干上的是天子,枝干上的是諸侯,再次分別為卿、大夫、士。如此一來,就能夠形象、生動地將原本復雜難懂的西周分封制問題解釋清楚,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
又如,在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Ⅰ)《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一課中“三權分立、制約與平衡的關系示意圖”,《跨世紀的世界格局》一課中“科索沃地區(qū)被導彈擊中引起的大火”一圖,以及“9·11”事件的圖片。上述這些圖片將教師難以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深奧的、抽象的歷史問題形象地表達出來,更加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對歷史概念的理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直觀印象,更加有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養(yǎng)成。
2 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柏拉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鼻Ч攀ベt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名言都強調出了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歷史圖片“或以濃筆重彩渲染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或以簡潔的線條勾勒人物的神貌,或以嚴謹?shù)臉媹D描寫器物的形態(tài),是最易引發(fā)學生興趣的‘誘餌’,因為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豐富多彩的歷史圖片以其豐富性、多樣性等特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歷史課程的學習。就像臧嶸所說,成功的歷史教科書“應該像一本好劇本那樣,吸引看戲的觀眾如癡如醉,和角色一起進入劇情,使學生愛看愛讀”。
在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Ⅱ)《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一課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選擇“圖片導入”的方式來導入新課,即通過出示“黑色星期四的華爾街”這張圖片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帶著滿腔的疑問來開始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帶著“為什么會出現(xiàn)‘黑色’星期四?”、“這場資本主義的大危機是在怎樣的背景之下發(fā)生的?”、“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當時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是如何應對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xiàn)了怎樣的新政策的調整?”等一系列的疑問和好奇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利用“黑色星期四的華爾街”、“手足無措的普通百姓”、“求職的失業(yè)者”、“無家可歸的人”“荒蕪的農(nóng)田”等極具震撼力和代表性的歷史圖片傳達出來的“資本主義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的訊息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從而開始本節(jié)課關于“經(jīng)濟大危機”以及“羅斯福新政”等內(nèi)容的講解與學習。本節(jié)課教材中一共引入歷史圖片14幅,在達到向學生傳遞必要的歷史信息和展現(xiàn)客觀事實的目的的同時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讓學生們在思維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之下學習本節(jié)課的相關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深化,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歷史識圖能力、史料分析能力,與此同時緊扣《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
3 有助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李大釗說:“史學于人生的關系,可以分知識方面和情感方面二部去說,從情感方面說,史與詩有相同之處,如讀史讀到古人危急存亡之秋,能夠激昂慷慨,不論他是文人武人,慨然出來,拯民救國。我們的感情,都被他激發(fā)鼓動了,不由的感奮興起,把這種扶持國家民族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肩頭。這是關于情感的方面。”聶幼犁教授也在其主編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從根本上說,中學歷史學科的課程目標是要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認識生存現(xiàn)狀,不是為了學習歷史專業(yè)知識而是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為了了解過去而是為了開拓未來。”
以上諸位史學大家、歷史教育學家們的論述都在闡述這樣一個觀點:歷史的學習不是為了學習歷史專業(yè)知識本身,而是能夠在學習了歷史專業(yè)知識以后,學會做人,能夠在了解過去的基礎上勇敢地開拓未來。換句話說,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通過了解過去,解釋現(xiàn)在,然后觀察未來的過程,是一個我們陶冶情操,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過程,是一個在不斷的糾正中形成自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過程。運用形象、直觀、真實的歷史圖片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更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與思考,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曹大為,趙世瑜主編.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M].長沙:岳麓書社,2007.
[2]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臧嶸.歷史教材的編寫體例及編寫原則.歷史教材縱橫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曹大為,趙世瑜主編.歷史必修(Ⅱ)經(jīng)濟成長歷程[M].長沙:岳麓書社,2007.
[5]李大釗.李大釗史學論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聶幼犁主編.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祝介梅(1991-),女,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人?,F(xiàn)居山東省文登市。現(xiàn)為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2015級中國史研究生。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