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針對傳統(tǒng)聽力教學(講單詞—放音—做題—講解)費時低效的問題,提出通過對聽力材料中的詞塊講解,增強學生短時記憶容量,并通過對語言及語篇分析,提升學生的聽力反應速度及準確度,從而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詞塊教學;聽力成績;有效性
1 研究背景
隨著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的加入,傳統(tǒng)聽力教學(講單詞—放音—做題—講解)的課堂形式越來越多樣,學生能接觸到的素材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教學效果沒有很大的提高。二語習得研究顯示,自然話語中90%都是以固定的短語和習語等詞塊形式呈現(xiàn)的,如能掌握這些固定結構的詞塊,大腦便可以迅速解碼,減輕短時記憶的負荷,提高聽力語篇的理解能力。因此聽力教學可以從詞塊的講解和強化開始,增強學生的短時記憶容量,提升聽力理解的反應速度及準確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2 文獻綜述
詞塊(語塊)源于心理學概念“組塊”。不同于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理論,詞塊理論認為語言并不是完全依照語法規(guī)則實時生成的,而是提取存儲在大腦中的集語法、語用及語篇功能于一身的大量模式化短語,語言輸出時不用考慮語法規(guī)則,縮短了語言規(guī)劃、信息加工和重新編碼的時間,以保證語言輸出的自然性與流暢性。詞塊在語言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習者語言輸出的準確度與流利度,減少失誤,還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 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在TEM4聽力中存在的問題和對詞塊的了解情況,并結合問卷進行一學期的詞塊教學。通過對比分析前后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對詞塊的掌握情況以及TEM4聽力成績的提高情況,驗證詞塊教學對學生聽力水平的有效性。
3.1 研究對象
以西安工業(y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即將面臨TEM4考試,對相關詞匯和考試要求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們經歷過一學年的傳統(tǒng)聽力教學,能夠比較出詞塊教學法和傳統(tǒng)聽力教學法的區(qū)別。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定量研究,試驗工具為TEM4模擬題。測試目的是調查詞塊教學能否提高學生的聽力成績。培訓前及培訓后給學生發(fā)放能夠客觀地反映他們聽力成績的兩套四級聽力真題。四級真題難度相近,并且具有極高的信度和效率。試題用來檢驗經過一學期詞塊教學后學生的聽力成績是否有提高。收集的數(shù)據(jù)利用SPSS 軟件進行分析。
3.3 具體實施
在大二上學期,16個聽力教學周內進行。聽力材料為TEM4聽力模擬題。對照班實施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由老師先講解新單詞,放錄音,讓學生進行聽力練習,最后再對答案,講解材料,并反復聽。實驗班采用詞塊教學法。第一次聽力課上對學生說明詞塊的定義及分類( 如前文所說聚合詞語、固定搭配、慣用表達及句子框架短語),并要求學生對給出的詞塊編對話或對給出的單詞進行詞塊匹配練習,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對詞塊的認識,以便在后面的聽力中能夠運用詞塊知識。在學生初步熟悉新的教學模式后,開始聽寫、填空和對話練習,并講解及分析其中出現(xiàn)的詞塊。
2016年開始TEM4實施了新題型,聽力部分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題為短文聽寫,放三遍錄音,第一遍聽全文,第二遍記錄,第三遍重聽全文。在第一次放音時,引導學生根據(jù)短文題目確定語義場,預測可能會出現(xiàn)的詞塊,并在聽的過程中簡單記錄關鍵語塊,腦中形成完整的語義脈絡。第二次放音時結合記筆記的策略,采用符號等方法,爭取做到準確無誤;第三次放音查漏補缺,貫通上下文,語法及固定搭配檢查筆記是否正確,并做細節(jié)上的修改。之后針對材料中出現(xiàn)的詞塊進行總結,要求學生做口頭練習,如運用涉及到的詞塊造句或進行詞塊搭配練習,讓學生鞏固掌握這些詞塊。
第二題為填空。聽力材料的內容稍長,要求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及時捕捉關鍵詞匯。放音之前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理清文章脈絡和大意,并熟記填空處的提示性詞塊。放音后和學生一起總結聽力過程中的失誤,將文中的主要詞塊以故事性的線索做成聯(lián)接,便于學生熟悉記憶。
第三題為對話,文章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要求有較強的邏輯性,一般以what、when、why、where 等特殊疑問詞提問的特殊疑問句,包括文章的細節(jié)及要點。正式放音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試題中的選項,留意動詞、形容詞、名詞及其短語、專有名詞及數(shù)字等詞塊形式并對短文的內容進行預測,考慮可能會出現(xiàn)的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固定搭配??偨Y可能出現(xiàn)的詞塊。放音之前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話題引入時的詞塊,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固定搭配、表示銜接的聚合詞語( 例如表示因果或者轉折的連接詞塊) 和句型( 例如表示反問或建議的句型) 等。之后發(fā)放聽力原文,讓學生找出其中起關鍵作用的詞塊。如提示文章內容的固定搭配,轉化話題的聚合詞語等。再與之前自己預測的詞塊進行比較,記住這些詞塊,形成自己的聽力語料庫。
4 調查結果分析
將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利用SPSS 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出平均值和標準差,結果見下表。
結果表明,實驗班平均分提高了5.7分,對照班提高了2分,標準差變化接近。這說明詞塊教學在提高聽力成績方面效果明顯。
5 結論
本次教學實踐表明,詞塊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聽力策略的運用并提高學生的聽力成績。學生通過詞塊練習,能夠在記憶中儲存大量的信息,減少短時記憶的負擔,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對聽力的恐懼感降低,聽力效果改善。但是由于研究的樣本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詞塊教學法在課堂上僅僅實施了24周,研究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參考文獻
[1]原萍,郭粉絨.語塊與二語口語流利性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界,2010(01):45.
[2]丁瓊.詞塊對大學英語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學位論文), 2011.
[3]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
作者簡介
朱雁芳,女,現(xiàn)為西安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職稱講師。
作者單位
西安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陜西省西安市 7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