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環(huán)教學法”是江西金太陽教育集團重點打造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貴州省多所學校推廣,是提高中學生物教學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減輕師生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實踐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關鍵詞:五環(huán)教學法;高中生物;課堂效率
要讓學生學習過程實現(xiàn)減負增效,并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表達溝通、與人合作等創(chuàng)新人才應具備的素養(yǎng)也得到訓練和提升,“五環(huán)教學法”就能突破素質教育與高考升學率的瓶頸。
一、“五環(huán)教學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課前先學先行
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是做有效的學習。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學習。先學先行讓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初加工”,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勤于探索,主動接受知識的好習慣。課前先學先行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期盼新知識。如,在學習《染色體變異》這一節(jié)時,在教師授課前,學生進行超前學習,對其基本內容有總體的印象:對染色體變異的類型、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含義有所了解,上課時就不會一頭霧水。
2.課堂問題反饋
課堂問題反饋能診斷學情,促進先學,提高學習效率。反饋的形式可以是檢測反饋、匯報反饋、檢查反饋等。部分教師明顯存在只注重收集來自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的反饋信息,只向這些同學提問,這是不科學的,效果是不好的。我們采取分小組學習,每個小組都要反饋,從而了解情況,調整教學,具有針對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小組在課前討論后一般由中心發(fā)言人向全班同學匯報,老師可以從小組的匯報中得到這個小組預習的情況,對知識的掌控信息。小組合作起初可能有些問題或不足,需要老師指導。
3.課上互動研討
這是課內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即通過“兵教兵”“兵帶兵”“小老師”領頭,幫助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過小組合作互動,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即“兵教兵”“兵帶兵”,中心發(fā)言人就是“小老師”,起好領頭作用。最后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精講點撥,幫助歸納、總結,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及時了解成因,思考對策,適時作出積極的反饋,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效度,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生物學知識很多都是學生身邊的,學生并不陌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的實際意義,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4.課內訓練鞏固
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限時、高效、規(guī)范作業(yè)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及時把所學的知識及時應用,牢記知識。本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實現(xiàn)“兵教兵”的目的。學生練習時,教師要勤于巡視檢查。通過巡視敏銳地觀察和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基本情況。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很多來源于生活,課內訓練鞏固,應用是歸宿和出發(fā)點,能把知識內化為“實際行動”,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
一堂好的課,是需要師生共同完成的,但老師扮演的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老師是主導,學生才是主體。歸根結底,學生學到了什么才是關鍵,而不是老師教了什么。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呢?需落在當堂檢測上,做到堂堂清,課課清,反饋要及時、準確。這里特別指出“關注學生中的后進生”是高效課堂的基本點之一,因此,教師要時刻牢記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每個學生都成功方可謂真正的成功。
5.課后拓展提升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動腦能力與動手能力有機結合,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老師可以布置書面作業(yè),動手實踐探究作業(yè),自主探究作業(yè)。
二、“五環(huán)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減負增效,作業(yè)量減少,周末、晚上不上課,學生自主掌控的時間更多。讓學生在此期間素養(yǎng)、情商得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意識,表達溝通,與人合作,動手探究能力得以提升。要踐行五環(huán)模式,首先就是課前的準備工作。這個工作的主要特點就是超前性、獨立性、異步性。在知識的傳授之前首先由學生自主學習,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調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只有由學生自身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才能在課堂上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深深地體會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首要條件,應貫穿于生物教學的全過程,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課堂被激活了,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對生物學的學習充滿了渴望,充滿了好奇。好奇多思,好學多問,為生物學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學成績自然就會提升了。
參考文獻:
[1]王慶東,楊文清.活化教材,升華情感[J].生物學教學,2007(6).
[2]劉旭光.好教師必備的5項新技能[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