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具有廣泛多樣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內(nèi)課外自讀五部以上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但就目前情況看,學生課外閱讀不容樂觀。如果對學生的閱讀狀況做一番調(diào)查,就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目的不明確,盲目讀書,鐘情于一些玄幻小說、網(wǎng)絡(luò)小說,以及涉獵“另類作家”、“言情派”的作品,這些“快餐作品”會產(chǎn)生閱讀的負面效應。與此同時,由于電視、網(wǎng)絡(luò)的嚴重沖擊,許多學生不愿讀原著,而喜歡看影視作品。雖然看電視、上網(wǎng)也能增加知識,但是電視和網(wǎng)絡(luò)永遠不能代替閱讀,既耗費精力,又不能對思維進行有效訓練,容易造成學生閱讀能力的低下。再者,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病呻吟,這就是缺乏課外閱讀的最好證明。因此,除了要加強課堂教學,還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把課余的時間利用起來多讀書,讀好書。
一、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布魯納說:“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闭n外閱讀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可以從這幾方面去做:
1.以中外名人讀書的故事激勵學生閱讀。例如,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zhì)獎?wù)隆K⒓茨玫侥暇┕臉墙诸^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qū)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著名的文學家。這樣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從而明確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拓展,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外閱讀。
2.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激勵學生閱讀。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可以開展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在班中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小組之間每月初進行課外閱讀交流。此外,每月還可以組織一次各小組閱讀匯報活動,形式有故事會、朗讀比賽、讀書心得交流會、舉辦小型表演會等。
3.通過觀看影視作品激勵學生閱讀??梢哉襾怼秶恰贰度龂萘x》《巴黎圣母院》《子夜》等影視作品讓學生觀看,觀看后引導學生去看原著,并與之對比,找出區(qū)別。教師要適時向?qū)W生指出影視作品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原著的局限,提醒學生最好閱讀原著,因勢利導,以引起學生課外閱讀原著的興趣。
4.利用課堂進行“課前五分鐘”的演講激勵學生閱讀。每天拿出五分鐘讓一到兩個學生讀自己課外讀過的文章,或者講講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督促學生養(yǎng)成了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5.教師應該樹立榜樣激勵學生閱讀。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教師應該首先是個熱愛閱讀的人,應該以身作則,在情感上感染學生,使他們對閱讀發(fā)生興趣,多讀,多體會,多思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終生受益的閱讀習慣。
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選擇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
1.引導學生選擇閱讀內(nèi)容。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主要閱讀的對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積極給予引導。如,《遼寧青年》的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該刊開設(shè)有青春風采、感悟人生、成長歷程、名人傳記、新聞熱點、學習園地、文學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欄目,閱讀這些欄目的文章,無論對知識面的拓展,還是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都是有幫助的。
2.結(jié)合課堂教學推薦。以課內(nèi)學習帶動課外閱讀,用課外閱讀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如,教學《吶喊自序》一文時,可在課堂上介紹魯迅的《吶喊》一書中阿Q的滑稽故事,以激發(fā)和引導學生閱讀《吶喊》一書的興趣;在教學《紅樓夢》的相關(guān)情節(jié)時,介紹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全書的興趣。
三、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外閱讀還要注意一些方法:
1.“略讀”法。學生的課外閱讀應從略讀入手,教師要教給學生略讀的方法: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先看序文、提要、導讀、編輯大意和目錄的習慣,以了解全書的性質(zhì)、內(nèi)容和規(guī)模;其次,要讓學生掌握閱讀全書章節(jié)標題和段落首句、尾句的方法;第三,要讓學生學會總覽全書、縱觀大意的閱讀。通過這些,使學生掌握略讀的技巧。
2.“細讀”法。在略讀的基礎(chǔ)上,還要教會學生對重點段落、精彩片段以及自己興趣的章節(jié)和語句的“細讀”,要反復多讀幾遍,并按自己的習慣加以必要符號標記,用心閱讀,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良好習慣。
3.“記憶”法。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記憶儲存,或歸類摘抄,或反復誦讀,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4.“寫讀書筆記”法。讀書筆記是將自己讀書時的感受、心得、看法、評價等記錄下來。學生每讀一篇文章,都應該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對讀后感覺特別深的作品,可就某一點寫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評價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