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意,積累古今異義字、通假字等文言知識。
2.初步培養(yǎng)文言語感,厘清文章思路。
3.能夠說出文章描寫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在描寫中寄托的情感。
【學習重點】
誦讀、品讀、積累。
【學習難點】
學生給課文加注,自主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觀看圖片,導入新課
師:到新沂來,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山、湖、鎮(zhèn)”:馬陵山,重巒疊嶂,樹木蔥蘢,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讓人神清氣爽;駱馬湖,煙波浩渺,水天相映,漁舟點點,讓人心曠神怡;窯灣古鎮(zhèn),店鋪林立,古色古香,鱗次櫛比,連亙四五里,酒肆飄香,古槐聳立,讓人浮想聯(lián)翩……“山、湖、鎮(zhèn)”真是人間仙境。自然界中還有一種人間仙境,但是是虛幻的,那就是——海市蜃樓。我們來看一組圖片(邊看投影,邊解說):蜃景不僅會出現(xiàn)在海面、江面、沙漠和干枯的草原,還會出現(xiàn)在山中。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就是蒲松齡根據(jù)別人的敘述寫下來的山中蜃景。(屏顯課題、作者)
二、強化學法,理解文意
師:課前,老師請大家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給不認識的字注音,現(xiàn)在,我們來落實一下。
(卡片,提讀,分組讀,最后跟教師讀,注意拼音。具體注音略)
師:課前,老師還請同學們給課文加“注”,現(xiàn)在,我來考考大家。
(學生說古義,教師說今義,要求學生課后整理在《初中文言知識大全》上)
(屏顯:學會積累。具體字詞略)
師:同學們能不能根據(jù)“注”,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每句話的意思呢?請每組1號同學說一說,其他同學補充。
(屏顯示例:“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明確:①邑:縣,指淄川;②然:然而,但是;③恒:經(jīng)常。句意為:“奐山山市,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是經(jīng)常好多年看不到一次?!保?/p>
師:這里的“見”也可以理解為通“現(xiàn)”。
(檢查自學情況,同時指導斷句。讓學生先讀一遍,再說出句子的意思。句子略)
三、指導朗讀,深化理解
1.請各組組長指定一位學生在組內(nèi)讀課文。要求做到輕聲、流暢、讀出節(jié)奏。本組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并糾正其沒有讀準的句子。
2.提讀課文。要求做到響亮、流暢、讀準節(jié)奏。
3.賽讀。
4.挑戰(zhàn)朗讀。(句子略)
四、品析課文,學習寫法
師:本文是作者根據(jù)目擊者的敘述所寫的,寫得生動形象,讓人如臨其境。請說說你讀到的畫面。
(示例:我讀到的畫面是 孤塔 ,文中是這樣寫的: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
師:一共讀到幾個畫面?
(明確:孤塔、宮殿、城郭、危樓)
師:閱讀提示說,蒲松齡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奇異的畫面。那么,你讀出“奇異”了嗎?(板書:奇異)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師提示:從蜃景的變化和描寫的語言上進行思考)
生:變幻莫測。
(師板書“變幻莫測”)
師:作者是怎樣突出這種變幻莫測的?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請大家找一找,看誰找得全。
(屏顯: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明確: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既寫出了山市的變幻莫測,也寫出了山市從開始到消失的過程)
生:山市本是虛幻的,可是給人的感覺又仿佛是真實的,所以,它的奇異還表現(xiàn)在雖虛猶實上。
(師板書“雖虛猶實”)
師:作者描寫山市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要求學生先自己在課文中畫出,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明確:用了許多四字美詞,如“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
五、課堂總結(jié),提煉學法
(屏顯“注、順、讀、品、背、積”文言文六字學法,并解說,重點強調(diào)“品”)
六、閱讀提升,寫作訓練
選擇“山、湖、鎮(zhèn)”之一為描寫對象,寫一段話,要求文通字順,盡可能多地使用四字美詞。
【教學反思】
1.注重學法指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那么,文言文教學應當如何體現(xiàn)這一精神呢?
在本課的教學中,從預習到文本教學,我都滲透了學法指導,并通過總結(jié)提煉,讓學生對“注、順、讀、品、背、積”這一文言文六字學法有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假以時日堅持訓練,他們即可做到“不需要教”。
但是,本堂課由于過于看重學法展示,照顧的面太寬,導致各環(huán)節(jié)挖掘不深,給人淺嘗輒止之感,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比如對學生預習中的“注”和“順”的檢查,如能通過學生問疑的方式進行,效果會好得多。
2.加強朗讀訓練。
對于初學文言文的七年級學生而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礎(chǔ)上,要努力做到朱熹所說的“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從而達到“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的境地。本堂課上,學生的朗讀比較充分,有個人讀、齊讀、默讀、輕聲讀、賽讀等,我還安排了去標點朗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本堂課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文本上做得不夠。比如對山市變化的層次性、觀者的情緒變化等,沒能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加以體悟。
3.關(guān)照課外閱讀。
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段的學生達到26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所以,我在課前印發(fā)了4段有關(guān)海市蜃樓的閱讀材料,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另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為他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了必要的知識鋪墊。由于學生課前了解了海市蜃樓產(chǎn)生的原因、條件、可能出現(xiàn)的地點等,所以,教學活動開展得比較順暢。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邱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