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小學科學教學中活動表現(xiàn)評價的實施策略問題,并結合當前評價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科學教學;活動表現(xiàn)評價;評價策略;教學實踐
進入21世紀,為了深化教育改革,我國啟動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課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這一體系既要評價學生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而對學生在探究能力、實驗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更需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來作出評價 。筆者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活動表現(xiàn)評價的實施策略進行了一些嘗試和研究,提出了以下實施策略。
一、善于引導學生評價,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一)引導學生積極評價他人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他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要肯定對方的優(yōu)點再指出其不足之處。這種互評的方法使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也懂得了尊重對方,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尤其是引導學生來評價教師,能張揚其個性,尊重其心靈,使學生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跟教師交流,充分發(fā)揚了教學民主。
(二)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我
自我評價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根據(jù)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自我教育是從自我認識開始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用。對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告訴學生評價的目的:“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證明,而是為了改進”,讓學生明確自我評價是一種自我比較,意在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問題,激勵自己成功,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所謂“吾日思而三醒乎”。2.幫助學生設計好評價量表。3.指導學生明確各項評價內容。4.教會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如設計“自我形象”、確定自我期望值、善于自我調控等。5.及時總結交流評價中的典型案例。成果以成長檔案袋的形式自己保存,以備交流。學生還可就教師對自己做出的評價結果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評價變成了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二、提供真實多樣的活動任務,創(chuàng)造寬松的評價環(huán)境
(一)重視課堂活動,堅持常規(guī)評價,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基本科學技能
筆者上課時一般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桌面有一個舊臺歷,舊臺歷用來快速記錄自己上課時及時生成的有效信息,記錄的方式是速記法,自己明白就行。小組成員在課堂上的一些典型外顯行為,由小組記錄員先用畫 “正號”的方式記錄在舊臺歷上。在總結評比時再填寫科學科課堂常規(guī)評價表或科學實驗活動表現(xiàn)評價表。獲全A的可以得到一個小獎卡,一個小將卡相當于平時成績5分,每節(jié)課滿分為5分,不夠5分的可以累計(A為5分、B為4分、C為3分、D為2分、E為1分,幾節(jié)課累計滿5分的也可以拿一個小獎卡,累計獲10個小獎卡的可以獲得一封家校聯(lián)系表揚信。每5封表揚信可以拿到一定的科學實驗小獎品。
(二)組織課外活動,重視對課外活動的評價,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偏重于實驗探究的,有偏重于調查研究的,不同的活動內容有其相適應的學生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下面是筆者在學生評價研究中所使用的幾種常見的形式:
1.我的科學成長足跡。我的科學成長足跡是記錄學生個體成長進步的材料,根據(jù)學生所記錄的內容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生對某一階段學習的回顧與反思,另一類是學生在具體的“活動與探究”教學活動后對自己成長的回顧與反思。
2.小論文與調查報告。
3.科學課外探究實驗報告。
4.科學手抄報。這是學生對自己課外獲取的知識的一種展示,也是對學生審視美和表現(xiàn)美的能力的評價。
前述的四項都是書面的,事實上在許多時候口頭的演講與交流都同時伴生在小組評價的過程中。
(三)爭取家長支持,家校聯(lián)合,共同促進學生進步
第一,筆者在常規(guī)評價中累計獲10個小獎卡的可以獲得一封家校聯(lián)系表揚信。同時筆者還經(jīng)常通過校訓通和家長溝通,在階段評價中讓家長直接參與。力求在平時的教學評價中做到家校結合,共同促進孩子發(fā)展。
第二,開展家庭實驗,讓科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家中,從日常生活用品中,尋找一些易得的器材,進行簡易的實驗,是科學課堂實驗的補充和延伸。在家庭實驗中的表現(xiàn)家長是很好的評價者。家長的評價也及時得到反饋,在這種相互溝通協(xié)商中,增進了教師、學生、家長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四)聘請“教師助理”,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評議
在以往的評價中,學生大多只能按照老師的統(tǒng)一要求進行“齊步走”式的評價。在這種評價方式的支配下,學生的評價興趣得不到滿足,評價失去了原動力,評價效果必然要受到影響。筆者在階段性評價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教師評價的步驟中來,全班共分成10個小組,全班同學輪流每次抽取4個人組成“教師助理團”,利用空余時間和教師一起共同討論、“教師助理”和老師共同完成評價表教師評價部分的評價工作,把評價的權利進一步交給學生,這樣的評價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真正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五)采用達標+彈性的方式,設計多元科學學業(yè)評價體系
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資源的理解和內化程度是不同的,設計學業(yè)評價體系時就需要考慮對學習內容進行多元化處理,筆者采用達標+彈性的方式。對于每個學生都需要掌握的科學核心知識、能力和方法,就要作為達標要求來評價。而課外拓展性實驗、課外調查與研究的學習和理解不作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學生學習后所寫的報告、論文、感受或活動表現(xiàn)都可以用加分激勵的方式做彈性評價。
參考文獻:
[1] 程兆國.活動表現(xiàn)評價在新課程中的應用[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3(4):55-57.
[2]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wǎng).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