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是“防未病”“冬病夏治”中醫(yī)一種特色的治療方法,即三伏天,在人體的某些穴位上貼敷藥物。這種方法已經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并得到廣泛的應用,也被賦予了它神奇的功效。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冬病”都能使用“三伏貼”,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三伏貼”。
“三伏貼”適合寒癥不適合熱癥
夏天的三伏天是治療一些疾病的最佳時機。一般我們在每年夏季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但因患兒過多,因此在三伏天期間也可以進行貼敷,每2次貼敷之間為7~10天。在醫(yī)院里的孩子們中,并不是所有孩子的情況都適合貼“三伏貼”。由于有些家長相關知識匱乏,認為所有疾病都可以治療,盲目追風,也來貼“三伏貼”,這是最不提倡的。讓家長們知道“三伏貼”的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三伏貼”的使用有其嚴格的適應癥,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反復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肺氣腫、胃寒胃脹”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這些屬于虛寒型疾病。其治病機理在于三伏天,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在人體穴位上使用藥物貼敷,易于從通透性較高的皮膚進入病處,提高人體的陽氣,增強抵抗力,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和治療冬天易發(fā)的相關疾病。但屬熱性的疾病不適合用“三伏貼”療法,如發(fā)熱、咳黃痰、咯血等。
2歲以下以及易過敏兒童不宜
為什么孩子使用三伏貼后療效比較顯著呢?因為孩子的皮膚薄嫩、滲透性強,經皮膚迅速吸收,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直接由經絡穴位作用于病處,所以效果尤為顯著。但2歲以下的幼兒因皮膚過于嬌嫩,對藥物刺激敏感度增加,容易引起皮膚損傷、感染,所以不宜使用。
2歲以上兒童在使用“三伏貼”時,尤其是頭一貼時,一定注意觀察皮膚情況。由于貼敷一般在半小時以上起效,所以建議兒童貼敷0.5~2小時,但如果孩子在使用過程中有不適,如發(fā)癢、疼痛、燒灼感明顯,應提前取下敷貼。在貼敷二伏時,可提前涂抹些凡士林,以減輕局部反應、減少藥物刺激。在去除“三伏貼”后,由于敷貼藥物不同,兒童皮膚接受程度不同,有些兒童局部出現輕微的水泡,潮紅、搔癢、微微發(fā)熱都屬于正?,F象,切記不要抓撓,再因夏天出汗較多,易發(fā)生感染。如出現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如出現大水泡,應及時去醫(yī)院治療?,F在的“三伏貼”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創(chuàng)新。但對于皮膚極度敏感、易過敏的兒童建議不要使用。
在進行“三伏貼”治療時,貴在堅持,一般需要連續(xù)治療3年。尤其不能忽視的是,在治療期間,飲食要以清淡、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為主,不要讓孩子吃生冷、辛辣、油膩、海鮮等食物,不貪涼、不要在溫度過低的房間久待。只有堅持,才能充分發(fā)揮“三伏貼”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