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做了一輩子學問,也當了一輩子老師。他對學生的愛護,更是遠近聞名。
到了晚年,彭桓武還堅持經常給學生作報告,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他多年積累的科研經驗和人生成長經歷為例,講出自己的看法和對學生的期望。
1994年教師節(jié),彭桓武在理論物理所發(fā)表《學生和先生》的講話時提出:“老師對學生要知人善任,學生對老師要擇善而從;老師給學生出題,未必要自己知道正確答案,否則培養(yǎng)不出好學生;老師不要束縛學生,學生也不要受老師束縛,而是要獨立思考,打破框框?!?/p>
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彭桓武從不因自己留過洋自居,許多聽過他講課的科研人員回憶起當年的感受,常常用“慈祥”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他還鼓勵學生提問題,在聽他的報告時,可以打斷他,隨時提問。
1951年開始師從彭桓武的周光召,認為3年中不但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更從老師的言行中嘗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感覺彭桓武“從來沒有把學生當作是學生,而是當作朋友”,經常帶他到公園散步,請他吃飯,“還要海闊天空地把各種社會上的、科學上的事情拿來神聊一通”。
有這樣一件小事:當時在一次學生博士論文答辯會上,彭桓武是答辯委員會成員之一。在確定論文評語時,委員會大多數成員都認為論文中的一項計算還不夠完善,結果意義不大,不必在評語中提及。
不料,彭桓武卻表示不同意。他提出,這個計算雖然不夠完善,但辦法卻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別人還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白詈?,彭先生為獎掖后進,用沙里淘金、泥中覓珠的良苦用心,說服了大家?!睘榱藢W生,彭桓武甚至還有點“六親不認”。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彭桓武的親家李淑想去家里看望他,給他打電話。他卻說,有幾個清華的學生正在他那里,并說這些學生“自己找上門來,要和我聊一上午呢”。
聽聞這個消息,李淑擔心彭桓武會過于疲勞,沒想他卻回答道:“學生是不能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