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地龍是薯額科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根莖廣泛用于制藥,是需求量較大的中藥材,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價值。近年來,由于破壞性、掠奪式的采挖,造成穿地龍野生資源逐漸減少。在退耕還林地間作穿地龍是山區(qū)農民充分利用當地森林資源,一次栽植成功多年受益,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適合發(fā)展林下經濟的好項目。
一、間作方式
幼樹栽植行距400厘米,株距400厘米 ,在行間靠幼樹栽植行兩側各留160厘米,中間80厘米間距內作畦,畦寬80厘米,在畦上種植穿地龍。
二、選地、整地
1.選地:穿地龍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地塊均可栽培;但應選擇土質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退耕還林地,土質以砂壤土最好;土壤酸堿度以微酸性至中性為宜;忌選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澇地塊。
2.整地:春整地、秋整地均可以,但以秋整地最好。整地要求把田間雜草、根茬清理干凈。作畦,畦寬80 厘米,畦高15—20厘米,長度不限,根據地勢而定。深翻前每平方米施入腐熟農家肥5公斤,深翻20—25厘米,整平耙細。
三、育苗播種
1.種子處理:播種前30天左右,對種子進行沙藏處理。把精選的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45—50小時,然后撈出瀝干水分,再與3倍于種子量的濕沙混合拌勻。沙子濕度以手握成團、松手散開為宜。把拌均勻的種子裝入透氣布袋中,在背陰高燥處,將裝種子的布袋擺平在地上,用土將種子袋埋嚴,覆土15—20厘米,播種前8—10天取出種子,準備播種。
2.播種時間:4月下旬—5月中下旬,地溫穩(wěn)定通過8—10℃,即可播種。
3.播種方法:一是撒播法,4月20日至5月20日,在作好的畦上均勻撒種,為使播種均勻,應將種子處理時拌的沙子和種子一起撒播,播后覆土1.5—2厘米,用木板輕輕鎮(zhèn)壓,覆蓋稻草1—1.5厘米,以利于遮陰保濕。二是條播法,在作好的畦邊上橫向開一小溝,溝寬2厘米,溝深2—2.5厘米,行距18厘米左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5—2厘米,覆蓋稻草1—1.5厘米,以利于遮陰保濕。以上兩種播種方法,每畝地用種量1.5—2公斤,育一畝地苗可以翻栽8—10畝。
四、田間管理
1.間苗與追肥 間苗,當幼苗株高10厘米左右,生長出3—4片真葉時,應疏去過密的弱苗、病苗,保留健壯的幼苗,株距5—8厘米。結合間苗進行追肥,每畝追施46%尿素8—10公斤,50%硫酸鉀15—20公斤。
2.移栽 幼苗生長1年后,秋季地上植株葉片枯萎后進行移栽,或在第2年春季化凍后移栽。在寬80厘米的畦上栽3行,即在畦邊上橫向開始,按行距35—40厘米、株距20厘米開溝擺苗,覆土5厘米后壓實,澆水。一般每畝栽苗5500—6000株為宜。
3.中耕除草 對育苗田應做到見草就除,保持床面無雜草。移栽田中的雜草要及時鏟除,一旦發(fā)生草荒,將嚴重影響穿地龍的生長和產量。除草可以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相結合,化學除草可以在播種和移栽前用90%乙草胺進行封閉滅草,每畝用90%乙草胺200—250毫升兌水30公斤進行封閉。如果有未封閉住的雜草就要人工拔除。在夏、秋兩季穿地龍生長旺季,草荒嚴重時,每畝地用12.5%高效蓋草能100—150毫升兌水3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除草??傊诖┑佚埳L過程中要抓好除草工作,避免草荒。
4.搭架 移栽后,植株長到15—20厘米高,應及時搭架、引蔓,避免植株相互纏繞,造成通風不良,容易發(fā)生病害,也影響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搭架方法是,利用1—1.5米高的細木棍作架,將細木棍一端插入地下,每4根一組,將其頂端捆在一起。及時引蔓。
5.病害防治 一是葉腐病,穿地龍苗高20厘米左右時,便纏繞在架條上生長;苗高達到1米左右時,因雨量過大、空氣濕度高,容易感染葉腐病,癥狀是葉片呈燙傷狀,植株逐漸枯萎死亡,應及時提早預防。在幼苗生長期,每隔15—20天,葉面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二是根腐病,在雨季或澇洼地容易發(fā)生,一旦發(fā)病,可用97%的惡霉靈2500—3000倍液灌根。
6.蟲害 在穿地龍整個生長期,主要害蟲有蝗蟲、紅毛蟲,可用2.5%功夫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五、采收加工
穿地龍移栽3年后,即可收獲。用鎬頭將地下根莖全部刨出,經過3—5天晾曬,用木棒敲掉泥土、須毛;剔除雜物,放在干燥處貯藏。根據市場行情適時銷售。
樺甸市公吉鄉(xiāng)農業(yè)站 張文君
樺甸市永吉街農業(yè)站 王瑞榮
樺甸市農業(yè)局 楊煥茹 竇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