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史中,元雜劇作為俗文學的代表,其文學形式不僅流行于書會才人之中,更深入到了勾欄瓦舍之間。游戲和娛樂自然成為元雜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元雜劇中游戲風俗的研究,充分了解元代百姓、元雜劇作家及藝人創(chuàng)作和生活的樂趣。
關鍵詞:競技游戲;斗智游戲;猜射游戲;賭斗游戲
作者簡介:崔岑(1990-),女,漢族,河南省平頂山市人,文學碩士,單位: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5-0-01
游戲是民俗活動的一部分,游戲的娛樂性、趣味性和群眾性使其在人類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久不衰并流傳至今?!坝螒螂m然是人的一種本能活動,但卻又有著重要的文化性,這種文化性主要表現(xiàn)在人在從事游戲活動的時候,已經(jīng)把自己的主觀精神和價值取向融入了游戲之中”[1]。因此,游戲是一種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種文化活動。
一、競技游戲
競技游戲主要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來進行竟斗較量。元雜劇中的競技游戲主要包括射柳、捶丸、蹴鞠、打髀殖和馬球,其特點不僅是為了娛樂生活,還廣泛應用于軍事訓練。
射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彰顯技藝?!洞吠栌洝穂2]以北宋宮廷為背景,描寫了范仲淹等朝中大臣在端午節(jié)奉命射柳的情節(jié)。捶丸也叫“步打”、“步擊”,很像現(xiàn)代流行的高爾夫球?!栋倩ㄍぁ穂2]中王煥自夸什么游戲都會,把會捶丸放在第一位。蹴鞠又稱“踏鞠”、“蹙鞠”,是近代足球的前身?!肚亍分袑︴砭系拿枋觯骸澳憧茨峭鯇O蹴鞠,仕女秋千,畫屧踏殘紅杏雨,綠裙佛散綠楊煙”[2]。打髀殖又名“打髀石”。《伍員吹簫》中說:“我如今著我大的孩兒費德雄,他也是個好漢,常在教場中和小的們打髀殖耍子”[2]。元雜劇《打毬會》[2]、《捶丸記》[2]中,亦有打馬球情節(jié)的形象描繪。
二、斗智游戲
智斗游戲是指那些主要通過智力上的競賽、較量來獲得愉悅、快樂的游戲方式。元雜劇中的斗智游戲主要有圍棋、頂針續(xù)麻和拆白道字三種。進行這類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彰顯才情、陶冶情操。
圍棋在元代是雅俗共賞的技藝,出現(xiàn)了一部《玄玄棋經(jīng)》[3],其主要價值在于收集了極為精妙的三百七十八個死活棋勢?!镀栖迗浴分校骸捌迥藞蛲踔疲鄠鞯街两?。手談消郁悶,遣興過光陰”[2]就說明了圍棋從古至今的地位與價值。頂針續(xù)麻又名“咬字”。《翰林風月》中,以頂針續(xù)麻之體,寫了一首饒有興味的曲子:“你道信步出蘭庭,庭院悄人初靜。靜聽是彈琴的那生,生猜咱無情似有情,情知咱甚意來聽……”[2]。拆白道字又叫“拆牌道字”。《西廂記》里紅娘用拆白道字法,稱贊君瑞長得“俏”,而罵鄭恒是“木寸、馬戶、尸巾”。鄭恒人也不笨,當時就明白了:“你道我是個‘村驢屌”[2]。
三、猜射游戲
猜射游戲是指通過游戲者對某些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數(shù)量等方面的猜測、揣度來決出勝負,以此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趣、歡樂的游戲效果。元雜劇中的猜射游戲主要包括藏鬮、投壺、猜枚三類。
藏鬮又稱“藏鉤”,是傳統(tǒng)的猜物游戲。《漢宮秋》中說道:“他諸余可愛,所事兒相投,消磨人幽悶,倍伴我閑游。偏宜向梨花月底登樓,芙蓉燭下藏鬮”[2]。投壺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種投擲游戲,《百花亭》中“他便是風流王煥,據(jù)此生世上聰明,今時獨步,圍棋相遞,打馬投壺,撇蘭攧竹……九流三教事都通”[2]??梢娡秹卦谠彩窍喈斊占暗摹2旅妒秋嬀茣r一種助興取樂的游戲,屬佐飲助興行酒令的一種。《赤壁賦》楔子說道:“今無甚事,且回后堂中和夫人猜枚吃酒去也”[2]。
四、賭斗游戲
賭斗游戲的主要特點就是游戲的勝負結果要以錢財來兌現(xiàn)。元雜劇中的賭斗游戲主要有擲骰子、雙陸、打馬和顛錢四種。
擲骰子又叫“擲色數(shù)兒”,是一種用貨幣作注以骰子數(shù)字大小或圖樣拼合逼輸贏的博戲。《度柳翠》中就有關于擲骰子的描述:“師父,這個不喚做骨頭,這個喚做色數(shù)兒?!盵2]。雙陸是由西域的“握槊”演化而來的,又稱“長行”、“波羅塞戲”。《東堂老》中“誰家個年小無徒,他生在無憂愁太平時務??丈妹蔡锰靡槐矸撬?。出來的撥琵琶打雙陸,把家緣不顧”[2]?!栋倩ㄍぁ穂2]中說王煥多才多藝時把打馬與其他游戲并列在此。《燕青博魚》中極為真切摹寫了攧錢者們的心態(tài):“則這新染來的頭錢不甚昏,可不算先道德準。手心里明明白白,擺定一文文。呀呀呀,我則見五個鏝兒乞丟磕穗,更和一個字兒急溜骨碌滾,嚇得我咬定下唇,掐定指紋,又被這個不防頭愛撇的磚兒隱,可是他便一博六渾純”[2]。
德國著名學者席勒說到:“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1]?!爱斍?,隨著文化熱不斷高漲,特別是通俗文化、娛樂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上對于游戲這種較為普遍性的文化現(xiàn)象也有了重新的認識”[4]。元雜劇中描寫的游戲亦是如此,游戲的娛樂性、趣味性和群眾性使其在元雜劇中占據(jù)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慶偉,朱華忠.游戲風情[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學奇.元曲選校注[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3](元)嚴德甫等編.玄玄棋經(jīng)[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4]蔡豐明.游戲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