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學界對“木石前盟”盟者是誰曾有爭議,本文觀點重新聲明是木是指絳珠草(林黛玉),石是指神瑛侍者(賈寶玉),只有如此“木石前盟”才符合邏輯和文本敘述。
關(guān)鍵詞:石頭;絳珠草;賈寶玉;林黛玉
作者簡介:董增權(quán),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專業(yè):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學明清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5-0-02
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第二支《終身誤》就提到“木石前盟”,賈寶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最早出于此處。提到盟者是誰,有人會質(zhì)疑,肯定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無疑。其實不然,有紅學家仔細推究各種版本以及當代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木”與“石”的身份有待確認。有人認為賈寶玉是通靈寶玉投胎同時是神瑛侍者下凡,還有學者認為史湘云是“木”,下面就這個問題展開論述。
甲戌本《石頭記》小說一開始就借一僧一道的談話,道出木石的因果。只因西天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得以久延歲月……因神瑛侍者煩心偶熾,乘此太平盛世,欲下凡造緣,已在警幻仙子處掛了號,警幻仙子問及灌溉之德未償,趁此可以了結(jié)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的過他了。
通過還淚的傳說,多數(shù)人認為這里的木石前盟自然是指神瑛侍者和絳珠草的姻緣,起因在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三生石在佛家典故里可見,即前世、今生和來世。前世發(fā)生在靈河岸的三生石畔絳珠草和神瑛侍者之間。有人認為無盟可言,一石一木如何盟誓,還淚是報恩而非盟約。為彌補甲戌本中這種缺陷,在程甲本中,頑石靈性大發(fā),靜極思動,跑到赤霞宮成為神瑛侍者,木石前盟的雙方就變成了頑石(神瑛侍者)和絳珠草,這些觀點觀點皆不能使人信服,甲戌本中卻寫得很清楚,石頭和神瑛侍者是兩回事。程甲本極有可能在傳抄的過程中產(chǎn)生錯誤,讓人誤以為此。然木石就不會有盟乎?脂硯齋有評:“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歷盡風月波瀾,嘗遍情緣滋味,至無可奈何時,方知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抑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語不笑能留人,此之謂也”。盡管此時神瑛侍者通靈,絳珠草未通靈性,然草木有情,它們的約定就是如此。在多數(shù)人眼里,盟者,自然是指山盟海誓也,然《石頭記》不是庸俗的才子佳人小說,也不可能走淫欲私奔的套路,絳珠草本生長在靈河岸上,神瑛侍者對她有灌溉之德,遂以眼淚報恩,報恩不等同于海誓山盟,但不可說無愛情可言。寶黛初次見面:“黛玉一見,便大吃一驚,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更是直接說出。甲戌本側(cè)批則寫到:正是想必在靈河岸三生石畔見過,寶黛的“一見鐘情“更多的是回憶前世,足以證明寶黛將剪不斷倆還亂的關(guān)系。而寶玉同寶釵并無此等感覺,相對金玉良緣來講,木石前盟更加注重“前”字,與后相對,此點說明在前世三生河畔絳珠草和神瑛侍者就有不為他人所知的約定,前盟之說必在此。觀今世,童年賈寶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馬,吃睡在一處,根據(jù)此點推測,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天真的年紀,浪漫的愛情環(huán)境,寶黛愛情極有可能產(chǎn)生在這一期間??磥砩?,續(xù)本中,黛玉焚稿歸天,賈府被抄,寶玉看透紅塵出家,石頭被帶回大荒山無稽崖,由動返靜,萬事皆空,一片大地茫茫真干凈,自然毫無愛情繼續(xù)的可能。
因此,木石前盟發(fā)生在神瑛侍者灌溉之時,在賈府得到精心的經(jīng)營,是詩符合人物身份的。在邏輯結(jié)構(gòu)上也能夠成立。
涉及到木石前盟的雙方也有不小的爭議,對于絳珠草轉(zhuǎn)世身份的問題,有人認為非林黛玉而是史湘云,絳珠草不能稱之為“木”。我認為這種觀點固然新奇,但缺乏有力的證據(jù)。有人從形式考證,史湘云姓李,李姓本為理,因躲在李子樹得以逃脫追捕,遂改姓李。李是木,不是草,因此此處指湘云。木石前盟也指寶玉和湘云。然書中并無提及二者有過舊盟,況且湘云性格多與絳珠草性格不符,難以令人信服和接受,這種觀點忽視了文本內(nèi)容,從其他故事中摘抄片段從而作為例證不可取。從五行觀點看,絳珠草者,乙木也。本屬蘭草,故黛玉喜愛蘭草乃天性。脂評本《石頭記》第五回關(guān)于林黛玉的判詞:玉帶林中掛,“玉帶林“反過來讀是林黛玉,這里的“林”即是林黛玉是木的證據(jù),而且黛玉對木情有獨鐘,第二十三回,黛玉講到“我愛那幾竿竹子,”便選擇居住在瀟湘館,絳珠似紅淚,絳珠草屬于草本科植物,說草木,其實指二者為一體??v觀全書,與寶黛的木石前盟并行的金玉良緣也發(fā)生在今世,僧人送寶釵金鎖,上有莫失莫忘,芳齡永繼,與寶玉的“莫失莫忘,仙壽恒昌”正對。湘云有金麒麟與玉相配,獨黛玉一無所有,與湘云,寶釵不同的只有無盡的眼淚,而且這眼淚多與寶玉有關(guān),此足以證明還淚的主角是黛玉而不是湘云或者寶釵,而絳珠草之淚似血紅,真心可見。在《石頭記》中只有林黛玉哭過19次,焚稿含淚而去?!笆劳庀涉拍帧敝兄傲帧弊忠矊主煊裰傲帧?,在第三回:警幻仙子向眾仙解釋帶領(lǐng)賈寶玉的生魂來游玩的原因時,就說道:“本欲前往榮府帶領(lǐng)絳珠妹子生魂前來游玩,但遇寧榮二公。說明絳珠草就在賈府中。此時湘云未曾出場,獨是黛玉無疑。
而關(guān)于“石”的身份歸屬問題,卻有很多疑問,有人認為是頑石轉(zhuǎn)世,有人認為是神瑛侍者,還有人認為是神瑛侍者之形和頑石之質(zhì)的統(tǒng)一,究其原因,就涉及到寶玉是誰和石頭的演變。甲戌本第一回中開頭,女媧氏煉石補天,剩下一塊,被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因通靈性,求一僧一道帶入凡塵,被二人以大法力幻化為一塊鮮瑩明潔的一塊寶玉,趁絳珠草和神瑛侍者的案件了結(jié),夾帶其中,于是有了賈寶玉佩戴之玉?!妒^記》中有兩個寶玉即甄寶玉和賈寶玉,甄寶玉提及不多,在第一回借賈雨村之口道出二者名字由來:“甄寶玉因出生時膚白,甄家老太太疼愛,當作寶貝一樣,取名寶玉”,反觀“賈寶玉是落草時口銜通靈寶玉,遂取名寶玉”。第一回中也寫到頑石想去紅塵富貴溫柔鄉(xiāng)走一遭,享受一番,很多人就此提出賈寶玉就是頑石的轉(zhuǎn)世,頑石在警幻仙子處掛號看到了神瑛侍者和絳珠草的影像,就復制了和寶玉一樣的相貌,而神瑛侍者是甄寶玉的前生,這樣可以解釋為什么賈寶玉和甄寶玉的外貌和對女兒的觀點如此相同。但還淚之說怎么解釋,絳珠草陪神瑛侍者下凡還淚與他,卻錯把頑石當作神瑛侍者,此風流公案如何完結(jié),警幻仙子豈不知情?頑石如果能通靈到如此程度,為何不私自落塵,還托一僧一道幫助?所以排除了頑石(通靈寶玉)盜用神瑛侍者的可能。程乙本更是免去了甲戌本中和尚大施法力,幻化頑石的過程,書中寫到:“只因當年這個石頭媧皇氏未用,自己卻也落得個逍遙自在,各處去游玩,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道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中,命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程乙本把頑石和神瑛侍者寫為一體,可能是處理賈寶玉身份問題上的誤解,那么頑石即是神瑛侍者,一切都說的通了。但以甲戌本為代表的版本表明頑石和神瑛侍者是兩回事,第三回中賈寶玉見黛玉無玉,遂摔玉,并說再也不要這勞什子了。脂評說道:“試問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蕭然坦臥何如?試問:頑石會摔自己?此石兄即是通靈寶玉,神瑛侍者才是寶玉的前世,摔玉的行為方能成立。有人會質(zhì)疑那通靈寶玉有何作用?本人認為更多的時間通靈寶玉是作為一位旁觀者,同時也是賈寶玉的護身符,第三十五回有證:寶玉中邪,癩頭和尚對賈政說:“那寶玉原是靈的,只因為聲色貨利所迷,故此不靈了”。此點可作為通靈寶玉功用,這里所講的投胎并不是寄托凡人之軀,而是與寶玉夾帶出生,第一回中也有提示。從陰陽五行的觀點解釋,神瑛侍者也是石頭一類,脂評有言:“赤霞宮,意味神瑛有瑕,這斷然不是鮮亮的通靈寶玉。寶玉名言: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寶玉自然是土,通靈寶玉是賈寶玉富貴身份的象征,古人有云:“念念君子,溫其如玉。石、玉在五行中屬于土,容易造成神瑛侍者和通靈寶玉混為一體。所以要區(qū)分二者,寶玉作為神瑛侍者的身份才能成立,木石前盟才得以存在。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2]周汝昌,紅樓奪目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3]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4]蔡義江,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