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昀
【摘 要】線損是縣級供電企業(yè)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線損管理主要由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兩部分組成。本文對目前縣級電網中造成技術線損的主要原因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從精細化技術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針對性降損措施,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縣域電網;技術線損;降損措施
縣域電網的電壓等級一般分為35kV、10kV以及0.4kV,其特點是供電范圍廣且分散,配電線路超過合理的供電半徑,負荷波動大,無功潮流分布不合理,線路老化且設備老舊,技術線損率較高等。近年來通過農網建設和技術改造,網架狀況有所改善,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得到了提高,線損率有所下降,但經進一步的綜合分析及計算,縣級電網在技術線損方面仍有較大的降損空間,本文將結合當前縣級電網現狀、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在技術降損措施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1 掌握負荷變化情況,合理安排運行方式,使設備處于經濟運行狀態(tài)
目前部分縣域電網采用較為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在變電站主變壓器運行及送電線路方面的損耗不容忽視,下面將在這一方面提出幾個技術降損措施。
1.1 加強變電站變壓器經濟運行管理,有效降低主變壓器損耗
對具有兩臺主變運行條件的變電站,應根據主變參數計算該變電站在各種負荷情況下經濟運行臨界條件,本文根據GB/T 13462-2008《電力變壓器經濟運行》,就35kV典型變電站1號、2號主變單獨運行及兩臺主變并列運行三種方式進行簡要分析:
(1)單臺變壓器運行。1號、2號主變損耗計算式式中:Po1、Po2—分別為兩臺主變空載功率損耗(kW);Pk1、Pk2—分別為兩臺主變額定負載功率損(kW);Se1、Se2—分別為兩臺主變額定容量(kVA);Uk1%、Uk2%—分別為兩臺主變短路阻抗;計算和繪制出1兩臺主變并聯運行時負荷與變壓器的損耗特性曲線(見圖1曲線3)。
圖1 變壓器負荷-損耗特性曲線圖
由上述計算式和圖示可得出以下分析結果:
(1)令△P1=△P2,即聯立1號、2號變壓器損耗計算式,計算出1、2號曲線的交叉點SLP1;單臺變壓器運行,當變電站負荷S
(2)采用類似方法,令△P2=△P12,計算出2、3號曲線的交叉點SLP2;即當變電站負荷S>SLP2時,兩臺主變壓器并聯運行最經濟。
同理,具備有兩臺配電變壓器的臺區(qū)等地點,也可采用類似的經濟運行方式來降低變壓器的損耗。
1.2 注重電網的經濟運行,降低電網損耗
對于開式網絡、環(huán)形網絡及兩端供電網絡的運行方式,應通過潮流計算及網損計算,結合供電可靠性確定經濟運行方式,充分利用現有設備,使有功符合得到合理經濟的分配。
1.3 合理安排設備檢修工作
制定年度和月度檢修計劃,定期召開停電協調會,通過輸變電、基建、設備、營銷以及各基層部門的協調,按照輸變電設備服從發(fā)電設備、變電設備服從線路、下一級電壓設施服從上一級電壓設施、二次設備服從一次設備的設備的檢修原則,合理安排停電時間,減少停電時戶數,保證電網的穩(wěn)定運行。
2 加強對配電變壓器負荷監(jiān)測工作,及時解決重、過載配變情況
重、過載配電變壓器的運行,會造成線損升高、變壓器壽命縮短,還會形成供電瓶頸,同時,變壓器輕載運行則使損耗增加。因此,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對配電變壓器負荷監(jiān)測工作。對于重載(負載率80%-100%)、過載(負載率>100%)配變,供電所要填寫采取的整改措施或建議,報生產設備管理部門。
2)及時對重過載的配電變壓器進行合理的分配調整。根據負荷增長情況和現場實際情況,在配變間進行調整,或申報技改項目更換大容量配變,或在其供電范圍內新增設新配電臺區(qū),分流負荷。
3)對輕載的變壓器及時采取措施。盡量避免因容量配置不合理而加大電能損耗的情況出現。例如,對于負荷率小于20%的普通型配電變壓器(非晶合金鐵芯配電變壓器不在此列)可通過變壓器輪換調配更換成小容量變壓器。
3 加強配電臺區(qū)不平衡電流的測量并進行相應的調整
配電變壓器在三相負荷不平衡狀況下運行時,會產生額外的鐵損和銅損。
我公司在2015年組織開展了對配變臺區(qū)三相不平衡測量工作,并對三相不平衡度超過15%的配電變壓器進行了調整。我們要求各供電所在配變臺區(qū)低壓支線負荷分配、接線裝表時要充分考慮三相負荷的平衡性,并提出了如下要求:
1)半年至少進行一次配電臺區(qū)不平衡電流的測量及調整工作。可結合配電變壓器負荷水平測量同時進行,重點針對臺區(qū)線損率大于12%或出現負線損率的臺區(qū)。
2)配電變壓器的三相負荷應力求保持平衡。配電變壓器三相負荷不平衡度不應大于15%,對三相不平衡度超過15%的臺區(qū)進行三相負荷的調整。不平衡度的計算式為:
3)各供電所對配變低壓進行三相電流測量或調整情況做好記錄,提出整改措施建議,報生產設備管理部門。
4 加強對配電臺區(qū)的無功補償裝置的管理工作
多方統計數據顯示,中低壓電網損耗中約70%是由配電變壓器產生的[1],加強對配電變壓器低壓側無功補償的管理是降低線損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強對配電臺區(qū)的無功補償裝置的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對無功補償裝置進行維護與統計工作。無功補償容量按照變壓器20%~40%進行配置,保證配電變壓器最小負荷運行時不能向高壓配電線路倒送無功,并以電壓為約束條件,根據無功功率進行分組自動投切的控制裝置。對未達標準的配電臺區(qū),申請通過技術改造等方式進行解決。
5 技術改造與節(jié)能降損工作
為避免在農網技術改造中由于對有關技術規(guī)定和原則把握不到位或技術管理粗放,改造后節(jié)能降損等方面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問題,應在這方面予以加強。
1)加強技術管理工作??h級供電企業(yè)在申報或立項技術改造項目時,應將節(jié)能降損提高到重點工作的層面,并使節(jié)能降損項目措施落實到位。在編制技術改造方案時,除要對提高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的分析外,還應分析改造后節(jié)能降損方面的效果。
2)在農網技術改造中應嚴格執(zhí)行有關技術規(guī)程和規(guī)定。如在配電變壓器選型和布置方面:配電變壓器應采用節(jié)能型電力變壓器,配電變壓器臺(臺)應設在負荷中心附近。[2]再如,35kV線路導線截面選擇方面,應滿足負荷中長期發(fā)展要求,按經濟電流密度選定。35kV宜采用架空線路、主干架空線路截面不宜小于120mm2。
農村電網的技術改造應根據電網現狀和負荷增長情況,按照有關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綜合考慮提高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以及節(jié)能降耗的要求,做好規(guī)劃和設計,加強農網技術改造全過程的技術管理工作,以達到技術改造的預期效果。
6 結束語
應從技術管理體系上保證技術降損工作。做好技術管理,使電網及其設備處于經濟運行狀態(tài);降低技術線損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要根據具體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采取針對性降損措施,從而達到降損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盛萬興,孟曉麗.配電系統綜合節(jié)能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2]DL/T5118--2010 農村電力網規(guī)劃設計導則[S].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