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祥朝
(湖北省南漳縣李廟中學)
?
以教材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
楊祥朝
(湖北省南漳縣李廟中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構建的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做課程的實施者,更要做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诖艘螅覀円痪€數學教師在準確把握教材的同時,應對課程資源進行適度的整合和開發(fā),對課本中的例題進行適當的變式和延伸,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應用中加強對數學知識本質特征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的系統(tǒng)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緊扣教材例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一道例題就是一個資源,一個資源就有很大的利用空間。例題教學不僅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的領會和理解,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同時,通過例題教學,也可使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提高思維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加強習題演變,拓展思維空間,促進知識建構的整體性
數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具有豐富內涵的練習題。然而,在日常教學上,我們常常忽略了對習題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對數學教材中的習題采取“拿來主義”“就題論題”的態(tài)度,導致習題的功能被弱化,習題本身賦有的“思維”資源未能被充分開發(fā)與利用。學生只能獲得知識經驗的簡單疊加,數學思想與思維能力等深層目標難以企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在深入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對習題進行適當地引申、拓展、調整和重組,充分發(fā)揮每一道習題的價值,放大習題功能,不斷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編輯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