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芳
摘 要: 隨著學校辦學行為正規(guī)化及素質教育改革的步步推進,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對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是非常有意義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生 抗挫折 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人民物質水平的逐步提高,小學生很難有機會經歷風吹雨打,而且大多數為獨生子女,被父母寵溺無度,逐漸形成無法無天、飛揚跋扈的性格。然而,其人生一旦遭遇逆境,就會變得像玻璃一樣易碎,甚至產生一些過激行為,造成無法預料的后果。這就要求時常對其進行挫折教育,以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將來當其遇到難以改變的困境時,不手足無措,而是在逆境中仍然保持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這樣才會有戰(zhàn)勝挫折的可能。
一、學校教育中提高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將小學生的抗挫折教育融入班級管理中。班級是抗挫折教育的重要場地,在抗挫折教育中,心理體驗是一項重要內容,心理體驗有利于小學生抗挫折意識的樹立,以抗挫折意識指導其行為。第一步是指導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自我認知,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而不是處于自我的虛假想象中。第二步是促使學生進行心理體驗,體驗內容包含積極的和消極的及正能量的和負能量的,比如當獲得成功時,引導學生體驗“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自豪與自信,而不是驕傲自大和愛慕虛榮,每當遇到失敗的時候,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認識到勇于參與就是最大的成功,而不是自卑自憐。第三步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比如遭遇逆境時,想一想是否自我期望值太高,從而做出適當調節(jié),逐步實現對自我的認知,如此才能使心中的負面情緒得到宣泄。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安慰和自我反思,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以增強其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余愛好,如此才能在挫折來臨時,寄物抒懷,使挫敗感得以宣泄,促進其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
2.將小學生的抗挫折教育融入課外活動中。小學生都對課外活動情有獨鐘,依據小學生各階段的年齡特征,制定與其心理特點相符合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和目標,安排固定的時間地點,以專業(yè)的輔導老師組織小學生進行科學的抗挫折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不僅獲得快樂,而且磨煉意志。通過學?;顒樱龑W生學會在挫折中學習,體會挫折,正面挫折。學校的活動是多彩多姿的,班主任應該時常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其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比如定期開展運動會、野炊、勞動鍛煉等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只要勇于嘗試,就是最難能可貴的,因為戰(zhàn)勝了自己,所以總有一天會取得成功。
二、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1.家長樹立抗挫折教育意識。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認知:“最愛孩子的父母在中國。”此話值得推敲。我們時常這樣形容中國父母對孩子之愛護,那就是“捧在手里,含在嘴里”。他們認為,孩子還小,心理尚未發(fā)展成熟,過早地讓孩子承受挫折困難,易使孩子產生無助和痛苦,所以他們便把孩子當成溫室的花朵,一旦風雨來臨,便會受到摧殘而一蹶不振。研究表明,孩子適當地受些挫折,或者更早地受些挫折,是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只有過早地經歷失敗,才會對失敗擁有健康的認識,從而學會在失敗中體悟困難,找到戰(zhàn)勝困難挫折的方法,長期與挫折較量的孩子長大后會比同齡人更成熟睿智,其思維也會比同齡孩子更靈活。因此,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時常注意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其擁有社會生存能力。
2.家長要掌握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方法。第一,要使孩子擁有樂觀豁達的性情。樂觀豁達是成功人士共同的性情特質,只有樂觀豁達,才能使孩子充滿陽光朝氣,而不至于死氣沉沉。生活中大多數人在困難面前,會出現消極的情緒,甚至會造成抑郁癥的出現,這類人總是習慣性地責備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不知道怎樣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壓力,古語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可見挫折未必都是壞的,只有在挫折中換一個角度看待并且仍然享受快樂,才是人生之道。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笑對挫折。
第二,適當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小學生對于周遭事物的態(tài)度是不穩(wěn)定的,受情緒的影響很大。因此,當他們身處逆境時,很容易陷入消極的情境中,難以自拔,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并給予理解和支持,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鼓勵孩子重新燃起斗志,不斷地進行嘗試,并最終戰(zhàn)勝挫折。與此同時,要把自己的焦慮隱藏起來,而不能責備孩子。
第三,利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孩子。對孩子進行榜樣教育,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促使孩子主動地向成功者學習和效仿,使他們懂得沒有人可以輕易地取得成功,成功的路,荊棘遍地,唯有真正的勇者,才能披荊斬棘,奪取成功的桂冠。另外,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把自己人生中的煩惱告訴孩子,使孩子全面地認識人生中的逆境,從而正確地處理挫折。與此同時,父母在面臨這些挫折時表現出來的樂觀豁達和堅強毅力,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成為其人生路上的精神支柱。
第四,注意保持家庭的和諧。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愛孩子而不嬌縱孩子,嚴格與民主共存,平等地看待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事情時,不可沖動地對其進行責罵,而應該先聽聽孩子的解釋,避免對孩子進行不當的職責,告訴他下次遇到這種情形時該怎樣處理。父母要用愛告訴孩子怎樣正確看待挫折,幫助孩子走出心靈的陰影,保持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
三、結語
行動取決于意識,只要擁有抗挫折的意識,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不會手足無措,怨天尤人,而是聽從潛意識的指引,找出對抗挫折的方法,從而戰(zhàn)勝挫折。學校和家庭應該做好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挫折成為其人生路上的踏腳石,成為其展翅高飛的力量源泉,將來為祖國的騰飛貢獻出自己的自量。
參考文獻:
[1]張爭光.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J].學園,2013(08).
[2]邰永峰.小學生體育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5(06).
[3]江亞哲.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4(11).
本文系2015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