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鑫
湖南省寧鄉(xiāng)縣南軒中學(以下簡稱“我?!保┑靥帉庎l(xiāng)縣西部巷子口鎮(zhèn)蓮花村,百姓尚文,民風淳樸。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地處偏遠,這里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落后,每年都有大批農(nóng)民離開家鄉(xiāng),到沿海打工掙錢,留守兒童逐年增加。而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平時少言寡語,學習情緒低落,成績偏差,有的甚至因缺乏管教沾染上不良行為習慣,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目前我校共有學生645人,256人在校寄宿。學校有留守兒童398人,雙親外出務工的留守學生有112人,單親外出務工的留守學生有286人;留守學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約占50%—60%,一年回家兩次的占30%—40%。面對如此嚴峻的現(xiàn)實,多年來,我校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積極探索著,用教師無私的博愛為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
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1)以班級為單位,對本班留守兒童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并建立責任包干制度,做到不放棄、不拋棄,全面覆蓋。
(2)各班班主任在學生入學伊始便建立好本班的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并協(xié)同科任老師對本班留守兒童實行責任包干,包括家訪、談話、節(jié)假日慰問、與監(jiān)護人及時溝通等,并進行實時跟蹤記錄。
(3)以學?!扒嗌倌晷睦碜稍兪摇薄傲羰貎和P愛協(xié)會”為主體,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指導留守兒童工作,逐步建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體系。
二、通過“幸福小書屋”建設項目,著力培養(yǎng)學生家庭閱讀的良好習慣,努力加強家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針對留守兒童興趣缺失、部分家長價值取向迷茫、社會風氣不太理想等現(xiàn)狀,我校從2013年開始著手“幸福小書屋”建設項目,引導家長以家庭為單位建設書屋,對達到標準的家庭書屋進行驗收、掛牌,并給予一定的獎補。初步計劃建設100個,現(xiàn)在已建成50多個,開展書屋圖書交換和流轉,引導親戚和長輩贊助以及社會人士結對捐助、到舊書市場淘書等活動。目前,書籍最少的家庭書屋也有100多冊,多的達400多冊。
為了扎實推進“幸福小書屋”建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我們安排了“六個一”活動。學校每年5月份開展一次讀書競賽或演講比賽;每年10月份開展一次學生“跳蚤市場”活動;每年寒假前組織一次親子共讀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會講”辯論賽;每年組織一次家庭讀書展示活動;每年組織專人到域內(nèi)小學開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兩年的努力,隨著“幸福小書屋”的發(fā)展,我校留守兒童放假了不再到處亂走,不再進網(wǎng)吧、電游室了,而是喜歡鉆進書屋享受閱讀的快樂;家長們也不再有事沒事進牌館,更多的是泡杯茶陪孩子一起讀書,家長與學生的溝通更多了,關系更融洽了。
三、以學校鄉(xiāng)村少年宮為平臺,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關心和幫助
我校鄉(xiāng)村少年宮自建立以來就開設了音樂、舞蹈、書畫、棋藝、籃球、園藝、攝影等20多個活動小組,其對象覆蓋了全部的留守兒童。每個星期三作為專門的青少年宮活動日,聘請專業(yè)老師進行指導,暑、寒假免費開展少年宮訓練營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留守兒童放假了也不再孤獨、不再乏味。
我校還與以藝術類著名的重點高中——湖南省寧鄉(xiāng)縣第十三中學開展聯(lián)誼活動,成為該校的藝術培養(yǎng)基地學校,使我校無論在師資方面還是資金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和改善,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我校以及周邊兩所小學的留守兒童活動的順利開展。
通過兩年多的活動開展,我校的學生課外活動更豐富了,興趣特長也更濃更多了,校園里到處充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校今年初三畢業(yè)生的特長率達到52.2%,遙遙領先于縣內(nèi)其他中學。我校的書畫興趣小組,通過“南軒杯書畫比賽”現(xiàn)已輻射周邊5個鄉(xiāng)鎮(zhèn)20多所學校,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反響;越來越多的親子活動使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進一步拉近了學生與家長的距離。
四、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多層次溝通平臺,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家長、學校、學生之間的距離,努力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無縫鏈接
部分留守兒童長時間與家長分離,家長與學生之間關系越來越冷漠,監(jiān)管的嚴重缺失使得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嚴重。針對這一問題,通過我校的“家校通”平臺、“南軒教育”教育熱線、“南軒教育”微信平臺,我們能夠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每一次月考總結、每一次班隊活動材料、每一次校運會、每一次學生活動展示、每位留守兒童的階段性情況總結,更有家長給子女的通話、信件、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與囑咐等,留守兒童能感覺他們的父母其實就在身邊,家長們也能感覺到孩子在我們這里大可放心。
以我校家長學校、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為基地,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留守兒童的扶助。以“家長·學?!睘橹黝}成立家長委員會并與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共筑留守兒童的關愛體系。我校建立了家長定期培訓的機制,經(jīng)常聘請家庭教育專家進行授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關愛學校留守兒童,切實幫助困難留守兒童克服經(jīng)濟困難,我校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基金會”,由家長委員會與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共同管理,接受廣大學生家長的自愿捐款,用于資助我校的貧困留守兒童、重大疾病留守兒童或因遭遇突發(fā)事件而急需幫助的留守兒童,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幫助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順利完成學業(yè),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到目前為止,我校已籌集家長基金7萬余元,資助貧困留守兒童185名,重大疾病留守兒童7名,因突發(fā)事件而急需幫助的留守兒童4人。
五、創(chuàng)新推出“作業(yè)包”計劃,解決了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作業(yè)抄襲或者不做作業(yè)的問題,扎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往許多學生特別是家里沒人管的留守學生回家后不做家庭作業(yè),每天一清早到校后就借成績好的同學的作業(yè)抄襲,雖然學校想了很多辦法,但依舊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家長、老師都為此苦惱。我們吳明元校長結合GTD任務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地推行“作業(yè)包”計劃。每天放學后,由學生干部收集各科作業(yè),制成“作業(yè)清單”書寫在黑板上,全班同學抄寫在專用的本子上。學生回家后,對照作業(yè)清單一一將作業(yè)完成,然后將已完成的作業(yè)放入專用的袋子中,也就是“作業(yè)包”。第二天到校后,學生第一件事就是將“作業(yè)包”放入教室外指定的作業(yè)收集箱中,任何人不得打開“作業(yè)包”或帶進教室。因為作業(yè)包在專人檢查之前是密封在教室之外的,從根本上杜絕了學生抄作業(yè)的時間和空間。
此舉推行一段時間后,學校又根據(jù)部分學生作業(yè)完成困難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進。為了幫助不會做作業(yè)的學生,學校又推行了小組培訓的模式。檢查作業(yè)之后,老師和組長對本組成員錯誤較多的題目開展小組討論及指導,最終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今,“作業(yè)包”方式在全校已得到很好的貫徹,原來回家不做作業(yè)的學生的家長紛紛反映,現(xiàn)在孩子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對照“作業(yè)清單”逐項完成作業(yè),積極性和時間觀念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成績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六、愛心呵護,加倍體諒,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
留守兒童是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得到父母的關愛實在是太少,所以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不平衡,因此他們比其他同學更需要老師的厚愛和體諒。學校以班級和學?!靶睦碜稍兪摇睘殛嚨?,用心構建留守兒童心靈成長的保護網(wǎng)。彭XX是124班的一名留守兒童,由于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加之她的學習成績又不好,同學們都不愛和她親近,以至于她逐漸養(yǎng)成了不愛說話的孤僻性格。在一次語文課上,她望著窗外漫天飄舞的雪花,在草稿本上隨意地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雪是美的,也是冷的?!边@不經(jīng)意的一筆被語文老師捕捉到了,老師慢慢地走近她,順勢在這句話的后面補充道:“雪在掌心,會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边@話帶著熾熱的溫度,令她為之一暖。更令她驚訝的是,老師居然把這句當作“每周好句”當堂讀給全班同學聽,在熱烈的掌聲中,她緋紅著臉,心中某個角落的雪也靜悄悄地融化了。
七、傾情付出,成就累累碩果
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實踐,我校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教育措施,在一定層面初步解決了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同時也促進了學校教育功能結構的變化,使留守兒童教育初步形成制度化。
留守兒童關愛體系不斷完善,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教育我們做到了全覆蓋、零缺失、跟蹤式責任包干,使心理、行為上的問題學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糾正和轉化。
(1)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狀況大大改善。一是入學率和鞏固率普遍提高;二是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持續(xù)好轉;三是心理素質明顯增強;四是生活條件大大改善,近幾年來,我校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新建學生公寓一棟,增設學生住宿床位140張,更換餐桌85張;五是學業(yè)成績穩(wěn)步上升,留守兒童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在高考中也不乏我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身影。
(2)教師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意識增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學生觀漸漸改變,重教書、更重育人的意識顯著增強。同時也促使教師逐步把留守兒童教育與為當?shù)亟?jīng)濟建設服務緊密聯(lián)系起來,樹立了服務社會的觀念。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先進教育理論,寫觀察日記和教育心得,普遍提高了對教育科研的認識,增強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3)學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生機。幾年來,我校通過研究與實踐,為留守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教育、管理服務,增強了服務意識,在校內(nèi)樹立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學風、校風得到進一步好轉。學校用實際行動落實了“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理念,給外出務工的家長解除了后顧之憂。
總之,通過一系列舉措的實施與落實,我校的留守兒童不再孤獨無助,不再認為被遺棄,家長也不再因為內(nèi)疚而痛苦不堪,學校與家長的關系越來越融洽,與學生的關系越來越和諧,教育教學工作正朝著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順利開展。2015年,我校被評為“長沙市關愛留守兒童先進單位”。
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個社會問題,學校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的高度,對他們嚴慈相濟,用愛去滋潤,用心去呵護,用情去溫暖,致力于讓留守兒童走出心靈的荒漠,走進親情的綠洲。今后我們將更務實地工作,為做好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而不懈努力,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得到同樣亦或是更為璀璨的未來!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鄉(xiāng)縣南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