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成玲
預習導學:關鍵在“導”,重點在“學”
文/羅成玲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jīng)指出,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來臨,在“減負提質(zhì)”的背景下,筆者嘗試運用“導學案”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在一年左右的課堂實踐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導學案”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載體,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尤其是預習導學這一課前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課前預習做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對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適時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的“預習”內(nèi)容,掌握預習的方法,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墒牵瑢W生個體存在差異,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該在哪里、該怎樣在課本上做相關記號或批注,預習效果甚微。因此,設計有效的預習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我們說的“導學案”。學案中“預習”能夠充分引導學生“先學”。這種“先學”不是那種漫無目的的學,而要根據(jù)學案中的學習目標、導學問題、學習方法,采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學習教材,并完成相應的任務。
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睂W會預習是學會學習的開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教師應對預習有明確的要求,指導學生在預習中多思考,多分析,學會讀、劃、查、思、問、批注。學生在預習時,要做好筆記,并在書上做記號,標明教材中的難點、疑點,或者在筆記本上記錄預習的收獲和預習體會等。提高預習能力,關鍵在于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
指導學生預習要落到實處預習要求或預習題目的設計是否明確,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讓學生“踮一踮腳夠得著”,直接影響著學生預習的效果。因此,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要順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在設計預習題目時要有針對性、集中性、發(fā)現(xiàn)性,不要出現(xiàn)“預習課本第x頁到第x頁”這樣的預習要求。
重視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和興趣“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將會終身受益。由于小學生初次接觸預習,不僅不知道預習課文的方法,更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和興趣。筆者通過及時評價、進行激勵,如課堂上,用提問、投影等形式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及時表揚完成得好的孩子,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還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設計形式多樣的預習問題,調(diào)動起預習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設計預習學案要分層,激活學生思維,展現(xiàn)學生個性對于低年級來說,預習導學案主要是生字詞的預習。第一學段,字詞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閱讀當中存有不少文字障礙,所以預習時掃清文字障礙十分重要。筆者常常會在“預習學案”上做這樣的提示:“這些生字我會學”“這些字我要提醒同學寫”“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理解”“這些詞語我會讀”“這些詞語我要積累下來”。這樣,無形中督促了學生對生字詞的認讀、書寫、理解和積累,提高了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而且要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往往會詢問同學,這就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不懂的詞語解釋,學生必定通過查閱工具書等方式解疑,無形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所以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完成。
對于中年級來說,預習導學案還包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預習。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預習課文時,教師往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上三四遍,希望學生通過預習做到讀通課文、初知大意、提出質(zhì)疑等。而這些步驟筆者都會通過導學案的提示指導學生去完成。在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會這樣設計:“第一眼看到題目我想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等。在要求學生二讀課文時,我會這樣設計:“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是……”“這篇文章的結構是……”。要求學生三讀課文時,我通常這樣設計:“這個句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句子的意思我讀懂了,它是說……”。要求學生四讀課文時,我又會這樣設計:“這個地方我還不懂,我要在文中標記下來”。
導學案的提示指導使學生按要求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出質(zhì)疑。實際上,也就真正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了預習的目的。當然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預習導學案完成的要求也不一樣。全部學生都必須完成初讀要求,盡量完成二讀要求中的第一、二個問題。中等以上學生在讀書基礎上和同學交流完成三讀及四讀的預習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批注體會、感受,或者進行拓展閱讀。
對于高年級來說,預習導學案還包括課文相關資料的搜集。
關于作者的。新課標要求“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有些課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預習時可以利用手邊的資料、網(wǎng)絡工具對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個了解,這可以比較好的幫助同學理解課文的有關內(nèi)容。
關于課文背景的。新課標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搜集并查閱相關的圖片、數(shù)據(jù)、光碟、文字資料,就會對課文所涉及的歷史有一個了解,在課堂上更容易理解老師的講授。
對預習導學案進行檢查和評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從不同的任務本身來進行不同形式的檢查和評估。
取得家長的支持,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家長的督促,落實預習學案,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把這篇課文讀給家長聽一聽,請他評一評”。這樣的預習要求就讓家長參與了進來。家校配合,形成合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課文的能力。
建立學習小組,組內(nèi)互查教師在設計預習學案時,可以明確學習小組內(nèi)的互查方式,如朗讀過關、默寫過關等。小組成員間互查,組內(nèi)每位同學既是檢查者,也是被檢查者。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yǎng)成。
課堂提問,教師抽查有些預習成果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反映出來。教師的課堂提問實際上也是教師檢查學生預習的方式。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兼顧到全班同學,盡量讓每個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預習作業(yè)是很重視的,也促使他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重視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這樣一來,教師既督促了學生,又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教學。
加強預習的自我反思,提高預習效果在設置預習導學環(huán)節(jié)時,讓學生寫下在預習過程中碰到的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在課堂上得以有目的地解決問題。學生自己反思預習的過程,也是促進自己預習水平提高的過程。
注重過程評價,激發(fā)學習熱情
教師可以口頭評價,也可以書面評價??陬^評價指的是那些在課堂上直接反映出來的作業(yè),當場進行表揚。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評價,教師都應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教師要根據(jù)評價結果和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使他們保持學習的熱情,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
“預習導學案”的引導,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zhì)疑、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而且會使他們逐步掌握預習的竅門,培養(yǎng)他們自主預習課文的能力。一旦養(yǎng)成自主預習課文的習慣,就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重慶市渝北區(qū)空港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