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文(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
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的地域特色分析
賈曉文
(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從踏上中國文壇以來,遲子建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始終堅持對故鄉(xiāng)的描寫,正是這種執(zhí)著的書寫,使得其小說充滿了濃郁的地域特色。文章就是對其地域特色成因及其小說中的北國風光特色、黑土地民俗特色以及地方語言特色等內容進行分析,從而對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地域特色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遲子建;地域文化;小說創(chuàng)作
(一)成長經(jīng)歷因素。作家的成長經(jīng)歷對作家的作品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遲子建生長在中國的北極村,她的童年時期是在漠河鄉(xiāng)的姥姥家度過的。東北邊陲樸素純凈的成長環(huán)境,對遲子建的內心形成了良好的影響,正是這一美好的成長經(jīng)歷,使得遲子建在城市生活中在精神與情感上會與現(xiàn)代生活產生對立感,在其小說作品中通過構建故鄉(xiāng)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淳樸的風俗民情,可以使得她的心靈得到洗滌,并找到精神的寄托與歸宿[1]。
(二)個性發(fā)展因素。遲子建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作品中,構建起一個美麗的黑龍江王國,在這個王國中各種事物都充滿了美好的特性。在遲子建的眼中,“他們是那么善良、隱忍、寬厚,愛意總是那么不經(jīng)意地寫在他們的臉上,讓人覺得生活里到處是融融暖意”。遲子建在其小說世界中,構建起了與其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較為相似的情境,使得她在喧囂的城市生活中能夠找到心靈的歸宿,從而化解她與現(xiàn)實世界緊張、對立的關系。遲子建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試圖能夠通過鄉(xiāng)土生活中的本真和淳樸的眼光,來對故鄉(xiāng)人們苦澀人生進行刻畫,但是也不意味著該文學現(xiàn)象就局限于這一方黑土地之中,遲子建只是借助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地域特色,來表現(xiàn)出對未來人類的發(fā)展、人類的命運的思考和悲憫之情。
(三)文學發(fā)展因素。在20世紀末的中國文壇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文學流派與創(chuàng)作潮流,涌現(xiàn)出了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及女性文學等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這都是在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對文學的體制、機構等因素影響產生的直接結果。這個時期,正是社會的轉型期,作家與知識分子在沖擊下顯得更加無所適從,這也促使他們能夠回歸原始,回歸鄉(xiāng)土,重新審視文學的功能。這就使得在20世紀的90年代,中國鄉(xiāng)土小說逐漸進入新的興盛時期。
(一)童年對自然風景的印象。在遲子建的小說中通過兒童視角和主人公對其童年中北極村的美麗風光的描寫,是其重要的創(chuàng)作手法之一。因為兒童的視角比較單純,不慘雜欲望,因此兒童看到的事物都是純真的、美好的、新奇的,比起成人的視角,兒童的視角更加純凈與自然,這也是遲子建在創(chuàng)作鄉(xiāng)土小說的主要動力和原因,即為了尋找心靈的進圖與歸宿。在遲子建的小說中通常都會看到一個純真的小女孩用她好奇和純凈的眼睛觀察著這個世界[2]。例如,在小說《霧月牛欄》中就描寫了出了一個彌漫整個村莊的大霧,這使得整個村莊都在一種如仙如幻的情境中,也通過應用民間故事,營造出了神秘感和夢幻感。
(二)創(chuàng)作意象與北國風物聯(lián)系。如果對遲子建的作品進行細讀,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其寫作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創(chuàng)造出一些意象,為小說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藝術意象。比較典型的有童年的月光、故鄉(xiāng)的河以及北方的大雪等意象。而且縱觀遲子建的作品,其中關于月光的描寫較多且比較獨特。例如,在《擠奶員失業(yè)的日子》中關于月色的描寫就有“最鮮最濃的牛乳從天上傾瀉下來時,就連凹下去的水槽似的屋檐也積存了它的氣味,更不用說草場和馬匹了”,這里將就將月光比作純濃潔白的牛乳,讀者在閱讀時候也會產生月光皎潔柔和之感。
(一)物質民俗。物質是承載人類文化與精神文明的載體。物質民俗是一個民族與國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人們創(chuàng)造出的物質文化事象。通過物質民俗可以反應出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在遲子建的作品中有極大篇幅的對物質民俗的描寫。在遲子建的小說中,可以見到木刻楞房子、大馬哈魚、樺皮船、紅磚房、火炕、咸菜、郵遞馬車、火爐和爐鉤子、黑瞎子(黑熊)等獨具東北特色的風物描寫。在這些風物的描寫中,有的刻畫細致入微,有的則是點到為止,但是都體現(xiàn)了極其濃郁的地域特色。
(二)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一百年包括民風、民間信仰、民間禁忌及民間巫術迷信等內容,在遲子建的小說中,在很多篇目中都對精神民俗進行細致的描寫。在其代表作《北極村童話中》,小主人公在一家人的呵護之下快樂成長,因此在她的身上就充滿了與同時期的兒童不同的調皮、嬌憨之態(tài),并能通過小主人公在懵懂中對世事的洞察和關照也能看出其樂融融的環(huán)境。作品中還對父女之間深厚的感情進行了詳細的刻畫,在文中父親離世后,主人公對他的依戀和追憶。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這一份深厚和濃烈的情感,心靈受到感動于震顫。
(三)社會民俗。在遲子建的小說中有大面積的社會民俗的描寫,因為通過社會民俗可以將民俗特征中最顯著的特點以及最廣泛的生活畫面包含在其中,因此社會民俗包含的內容也是十分廣泛的。不僅可以包括家族、村落以及廟會等民俗描寫,也可以是對當?shù)氐娜松Y儀、節(jié)日習俗等進行細致的描繪。通過在作品中描寫社會民俗,不僅能夠顯示出當時的地域特征和民俗風情,對民間文化進行渲染,也能通過作品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生百態(tài),體現(xiàn)出人的本真、欲望和生命關照意識[3]。
(一)民間傳說故事。在遲子建的小說中有很多關于民間傳說故事的描寫,通過在小說中描寫民間傳說與故事,將北方人民堅強、勇敢以及善良等美好品質表現(xiàn)出來,從而也反映出作者對這些美好品質的歌頌。以《霧月牛欄》中的民間傳說與故事為例?!鹅F月牛欄》中講的是主人公寶墜居住的村子有關于霧的傳說。這個村子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每年一到六月時節(jié),霧就不絕如縷地飄來了。據(jù)說這是因為在很多年前有一位神仙云游至此,看到這里的莊稼肥碩,家家戶戶都倉廩殷實,整個村莊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氣象。但是奇怪的是,有很多的農戶家中能聽到有男人在罵老婆,而且罵的都是同一個詞“丑婆娘”。神仙感到很疑惑,就問了幾家因為挨罵而哭泣的的女人,女人們說在六月時節(jié),陽光逐漸燦爛,且出現(xiàn)了一定的農閑時間,男人就會嫌棄女人們丑陋而不斷發(fā)牢騷。仙人就將此地的六月化為了霧月,這樣就可以隔開燦爛陽光,人們的生活又恢復了和諧。
(二)民間歌謠。民間歌謠是區(qū)域范圍內人民在其生活與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區(qū)域特色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在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就對此進行了應用。其比較著名的小說《北極村童話》中就有老蘇聯(lián)唱的民謠:“啊,似花還是非花,壓彎了雪球花樹的枝權。啊,似夢還是非夢,使我把頭垂下……”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民謠進行閱讀時也能浮現(xiàn)出老蘇聯(lián)蹣跚的身影,且久久不能忘懷。
(三)方言俗語。在遲子建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經(jīng)??梢钥吹骄哂斜狈降赜蛱厣姆窖耘c俗語描寫。如,用“瓷實”形容男性的強健的體魄,用“奸”形容人的聰明靈巧;將叫人、喊人稱作“換人”,將很多人表達為“人老鼻子多啦”。在其作品《樹下》中還提到黑龍江當?shù)氐乃渍Z“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春凍骨頭秋凍肉”,這都將當?shù)氐恼Z言與習俗生動的還原與描述出來,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明顯的地域特色。同時,遲子建在小說中還用到了一些當?shù)匦袠I(yè)的行業(yè)語,如在《親親土豆》中的就有“土豆栽子”這一行業(yè)語。他還對一些當?shù)厝松盍曀字蟹e累演化來的特定詞語,如,將棉手套稱作“棉巴掌”;把劈成一小塊的木柴叫做“絆子”。在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應用方言俗語,能夠凸顯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參考文獻:
[1]羅麗華.論遲子建小說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2]任曄.論遲子建創(chuàng)作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2).
[3]修磊.論遲子建小說的薩滿文化因素——以《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
[責任編輯王占峰]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 0438(2016)05- 0060- 02
收稿日期:2015-11-01
作者簡介:賈曉文,女,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2013級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