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琳
圖畫書閱讀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 呂琳
圖畫書是重要的幼兒讀物,其簡單易懂的內(nèi)容,能夠?qū)τ變盒睦?、情感以及審美等方面的發(fā)展形成重要影響作用。本文從幼兒親社會行為基本概述出發(fā),討論圖畫書閱讀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圖畫書閱讀;幼兒;親社會行為
幼兒教育作為重要的啟蒙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終生受益的品質(zhì),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研究表明,圖畫書能夠?qū)τ變盒睦?、情感以及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形成重要的影響作用,主要是因為幼兒在閱讀過程潛移默化的進行著社會化,圖畫書中蘊藏的教育意義,可以提升幼兒的道德感悟,從而促進幼兒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發(fā)展。
親社會行為又被稱為社會行為或親善行為,具體指的是施與幫助,即當一個人幫助或打算幫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為或傾向。由于這種行為會對受體帶來利益,所以又可以將其分為利他主義和助人行為。作為一種積極的社會行為,它的具體表現(xiàn)為幫助、合作、安慰、同情以及關(guān)系等,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維護良好關(guān)系的重要基礎(chǔ),對促進人格健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親社會行為的特點 長期對親社會行為研究實踐表明,對于親社會行為特征的歸納和總結(jié),可以整理為四個方面。第一,高社會稱許性,主要是因為親社會行為作為一種積極的社會行為,往往會給受體帶來利益,所以對于這種社會行為形成了高度的評價;第二,社會相互性,親社會行為一般是在參與社會活動中主體、受體互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行為,所以親社會行為又具備互動性的特征;第三,自利性,雖然說親社會行為主要是讓受體收益,但在行為過程中本意是不傷害自己,而且可以從這種行為中獲得自我或他人的肯定,因而具備自利性特征;第四,利他性,利他性是親社會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最為顯著的特征。從親社會行為特征可見,具備這種行為或有這種行為傾向,對促進人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幼兒親社會形成養(yǎng)成的意義 幼兒教育中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卻又受到父母和長輩的過度保護,使得他們社會性教育極度匱乏,這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會形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作用。再加上多數(shù)家長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乖巧、學習成績是否好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以及受“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父母不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和態(tài)度,都會導致青少年社會化的缺陷,無法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成分的保障。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是具有實踐意義的,主要是因為培養(yǎng)幼兒親社會行為,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容易的參與社會活動,參與競爭與合作、人與人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且具備較強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對其人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甚者,也關(guān)系到中華民族的命運。
圖畫書蘊藏深刻的教育意義,通過圖畫書閱讀能夠?qū)τ變盒纬煞浅V匾挠绊懽饔茫陂喿x過程中潛移默化的促使幼兒社會化,能夠為培養(yǎng)幼兒親社會行為提供充分的保障。本文主要對幼兒幫助行為、分享行為兩種親社會行為進行討論,分析圖畫書閱讀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影響作用。
1.幫助行為 本文分析的幫助行為指的是幼兒在教學活動、游戲活動以及戶外活動中的具體行為,屬于非緊急情境下的幫助行為。為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出圖畫書的重要指導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幫助幼兒形成閱讀圖畫書的良好習慣。通過圖畫書閱讀活動的開展,發(fā)現(xiàn)幼兒幫助意識明顯提升,并開始影響其幫助行為的發(fā)生,為實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親社會行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例如,小甲是一個比較內(nèi)向、性格比較孤僻的小女孩,平時不愛說話,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愛哭。于是在圖畫書閱讀活動中,教師特意選擇了《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圖畫書,引導幼兒對圖畫書進行閱讀,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有趣的小動物所吸引,教師深層次剖析故事中蘊藏的哲理,并引導小甲:“生活中有時會碰上意想不到的困難——就像青蛙和小熊被困在了他們自己挖的洞里一樣!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痹诮處煹囊龑拢〖装l(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她開始變得獨立,能夠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主導加入到小伙伴,并幫助小伙伴。
由此可見,利用圖畫書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再加上教師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幫助幼兒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就可以為幼兒今后更容易參與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2.分享行為 分享,是幼兒應(yīng)當具備的基礎(chǔ)能力,學會分享,對幼兒今后適應(yīng)社會和處理人際關(guān)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幫助幼兒養(yǎng)成分享行為作為教學目標之一納入圖畫書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圖畫書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利用教師正確的引導,讓幼兒明白分享的重要性,對促使幼兒養(yǎng)成這一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中,重視圖畫書閱讀教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教學之后,發(fā)現(xiàn)幼兒分享行為的主動性明顯提高,越來越樂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甚至自己的作品。充分說明,圖畫書閱讀活動的開展,對幼兒分享意識的形成和增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小乙原本是一個性格孤傲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甚至還會欺負小朋友。為此,教師將《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中“找到一個好朋友”作為圖畫書閱讀的主題,在閱讀故事之后,教師特意問小乙的感想,小乙表示“特別喜歡沸洛格和他的朋友們”,教師乘勝追擊繼續(xù)提問:“為什么喜歡他們呢?”小乙說:“因為他們是好朋友,而且他們互相幫助…”教師巧妙引入“分享”這一理念,告訴小乙沸洛格之所以有好朋友,就是因為它會分享。然后,教師引導性提問:“如果你有一個飛機模型,其他小朋友想要玩,你要怎么辦?”小乙沉思了一會兒說:“那我就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苯處煂τ谛∫业淖兓硎举潛P,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小乙果然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學會了分享,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由此可見,在圖畫書閱讀活動中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通過圖畫書中蘊藏的哲理對幼兒形成教育意義,就可以逐步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從而為幼兒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提供充分的保障。
[1]楊偉鵬,雷雁嵐,陳科成等.社會主題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的實驗研究[J].教育學報,2014,10(6):87-94.
[2]楊偉鵬,雷雁嵐,陳科成等.運用社會主題繪本開展幼兒親社會行為教育的模式構(gòu)建[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4,(4):5-8.
[3]王奎.父母控制策略與幼兒順從行為、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的關(guān)系[D].江西師范大學,2013.
[4]張?zhí)m萍,周暉.幼兒基于信息判斷的選擇性信任——與親社會行為及決策判斷的關(guān)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27(1):71-75.
[5]馬富成,馬雪琴.尤?布朗芬布倫納的發(fā)展生態(tài)學理論與幼兒親社會行為的養(yǎng)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23(4):112-115.
[6]史愛芬.混齡教育與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基于對農(nóng)村和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自辦園幼兒的觀察[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4):8-11.
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 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