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貫華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文學·語言
“大叔”審美興起的原因探析
周貫華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要:隨著中年男演員擔當主演的影視劇的熱播,引發(fā)了一股“大叔”審美熱潮?!按笫濉睂徝磊厔莸男纬杉扔小澳猩毕M時代女性消費者支持的原因,也是傳統(tǒng)男性審美積淀影響的結果,其中“內容為王”的影視劇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外,在男性形象多元化的時代,“大叔”審美是對傳統(tǒng)男性形象的傳承與重塑。
關鍵詞:“大叔”;“男色”消費;“內容為王”
當“小鮮肉”霸占銀幕之時,中年男演員也憑借優(yōu)秀的劇本、扎實的演技在影視圈異軍突起,闖出一片天地,掀起一股“大叔”潮流。在以影視劇為主的大眾傳媒的影響下,“大叔”已經(jīng)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社會審美風尚。每一種審美潮流背后有其深厚的社會歷史原因,“大叔”審美的興起有以下幾點原因。
1“大叔”審美主要受韓國影視劇的影響
大叔,一是對于父親的大弟弟的稱呼;二是對年齡略小于父親的男子的尊稱[1]。詞語意義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叔”也由最初的尊稱、特指,變?yōu)楝F(xiàn)在泛指的一類人?,F(xiàn)今“大叔”的詞義主要來自于韓國影視劇,在韓國影視劇中女主角總是戲謔地稱男主角為“阿扎西”,即“大叔”,自韓流文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登陸中國,在一部部韓國影視作品的影響下,思密達、阿扎西、歐巴等韓國語言和韓國文化在中國大地上盛行。使“大叔”一詞廣泛使用的正是2010年韓國電影《大叔》,這部電影使“大叔”這個稱號遍地開花。同時期,我國中年男演員也活躍于電視熒屏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大叔”角色,像《蝸居》中張嘉譯飾演的宋思明、《大丈夫》中王志文飾演的歐陽劍等等,這些演員無論在劇中還是在現(xiàn)實中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叔”,另外還有《蘿莉愛大叔》、《大叔,我愛你》這種典型的“大叔”影視劇,“大叔”不僅在劇中熱,在現(xiàn)實中也形成了一種社會審美共識。
在韓劇的影響下,在我國具體的影視劇實踐中,“大叔”主要指年紀在三、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看外表,他們顏值或高或中等,身型健碩魁梧或適度瘦削;看內涵,他們經(jīng)歷歲月沉淀,往往具有沉穩(wěn)的氣質與風度,為人文雅謙和,遇事冷靜沉著,講話行事干脆利落?!按笫濉弊⒅氐氖莻€人氣質、精神,年齡并不是重點,假如一個二十左右的年輕小伙被人稱為“大叔”,那就是對他精神成熟程度的一個肯定。
2“大叔”審美是消費時代的產(chǎn)物
根據(jù)藝恩咨詢對2013年60部平均收視率超過1%的電視劇的統(tǒng)計,電視劇男性觀眾占到40%,女性觀眾為60%[2];另外,據(jù)中國某婚戀交友運營平臺與國家人口計生委培訓交流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2-2013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在18-25歲的女性中,70%以上的女性有“大叔”情結,希望找比自己大10歲以上的男性作為伴侶,此次調查共有98724人次參與,有效樣本77045份[3]。女性是持有“大叔”審美的主要人群,18-25歲的年輕女性在接受影視劇傳播的“大叔”審美后,會傾向于尋找一位“大叔”伴侶。
鮑里德認為“不可能再把經(jīng)濟或生產(chǎn)領域同意識形態(tài)或文化領域分開來,因為各種文化人工制成品:形象、表征,甚至感情和心理結構已成為經(jīng)濟世界的一部分”[4]。在消費生活中,身體消費已經(jīng)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費女色自古就有,但“男色”近年卻愈演愈烈。身處“男色”消費時代,“大叔”們已儼然不是傳統(tǒng)的不修邊幅的糙漢子、純爺們,他們也開始健身、節(jié)食以保持完美身材,也化妝、美容、除皺,在帶動起整個社會的“大叔”審美熱潮后,他們用自己的演技和身體刺激著女性消費者,博得她們的支持。
3“大叔”審美符合傳統(tǒng)男性審美觀念
男性,除去“自然性別”所賦予的性征外,更加重要的是其承載的“社會性別”?!白匀恍詣e”是個體的生理特征所決定的,但“社會性別”是相對于“自然性別”的概念,是由社會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體特征、角色、活動及責任,是社會對兩性及再發(fā)關系的期待、要求和評價[5]。
男性性格是在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和現(xiàn)實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所塑造出來的。受父權社會和傳統(tǒng)男性霸權思想的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男性的期待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站如松,坐如鐘”等比較陽剛、健美的男子漢形象,這種審美傾向在早期影視劇中表現(xiàn)為對英雄帝王的崇拜,如我國的影視作品中不乏《漢武大帝》、《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王朝》等描寫帝王英雄的影視劇。
隨著大眾文化的快速發(fā)展,文化環(huán)境逐漸寬松多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得以解構,男性形象呈現(xiàn)出多元化、多維度的特征??的螤栐凇赌行詺赓|》一書中將實踐中建構起來的男性氣概分為四種類型:支配型、從屬型、共謀型、邊緣型。當然,這四種類型不是固定的性格類型,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存在,這四種性格類型會在社會實踐中建構、交融。社會實踐的相似性導致西方與東方男性形象期待的相似,支配型的男性形象與我國傳統(tǒng)男性審美具有一致性,在東西方主流男性審美中,男性作為一個男子漢,是力量、創(chuàng)造、奮斗、征服的象征,他們擁有冷靜、理性、成熟的品質,舉手投足都應該表現(xiàn)男性魅力。這種支配型男子漢形象在歷史的不斷發(fā)展中始終占據(jù)主流地位。
“大叔”這一男性形象屬于典型的支配型男性形象,也迎合了我國傳統(tǒng)上對男性的男子漢形象的期待,這也成為“大叔”審美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傳承傳統(tǒng)男性形象的基礎上,“大叔”也重塑了傳統(tǒng)的男性審美,除去前文中提到的時尚的特質外,現(xiàn)今的“大叔”形象為男性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男性形象,使其更加符合時代潮流,像自古“君子遠庖廚”,但現(xiàn)在的“大叔”個個都能系上圍裙做一桌好菜,《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吳秀波飾演的大叔就是廚藝很棒的“Frank”?!按笫濉笔窃趥鹘y(tǒng)男性形象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傳統(tǒng)男性形象的升華與發(fā)展。
4“內容為王”的影視劇本是“大叔”審美傳播的關鍵載體
探究“大叔”審美形成的原因,不能忽略塑造完美“大叔”形象的影視劇所帶來的影響,這些影視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做到了“內容為王”。每一個深受觀眾喜愛的“大叔”的走紅都依托于一個成功的劇本,張嘉譯既有《蝸居》、《一仆二主》等都市現(xiàn)實題材劇,也有《懸崖》、《沉浮》等諜戰(zhàn)劇,吳秀波既有《北京遇上西雅圖》、《離婚律師》等都市愛情題材劇,又有《馬向陽下鄉(xiāng)記》這種現(xiàn)實題材劇。
影視劇作為文化產(chǎn)業(yè)的一部分,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是其一大功能,但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承文明,推動人類發(fā)展。我國是電視劇產(chǎn)量大國,但是沒有質量的數(shù)量是毫無意義的,如果影視劇都是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的低級橋段,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只能是負面的,參演該電視劇的演員即使演技再好也只能是眾人調侃的對象。
5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元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建構的性別規(guī)范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大眾傳媒所傳播的男性女性形象在某些方面趨同,性別氣質出現(xiàn)模糊化的趨勢,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變得難以用絕對的“男性”、“女性”來界定。近年出現(xiàn)的“中性”審美就是這種性別調和的結果,在這種審美影響下,年輕人按照熒幕上的形象從里到外地修飾自己,女性變得有男子氣,成為了“女漢子”,男性變得“萌萌噠”,多了些溫柔、陰柔的氣息。這種性別模糊化趨勢促進了男性、女性的平衡發(fā)展,但與傳統(tǒng)男女審美有所沖突。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工具,對男性性別建構起著重大作用。青少年觀看影視作品時接受了影視作品所傳播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理念,也在潛移默化地對劇中人物性格進行模仿,進行自我性別構建。與“小男人”、“小鮮肉”等弱化男性傳統(tǒng)性格的形象相比,“大叔”審美無疑更符合傳統(tǒng)男性期待,為男性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性格塑造方向。多元化的男性審美促進了男性的自我解放與發(fā)展,但男性應該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大眾傳媒也應該堅持正確的審美價值導向。
參考文獻:
[1]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三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250.
[2]藝恩咨詢.2013-2014年中國影院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簡版)[EB/OL].http://www.entgroup.cn/report/f/3118126.shtml,2014-07-31
[3]耿旭靜.18~25歲女性 70%是大叔控[N].廣州日報,2012-12-25(A5).
[4]約翰·斯道雷.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M].楊竹山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190.
[5]王鳳華,賀江平等.社會性別文化的歷史與未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24.
(編輯:劉彩霞)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Unclecon
ZHOU Guan-hua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ore and more unclecons as middle aged male actors starring role in dramas. The trend of unclecon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women pornographic consumption of men, but the result of traditional male aesthetic and dramas with the effect of good content. In addition, the image of uncle inherits and reshapes traditional male image in the era of diverse male image.
Keywords:unclecon; pornographic consumption of men; content is king
中圖分類號:I0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978(2016)01-0058-02
作者簡介:周貫華(1991—),女,山東荷澤人,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