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燕
一堂化學課的反思
文/黃 燕
重慶市誠善中學校自提出踐行“誠善·5S自主課堂”以來,激起了學校課程改革的朵朵浪花。主管部門課改合格課“五要素”的硬性要求,再次給學校的課程改革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激流。如何把課改合格課的“五要素”與“誠善·5S自主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并不折不扣地運用好呢?一節(jié)“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課,給了筆者很多反思和啟示。
以往的課堂教學大多是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兩到三個例題,然后教師依次講解;最后布置兩三道題的習題練習、講評,一節(jié)課就算完成了。這種形式的教學,對于基礎稍好的學生,在教師講完之后獨立做簡單的題,問題不大;但基礎稍差的學生,基本上都會在這個地方“卡殼”。為此,筆者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
課堂上,在學生明確本課目標后,筆者先讓學生寫出一個較為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并在化學式下寫出其相對質(zhì)量比,然后讓學生說出該化學方程式質(zhì)量比的含義。接下來給出其中一種物質(zhì)的真實質(zhì)量,其值與該物質(zhì)的相對質(zhì)量呈簡單的倍數(shù)關系,以便讓學生能較快說出要求的其他物質(zhì)的質(zhì)量。學生熟練之后,再讓他們自主閱讀例題,然后同組同學討論歸納該題的解題步驟和注意事項。最后,小組代表展示解題步驟,其他小組給予補充和說明,直到完成。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反饋中,學生對解題方法、步驟有了直觀的認識,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接下來,給出一個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分別在黑板和練習本上練習。學生練習的時候,筆者便在教室巡視,為個別學生指點解決“卡殼”的方法或“通關”的技巧,用紅筆批改先做完的學生習題。每改到一個正確的習題,便讓做習題的這個同學像老師一樣為同組其他同學批改和指點習題。如果他們也檢查到了正確的習題,小組內(nèi)便又多了一個指導其他同學的小老師……
這一堂課下來,教學內(nèi)容比以前教法的多得多,而學生大多能掌握本課知識,基本沒有不知如何下筆的學生。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同學間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讓優(yōu)秀生成為課堂教學的小老師,去幫助和帶動組內(nèi)的后進生共同進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希望自己能先于別人做完、做好這個題,成為別人的小老師。而對于組內(nèi)后進生,由同學給他講解,少了對教師的懼怕,多了對同學的親近,更易讓他們接受。通過組內(nèi)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學生課堂知識不但掌握得更牢固,也更能體驗到學有所獲的樂趣。
這堂課,是一個邏輯性極強的化學計算,沒有化學課特有的實驗作為增色劑。但與傳統(tǒng)課堂不同的是,整個課堂中,老師只是做了引導和安排的工作,而學生在小組內(nèi)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展示反饋及練習鞏固后獲取了本課的知識和方法。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除了學習到課程要求的知識外,他們在自主歸納學習、展示反饋講解的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的歸納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小組間的合作互助,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也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解題時所獲得的方法和數(shù)據(jù),會讓其他同學更信服;對題目解決的結果,更讓全體同學關注;學生課堂上的主體意識更加強烈。
筆者認為,抱著為老師或父母學習想法的學生,未必學得好,但秉著“我的課堂我做主”,為自己學習的學生,他一定能學有所成。在以前的化學教學中,筆者并沒有認真領會新課改的意義和真正的內(nèi)涵,在教學模式和對教材的處理上主要還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上級部門課改合格課的改革是人的改革,“誠善·5S自主課堂”模式的發(fā)展是人的發(fā)展,需要全員參與。只要將合格課“五要素”與“誠善·5S自主課堂”模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校的“誠善課程改革”便會再向前跨出一大步,“誠善夢”便一定會早日成真!
(作者單位:重慶市誠善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