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賀會敏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河北 石家莊 050081)
?
多媒體新技術在互動式教學中的應用
李娟,賀會敏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河北 石家莊050081)
摘要:要改進目前教學中應用較多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存在的問題,應加強互動環(huán)節(jié)和有效利用網(wǎng)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展示了基于計算機的仿真技術應用、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平臺系統(tǒng)應用、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同步互動應用等多媒體新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學;互動
互動式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為主體的雙向交流、討論和溝通,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發(fā)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教學方法[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主要手段,給高校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充分利用新的媒體工具和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資源共享,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目前教學上應用較多的多媒體技術手段
(1)利用Powerpoint,F(xiàn)lash等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
利用Powerpoint,F(xiàn)lash等軟件制作的課件,可以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讓用普通教學手段抽象難懂的知識,或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xiàn)或觀察到的過程變得直觀而形象.生動的課件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寓學于樂.還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擴展課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2].但是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也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無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監(jiān)督,學生更容易“曠課”“開小差”,反而降低教學效果.
(2)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及微課資源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課程設置了學生提問和學習筆記等環(huán)節(jié),同時監(jiān)控課程訪問量,基本能做到教學互動.然而,學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教師很難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監(jiān)督,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制力和自覺性,否則,將無法保證所學課程的學習質量.而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則可以面對面督導學生學習,使自律性、自覺性較差的學生學習得到有效促進.
2改進現(xiàn)有的多媒體技術手段,促進師生雙向交流互動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師生雙向交流和互動,達到更好的控制教學進程、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改革的方向.
首先,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加強互動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要求學生的思維在電腦設計的虛擬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中迅速轉換,教師要時刻注意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進程,要走到學生中去,多關注學生,用心和學生交流.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使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的“教師-學生”模式轉變?yōu)椤敖處?多媒體-學生”模式,教學過程需要重新設計.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習的組織者、啟發(fā)者和引導者,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探究、溝通、自覺學習,能充分發(fā)揮其學習主體的作用[3].
其次,把網(wǎng)上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作為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及微課資源、學校網(wǎng)絡課程平臺等,均包括了課程介紹、教學錄像、教案、課件、實驗資料、題庫等學習資源,以及課程學習方法等,方便學生學習.而在學習有效性監(jiān)督方面,設置有訪問量監(jiān)控程序,但這種課程模式存在教師被動等待學生提出問題、互動不及時等弊端,因此網(wǎng)絡教學可以作為學生預習、復習、練習的手段,課堂教學的補充,而非教學主體.如果能在網(wǎng)絡課程中設置角色,記錄學習進程,進行積分排名等類似游戲的有趣環(huán)節(jié),或許能吸引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多媒體教學新技術手段的應用
(1)基于計算機的仿真技術應用
科技的發(fā)展使得一些事物的特性和變化過程可以用計算機模擬,這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仿真類軟件.以電路仿真為例,現(xiàn)在應用較多的有虛擬電子實驗室EWB、電子電路仿真Multisim、單片機模擬仿真Proteus等軟件.EWB簡單明了;Multisim功能強大,最新開發(fā)了自動查錯功能;Proteus可以對單片機仿真,并提供更好的視覺效果[4].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選擇不同的仿真軟件進行教學,使學生對于電路的參數(shù)設計、實驗結果有更直觀的認識,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電路,用軟件來驗證其可行性.仿真軟件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2)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平臺系統(tǒng)的應用
計算機基礎類課程和軟件編程類課程大都在機房上課.LanStar8.1極速版是一套純軟件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平臺系統(tǒng),有廣播、錄播、教學監(jiān)看、教學輔助、遠程維護等功能,可以進行廣播教學、語音教學、分組教學、影音互動教學、機房維護管理等,能方便地實現(xiàn)教師主機與學生個人機之間的互動,適用于軟件類課程和利用計算機輔助進行學習的課程.
(3)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同步互動應用
較早實現(xiàn)手機和電腦互動的是蘋果公司,IphoneIpad自帶AirPlay功能,在Mac電腦上安裝Reflection程序,啟動之后就可以實現(xiàn)手機、平板電腦的同步操作,播放音樂和視頻.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發(fā)Reflector for Mac 1.6.6版.安卓系統(tǒng)的電腦和手機也開發(fā)出互動軟件,手機或平板安裝Splashtop Streamer,電腦安裝Splashtop Whiteboard,部分品牌的電腦也集成了這項技術,計算機通電后即可啟動程序.當然,這些軟件和功能都是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使用,可以是公共網(wǎng)絡,也可以是無線路由器建立的局域網(wǎng)絡.如果投影設備上安裝小米盒子、ApleTV等,也可以直接把手機和投影相連接,把手機內(nèi)容顯示在投影上.
利用手機的互動功能,可實現(xiàn)以下功能:第一,教師可以離開講臺和電腦,來到學生中間,用自己或學生的手機來控制電腦顯示,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狀況,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控制教學進度.第二,將演示型課件轉變成參與型課件,實行學生自行探究或分組討論,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并把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展示方式可以是文字、聲音,也可以是實驗過程的視頻,便于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和監(jiān)管.當學生手機內(nèi)容隨時可能顯示在大屏幕上時,學生會加強自我約束.
4結語
隨著多媒體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新的教學技術手段也不斷出現(xiàn).如,液晶觸摸互動電視集成了觸屏電腦和投影儀的功能,運用微信公眾號建立通識課程教學互動平臺,新型教學互動平臺的開發(fā)等.利用網(wǎng)絡、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媒體技術功能,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和相互交流中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知識與能力得到同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道客巴巴.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在英語互動式教學中的應用[EB/OL].(2012-03-20)[2016-01-10].http://www.doc88.com/p-801981912404.html.
[2]百度文庫.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與缺點[EB/OL].(2011-11-29)[2016-01-09]. http://wenku.baidu.com/view/c615fe297375
a417866f8f22.html.
[3]朱興珍.淺談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利弊[J].科技信息,2009(6):266-277.
[4]電源網(wǎng).初學者好幫手:四種電路仿真軟件大比拼[EB/OL].(2014-04-09)[2016-01-10].http://www.dianyuan.com/article/27553.html.
責任編輯:吳瑞紅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interactive teaching
LI Juan,HE Hui-min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s,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 China)
Abstract:The writers of this paper discuss the means by which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employed to maximiz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effect with computers, mobile phones, tablet computers and networks.
Key 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interaction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簡介:李娟(1971-),女,河北新樂人,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單片機測控技術.
文章編號:1009-4873(2016)02-0064-02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