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淼羅可曼(.安徽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 安徽 合肥 3000;.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安徽 合肥 3000)
動作、語言、聲像
——藝術院校鋼琴有效教學內(nèi)涵研究
苗 淼1羅可曼2
(1.安徽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 安徽 合肥 230001;2.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藝術院校鋼琴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演奏技能,提高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大小勢必影響學生鋼琴技能高低與藝術修養(yǎng)的程度,為了提高鋼琴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從鋼琴教學特征出發(fā),以動作示范、語言對話、聲像呈示為視點對藝術院校的鋼琴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進行了評析。
動作示范;語言對話;聲像呈示
藝術院校教學是否有效有幾種衡量標準,一是以教學角度為出發(fā)點,教學投入少、教學產(chǎn)出大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反之則是低效教學或者無效教學。二是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出發(fā)點,從學習的實際效果大小來加以衡量,在教學因素恒定情況下,學生學習的成績越高就證明教學是有效的,反之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兩種衡量標準都有合理成分,在實際教學中也產(chǎn)生一定效用,但都過于偏重教學要素的一端,而忽視另一端,勢必會影響教學的效率?,F(xiàn)在一種新的有效教學理論執(zhí)其兩端而用之,既強調教師的引領作用,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特征,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藝術院校鋼琴課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演奏技能,提高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則勢必會影響學生技能高低與藝術修養(yǎng)的程度,因此,如何提高藝術院校鋼琴課程的有效性、如何運用鋼琴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則成為鋼琴課程教師思考的首要問題,鋼琴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可以概括為:動作示范是核心、語言對話是媒介、聲像呈示為輔助。下面逐一論述。
動作示范,顧名思義,即鋼琴教師在授課時,通過示范特定的動作或演奏的手型、呼吸狀態(tài),提供給學生模仿,使得學生學會相應演奏動作技能的行為。
1.1 特征與功能
藝術院校鋼琴課可以分為鋼琴個別課和鋼琴集體課兩種形式,鋼琴個別課通常是“一對一”形式,即一個教師在特定時間、地點內(nèi)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一個學生,這是由鋼琴教學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教學媒介的特點決定了教學對象的單一性。在藝術院校的鋼琴教學中,由于鋼琴教學的對象是成人學生,學生的層次也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有一定的鋼琴學習基礎,有的學生則基本上屬于“零”基礎,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需要鋼琴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展示出鋼琴作品的正確演奏技術動作,并對動作要領著重重復分解,突出講解。動作技能僅依靠鋼琴教師講述是很難掌握的,教師必須要作正確的示范,必須為學生頭腦樹立一個動作表象,作為實際練習時的參照標準。[1]而學生必須通過眼、耳、腦、手等器官的協(xié)同運作,不斷記憶模仿、練習才能掌握鋼琴演奏的動作要領。
動作示范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強化學生的身體運動與操作行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鋼琴教學通過演奏動作示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了動作表象,這只是動作示范的第一個步驟,接下來學生在教師動作示范的引領下,必須充分調動身體各器官,并伴隨大量的腦力運動,甚至需要高級認知思維的幫助,對教師樹立的參照標準進行模仿、對比、選擇和練習等大量動作訓練。這不僅使得學生的身體各器官在鋼琴動作的練習中得到了有益的鍛煉,而且使之在學習鋼琴演奏動作時,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操作策略,以至于在今后遇到相同或類似的技能時,大腦會識別、選擇、比對、重構這些動作技能,作出正確的演奏動作。
1.2 動作示范的運用策略
一般來說,教師動作示范有以下步驟:講解要領——示范動作——指導練習——變化運用,而學生習得動作技能的步驟為:動作定向——模仿練習——動作整合——動作自動化。[2]
由于藝術院校的鋼琴教學對象是成人學生,對動作定向、模仿學習、動作整合、動作自動化方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特征,因此,教師在鋼琴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征,合理運用動作示范策略,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2.1 對鋼琴演奏的動作技能進行任務分析
鋼琴教師應該對每首作品所遇到的動作技能進行任務分析,明確學生必須掌握哪些知識、技能,確定示范的單元系列,由易到難、有初級到復雜,循序漸進。如在講解“連音奏法”(legato)時,可以首先設計抬起——落下——支撐——放松四個動作序列,然后逐一示范。“連音奏法”是很重要的基礎性練習,它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身體、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平衡關系,易于掌握用重量彈奏的技巧,有利于手指的站立和基本手型的形成。因此,教師應該因人而異,正確運用動作示范技能對“連音奏法”的動作手指、手型進行分析示范,幫助學生學習該項技能。
1.2.2 選擇適當?shù)氖痉斗绞?,?chuàng)設學習情境
在給藝術院校的學生講授鋼琴課程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具體曲目的動作要求、學生特點,選擇適當?shù)氖痉斗绞?,如計算機、電視等多媒體技術輔助方式呈現(xiàn)動作,通過重放、慢放、定格等控制手段,讓學生對動作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對每個動作細節(jié)加以講解、再現(xiàn)、示范來幫助學生理解演奏動作要領。
1.2.3 通過重復示范和演練,使得動作自動化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理解不深刻、動作不協(xié)調導致變形或演奏方法不準確的情況在藝術院校的鋼琴教學中較為普遍。面對這種情況,鋼琴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通過重復示范、重點講解、學生演示、評價和糾錯等步驟,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動作、演奏手勢的實質,糾正錯誤動作,鞏固正確動作,并使之達到熟練化、精確化程度。使學生在演奏曲目時,動作會自動化重復演奏,這就是熟能生巧。
在鋼琴教學中,動作示范是教學的核心部分,但要學生真正掌握演奏技巧,教師在呈示動作示范時還必須對動作加以講解,這就是鋼琴教學中的語言呈示行為。
語言呈示行為,在課堂教學行為里包含兩部分,一是口頭講解——講述,一是板書。因為鋼琴教學的特殊性,所以這里只討論講述。
2.1 語言呈示行為觀念與表現(xiàn)形式
從信息傳播的方向來看,講述行為具備單向性,即由教師發(fā)向學生,不要求學生對教師的互動行為。在一般學科教學中,講述行為在課堂上運用的最為廣泛,就鋼琴教學來看,講述行為也是較為重要的教學行為。其在鋼琴教學中,表現(xiàn)形式為:描述性講述、說明性講述和解釋性講述三中類型。描述性講述指的是介紹音樂術語、音樂概念的含義,說明性講述指的是對音樂曲目的演奏步驟的說明,包括特征和作用,如對音樂術語、表情記號、力度記號的介紹,解釋性講述指的是教師在示范前或者示范中對鋼琴曲目演奏的原因進行解釋。
2.2 講述運用策略
正確合理的運用策略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樣在鋼琴教學中,除了示范外,合理運用講述策略也是提高學生鋼琴學習效率的必要手段。
2.2.1 語言準確、語速流暢、語速適中
在鋼琴教學中要涉及到音樂術語的外文發(fā)音、釋義,因此教師在講授音樂術語、表情記號、演奏標記時一定要注意發(fā)音準確,藝術院校的本科生由于英文基礎較為薄弱,對外文詞匯有畏難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對音樂術語的發(fā)音加以正確朗誦,語速保持連貫,給學生樹立學習外文音樂詞匯的榜樣,再以中速捎帶變化的語速對詞匯的中文意思加以準確解釋,這樣既給學生解答了外文詞匯的含義,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2.2 依據(jù)講述內(nèi)容選擇適宜的組織形式
除了準確的發(fā)音,合適的語速外,組織形式選擇的適當與否也是講述的技巧之一,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整體——部分關系,即把所要講述的內(nèi)容逐級細化,分成若干個易于被學生理解的任務。第二類為序列關系,即鋼琴教學中依時間順序、因果順序或動作順序為基礎而展開,如在介紹巴赫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賦格》時,教師必須按照因果順序對賦格的定義、特征加以解釋。在彈奏巴洛克時期尤其是巴赫作品時,一定要有層次、有對比、有交織,有多姿多彩的音量與音色,有嚴謹?shù)慕M織并突顯高潮。第三類是相關關系,即教授鋼琴時,要圍繞核心論點來選擇并依次展開相關論據(jù)。第四類是比較關系,教師組織對兩類或多類事物作比較講述,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作品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和多樣性。
2.2.3 適時運用織體語言
教師在運用講述技能時,還應該注意適時運用肢體語言,讓身體向學生說話,運用眼神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認真聽講的重要。在講解音樂作品時,運用教師的面部表情,和著聲音渲染一種積極的學習氣氛。總之,運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肢體語言,使講述更富感染力。
在藝術院校的鋼琴教學中,教師的動作示范是關鍵,語言講述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但在現(xiàn)代化的鋼琴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運用聲像顯示等現(xiàn)代教學媒介為鋼琴有效教學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撐。
3.1 聲像顯示定義與功能
在鋼琴教學中,聲像顯示具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表現(xiàn)在:首先拓展學生認識世界的時空廣度,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其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由于聲像顯示信息量大、表現(xiàn)手段豐富、感染力強、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感知、理解、記憶、應用鋼琴知識的能力。
3.2 聲像顯示運用策略
對藝術院校的成人學生的鋼琴教學,聲像顯示可以根據(jù)不同媒介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兩大類。
3.2.1 視覺媒體的運用
鋼琴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具體情況選擇視覺媒體,準確、形象、生動的視覺媒體,如音樂會、演奏會、演唱會、講座等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內(nèi)涵,把握作品內(nèi)涵,因此可以適當選用。在選用時,應注意視覺呈現(xiàn)的材料的逼真度為中等為佳。在畫面面布局上,視覺材料應盡量突出表現(xiàn)與授課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避免無關的背景信息。
3.2.2 聽覺媒體的運用
音樂是聽覺為主的藝術鑒賞形式,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器官參與輔助性教學。在顯示聽覺材料時,要保證聽覺材料背景干凈,聲音、語言清晰。如果想提示學生注意某一部分聽覺材料,可以有意識改變配音量或語調,如不同時期鋼琴作品的演繹中對音色情緒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運用聽覺媒介時,加入適當?shù)闹v解,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為了保證鋼琴集體課上的學生都能聽到,又無回聲,揚聲器應放在房間的對角線上,對重點樂段,重要部分的相關信息、細節(jié)等聽覺技能訓練,可減少聽覺材料傳播過程中的損失,提高教學效果。
[1]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63-164.
[2]李向東.動作技能教學模式構建[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5.
G642.3
A
2095-7327(2016)-04-0191-02
苗淼(1969.12—),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就職于安徽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鋼琴教學。羅可曼(1962.10—),男,漢族,安徽合肥人,就職于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