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樂器而言,我們不能單看外表。雖然圓號的外形看起來要笨重一點,但卻擁有著溫柔而細膩的聲音。在銅管樂器家族中,圓號是技術上最復雜、最困難,并對演奏者要求最高的樂器。因此圓號被稱作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也不為過。圓號演奏的困難主要是因為樂器本身的復雜性。它擁有最細小的管徑與號嘴和超長的號身。這使得氣息音準和把握性變的難以控制。
【關鍵詞】圓號;發(fā)展史;音色;練習曲;銅管樂器;復雜性;活塞
一、圓號發(fā)展史
圓號,唇振動氣鳴樂器,又名法國圓號。外表雖不好看但音色卻很美。銅管樂器,銅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狀號嘴,喇叭口較大,目前管弦樂隊應用的圓號是F調樂器。相比于小號的悠久歷史而言,圓號就要年輕多了。一直到公元14世紀,圓號才與世人見面。但直到兩個世紀以后的巴洛克時期,圓號才被作曲家應用于作品之中。它的前身是古代貴族在森林中追捕圍攻野獸時用的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是用開孔的獸角或貝殼做成的,吹起來聲音“嗚嗚”的,可以傳得很遠,除狩獵外,這種號角還被用于行列、戰(zhàn)爭的信號,還時常參與宗教儀式,后來人們金屬模仿角的形狀制造了號,因為它源于狩獵,后稱之為狩獵號。圓號被稱作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銅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狀號嘴,喇叭口較大。古典的圓號音高為F或降B調,有3個閥鍵(有直立式和旋轉式兩種),用增加管子長度的辦法降低圓號自然泛音的音高。閥鍵使得演奏者能夠吹奏從低音B到高音F之間的所有半音。圓號是移調樂器,記譜用高音譜表,比實際音響高五度?,F(xiàn)代最常用的是F調圓號,有許多演奏家使用雙調圓號,這種圓號有一個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閥鍵,用以增加長度,使圓號從F調轉入較低音域的降B調。圓號演奏者可將手插入喇叭口,這樣既可減弱音量又可改變音色,形成阻塞音,也可使用梨形的弱音器,但不改變音高。用阻塞音和弱音器后音量減小,弱奏時音色溫柔、暗淡,有遠距離的效果,強奏時發(fā)出粗獷破裂般的音質?,F(xiàn)代圓號是由1650年前后法國的獵人號角發(fā)展而來,為了能在一個號上吹出各種調來,演奏家曾在號嘴下裝有可插接的管,德國的A.J.漢佩爾改進了這種裝置。17世紀進入管弦樂隊,19世紀初直升式閥鍵由F.布呂默爾和H.施特爾策爾發(fā)明,被眾多制作家采用。大約在1900年新近發(fā)明的雙調圓號替代了人們所喜歡的F調閥鍵圓號。
二、關于圓號的音色
圓號的音色不同于它的外表,圓號雖屬于銅管樂器不但能吹出銅管嘹亮的聲音還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圓號的音色雖具有銅管的特色,但又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表現(xiàn)力極其豐富,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圓號聲音柔和、豐滿,和木管、弦樂器的聲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響樂隊中,通常使用4支圓號。圓號被稱作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小提琴為樂器之后。圓號雖屬于銅管樂器不但能吹出銅管嘹亮的聲音還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由于它的音色柔和、美妙以及含蓄,因此常被用來表現(xiàn)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浪漫而富有詩意的情緒,以及雄壯、豪邁的氣勢。
三、練習曲
最開始圓號并不是用于樂隊合奏,直到1705年,圓號才正式作為一種樂器首次應用于交響樂隊里,是在漢堡演出凱蒴的歌劇《奧克塔瓦》之中。然而,獵號最初只用了某些舞臺效果罷了(如表現(xiàn)狩獵場景),圓號是在幾代音樂人的努力下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真正成為一種獨立性的樂器。第一位在管弦樂隊中成雙的采用獵號的是著名法作曲家約瑟夫·孚克斯。
四、關于活塞
活塞圓號,最初是采用直升式的,只有一個鍵子,經(jīng)過了一些時候才增加了第二個按鍵,1835年,德國制作出了三個活塞的圓號,1850年法國也制造出了三個活塞的圓號。而回綻式活塞圓號是1832年就早出現(xiàn)了法國的。到1865年,高特羅特給圓號安裝了外接管,這樣可獲得兩種調性的不同音高。雙調圓號自此延生了。早期的活塞裝置很粗糙,機械性能很差,可靠性得不到保證,演奏起來雜音多,音質也受到影響,所以遭到 了作曲家們的堅決反對,到19世紀末了,連像勃拉姆斯這樣的作曲家在內,還都不愿采用它。他們都稱這種樂器為“容易失手的銅號”?;钊麍A號出世初期,確實有著不幸的遭遇,熬過了一些“困難的日子”,活塞圓號才重見天日,這里還要感謝支持“新生事物”的瓦格納,是在他的影響下,才逐漸將活塞的圓號代替了自然圓號。當然,樂器本身的不斷改進,才是以后正式啟用的根本因素之一。在19世紀里還有其他許多重要的改進,樂隊中普遍地采用F調圓號了。F調號比起以前的泛音號進化很大,因為它不僅能吹奏出所有的半音,并且音色濃厚,特別是低音區(qū)演奏起來十分動聽,其他演奏技巧也有了發(fā)展,如各種弱音器的應用,滑音、雙音的演奏技巧,各種特性音色的演奏技巧,各種指法技巧等等。圓號音樂活動的增多,各學派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促進樂器本身改良和發(fā)展的重要內因,而發(fā)達的工業(yè)技術,又為它準備了良好的條件。20世紀里,也就是近五、六十年中,雙排管圓號出現(xiàn)了(F調與降B調),制作材料、工藝水平也有了驚人的改進。由于樂隊中首席圓號一般都是在高音區(qū)活動,所以也有個別樂隊的首席圓號只采用純降B調的單排管圓號,它管身短,高音易于發(fā)出,音色較亮,音準也較好。
【作者簡介】
張思思(1996~),黃淮學院音樂表演系,研究方向:圓號。
(責任編輯:韓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