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世界的溝通中最主動、最愉快、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就是游戲。游戲就是表達,表達心情、表達感覺、表達思考、表達成長;游戲能夠呈現(xiàn),呈現(xiàn)喜怒哀樂、呈現(xiàn)真實想法、呈現(xiàn)問題根源、呈現(xiàn)發(fā)展方向。兒童在玩沙盤游戲的過程中會展示出他的內(nèi)心世界,讓自己與潛意識對話,從而我們可以了解到其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宣泄情緒、緩解焦慮,促進親子關(guān)系的和諧。
小女孩的沙盤創(chuàng)作,揭開真實
這個沙盤作品的制作者是一位8歲的女孩兒盼盼(化名),我與她進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詢持續(xù)一個月左右了,效果甚微。每次結(jié)束后,我都會與她父母進行簡短的家長咨詢,然而我對每次的咨詢都感到挫敗。特別是盼盼的母親會對我所說的每一件事情這樣回應:“是的……可是……”那種不信任的表情讓我深深困惑,于是我決定嘗試對這個孩子和她媽媽進行沙盤游戲咨詢。
我請這位媽媽坐在我身后,和我一起觀看盼盼創(chuàng)作沙盤世界。盼盼很喜歡這些玩具(在沙盤世界里又稱為沙具)和沙子,很快就開始動手挑選玩具了。她先在沙盤的中間排列了兩只在一起的貓咪,同時也在附近增添了一些植物和少許的小玩具。接著,她
開始在沙盤中挖掘,從貓那邊移動了約10 cm的沙子,一直到她創(chuàng)造出圍欄。然后,她在河岸的另外一邊小心地放上兩只動物,老虎和獅子。她左看右看后告訴我們擺好了,結(jié)束了。當時我不是很確定這沙盤作品意味著什么,直到她告訴她的媽媽和我關(guān)于動物擺放位置的意義。她說:在一起的兩只貓咪是她和她的弟弟,另外的兩只動物是媽媽和爸爸,接著她又說這兩只動物遠離貓咪,是因為他們太忙了。
我們只知道童言無忌,童言天真可愛,童言純潔稚嫩,又哪里料想童言更會直指人心,揭開真實。盼盼如此簡短的話語,卻深深觸動了媽媽的心。
媽媽的心痛感覺
盼盼的解說讓我也十分震驚,在兩分鐘內(nèi),兒童就做到了我無法做到的事情:拿走媽媽的防衛(wèi)!在盼盼談論完沙盤中的其余部分后,換媽媽來談論她的沙盤,此時盼盼顯得有些焦躁不安。我猜想她怕媽媽說出什么讓她難堪的話吧,于是請她去外面的客廳喝飲料等候,而媽媽則和我繼續(xù)探討女兒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景象。我摘錄了這位媽媽和我之間的對話:
在這次沙盤作品探討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孩子如何用幾句話就影響了媽媽。盼盼在一兩分鐘之內(nèi)用很有效率的方式來表達出她的感受——挑選玩具,衡量玩具的立體距離,測算之后擺放玩具,最后告訴我們那是什么。當她說到兩只在那邊,還有兩只忙碌的在另外一邊的時候,她媽媽和我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集中在她描述的那幅景象中。
綜合沙盤的場景和孩子簡短地描述是很有影響力的,孩子不用多說,玩具本身已經(jīng)在說話了,這就是中介媒材的力量。人類的語言表達本身就受很多因素制約,兒童期更是弱語言階段,指望孩子親口告訴我們想了解的事情是不切實際的,唯有借助中間介質(zhì),而游戲是首選。
在這次療程結(jié)束之后,她的媽媽對我的態(tài)度大為改善,不信任的眼神、懷疑的語氣都減少了,這讓我再次確信沙盤游戲是很有效的介入方式。
衡量親子距離的是心,不是錢
當然,這次沙盤咨詢也給我們展示了現(xiàn)代社會的典型性:忙碌的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這么遠的親子距離不只是這一個家庭的現(xiàn)象吧,也許今后還會出現(xiàn)很多孤零零的小貓咪。心與心的親子距離越來越遠,家長卻不覺知,或者滿腹委屈,以為勤勞的上班賺錢給孩子豐厚的生活才是家庭第一等大事,殊不知等到孩子長大到無法再相互面對的時候,所有的錢財真的一文不值了,因為物質(zhì)換不回親情。
現(xiàn)在的家長都很愛學習,對于“安全感缺失”“幸福感調(diào)查”“親子依戀關(guān)系”“家庭類型”等概念一點兒不陌生,但是到底怎樣結(jié)合到自己家庭,運用所學到實際生活中,是個主動作為的過程。這需要從覺知開始,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根源并客觀評估,而不是靠學習一堆理論來主觀臆想或者盲目效仿。
沙具象征的意義
任何沙具都有象征意義,包括沙具的情態(tài)、材質(zhì)、體積、距離、色彩、方位等都有象征意義。
1. 兩只貓咪與獅子、老虎朝向是相背的—說明了親子互動模式很差,已經(jīng)很難面對面溝通。見圖1。
2. 原本的場景是互相背對,我特別讓老虎、獅子轉(zhuǎn)身面對貓咪,其實更可怕。所以,轉(zhuǎn)身容易變身難,啥時候父母也變成貓咪,能夠從內(nèi)心愿意平等看待孩子,這個貓咪孩子才會真正快樂起來。見圖2、圖3。
3. 貓咪太小,獅子、老虎太大——象征孩子對自我評價不良,在家長那里是退縮怯懦的。而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一條戰(zhàn)線上的,他們強勢威猛,令人想躲避。見圖4。
4. 孩子為何是貓,家長為何是猛獸—看看動物的習性就明白了!
5. 數(shù)量:有弟弟為伴,還好可以互相安慰,如果是獨生子,這也是中國當下普遍的家庭狀態(tài),就只有一個貓咪了,那場景一定會讓媽媽們驚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