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長時期,也是最容易缺乏營養(yǎng)素的時期。那么,嬰幼兒一般最容易缺乏哪些營養(yǎng)素?缺乏后會導致哪些危害?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安排寶寶的飲食,不讓其缺乏這些營養(yǎng)素?
DHA
提高寶寶智力
DHA,為二十二碳六烯酸,屬于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同為ω-3系列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還有EPA,為二十碳五烯酸,屬于DHA的前體。另外,植物油如大豆油、亞麻籽油等也含有α-亞麻酸,可以在體內轉化成DHA,但效率不高,有資料顯示轉化效率僅為1%~3%。因此,從食物中直接獲取DHA這類脂肪酸是最有效的途徑。
1. DHA缺乏的危害
DHA占了人腦脂肪的10%,對腦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可以引起孩子生長遲緩,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神經和視覺的發(fā)育。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充足的DHA攝入可以提高寶寶的智力。嬰兒大腦含60%脂肪,其中20%是ω-3脂肪酸(主要是DHA和EPA)。在孕中、晚期,胎兒腦細胞分裂增殖速度達每分鐘25萬個,因此,要想讓寶寶聰明,準媽媽們先要攝入充足的DHA,這對孩子精神、視力和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及長期認知能力都有重要作用。2015年,國家出臺了《中國孕產婦及嬰幼兒補充DHA的專家共識》,而中國營養(yǎng)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也建議嬰幼兒每天適宜攝入DHA100 mg。
2. 什么食物富含DHA?
DHA的食物來源有魚類(尤其是海魚)、海鮮、蛋黃、藻類等(其他食物幾乎不含DHA),其中首推魚類。建議孕中、晚期每周至少吃2~3次魚,每次100~150 g,且至少吃一次海魚,盡量選擇相對安全的三文魚、沙丁魚,謹慎選擇含汞風險較高的旗魚、馬林魚、金槍魚等。另外,吃些海帶、紫菜、裙帶菜等海藻。
3. 海魚有重金屬污染風險,安全嗎?
目前,國內外健康機構建議孕婦每周攝入340 g的海魚就可以滿足孕婦及胎兒對DHA的需要。很多人都因為擔心海魚會含有汞等重金屬而不敢攝入海魚。其實,很多營養(yǎng)學者也擔心這個問題,為此,有科學家專門做了研究。他們發(fā)現,適量進食海魚帶來的好處要大于重金屬污染帶來的弊端。
4. 6個月以后的寶寶可嘗試添加魚類輔食
0~6月的嬰兒要堅持純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DHA,此時哺乳期的媽媽每天要堅持吃一些富含DHA或α-亞麻酸的食物。如果母乳不夠,需混合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應選擇含有DHA且能滿足寶寶需要的配方奶粉。家長可以算一下寶寶是否能從奶中獲得足夠的DHA,如果達不到70~100 mg,甚至相差較遠,可以考慮補充。
寶寶滿6個月以后,就可以嘗試添加魚類輔食(注意魚類可能導致部分寶寶過敏),以后逐步增加進食魚類的量,也可以將亞麻籽油或紫蘇籽油添加到孩子的輔食中,但每天控制在5~10 g。
1歲以后的孩子可以通過直接攝入魚類包括淡水魚和海魚來從食物中直接獲得DHA。對于不吃魚類及對魚類過敏的寶寶,如果DHA攝入不足,可在資深臨床營養(yǎng)師及醫(yī)師指導下合理補充DHA,但不可過量補充,過多補充可能不利于健康。
維生素D
對寶寶健康好處多
維生素D的是人體的一種激素,作用范圍廣泛,包括機體的大多數組織器官包括成骨細胞、結腸、淋巴細胞、β-胰島細胞,在體內有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1. 維生素D缺乏的危害
寶寶缺乏維生素D危害多多:①影響鈣吸收,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骨樣組織鈣化不良,寶寶出現佝僂病。②會導致嬰幼兒反復的呼吸道感染。③會增加兒童孤獨癥的發(fā)病風險。④影響各器官的發(fā)育,包括大腦及認知。⑤有研究發(fā)現,維生素D缺乏與兒童、青少年肥胖有關系。⑥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兒童患1型糖尿病風險。美國波士頓喬思林糖尿病中心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兒童患者中,同時罹患維生素D缺乏癥的人比例高達75%。
2. 寶寶如何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
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由于母乳中含有維生素D較低,從出生2周最好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D。如果乳母營養(yǎng)均衡,可以選擇補充純維生素D,也可以選擇魚肝油(同時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如果飲食結合不夠合理,或乳母處于相對落后的農村,那么寶寶最好選擇魚肝油。
奶粉喂養(yǎng)的寶寶,由于奶粉中已經強化了維生素D,但不同品牌的奶粉強化的維生素D可能有差別。一般情況下,每攝入1 000 mL奶粉,可以獲得400 IU維生素D。對于奶粉喂養(yǎng)的寶寶,如果能夠攝入500 mL的奶量,就能從奶粉中獲得大約200 IU的維生素D,只需要再獲得200 IU就不會缺乏。在夏季通過適度曬太陽就不用補充維生素D了,如果在冬季,可以隔天補充1粒400 IU的維生素D制劑,常規(guī)補充400 IU的維生素D也是安全的。但如果寶寶需要800 IU的維生素D作為治療劑量時,服用兩粒魚肝油持續(xù)時間較長則可能會造成維生素A的過量,這種情況則可以各服用一?;蚍脙闪<兙S生素D。
2歲半以上的孩子可以通過戶外活動獲得較多的維生素D。如果在冬季或持續(xù)的陰雨、霧霾天氣,通過曬太陽獲得的維生素D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隔三差五給孩子補充點維生素D,或者選擇強化維生素D的奶類。
3. 預防劑量的維生素D會中毒嗎
很多家長擔心吃維生素D會中毒,不敢給孩子吃,甚至有些已經被診斷為佝僂病的孩子,由于家長的誤解沒有聽從醫(yī)囑,延誤了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其實,預防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長期服用,不會引起中毒。
4. 曬太陽可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嗎
維生素D既可以從膳食中來,也可以通過皮膚合成。對于成年人來說,只要經常曬太陽,就能獲得非常廉價的維生素D。但對于正在發(fā)育的嬰幼兒來說,并不能保證這一點,當然還是推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量曬太陽。
5. 維生素D什么時候吃好
作為常規(guī)補充,無論什么時間吃,人體都能夠吸收。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的,暫時不用時會儲存起來,以備隨時調用。但是,維生素D最好不要和鈣補充劑一起吃,不然鈣吸收太多,可能會造成短時間的高鈣血癥。
缺鐵性貧血
寶寶傷害大
據調查顯示,我國嬰兒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約為20%,而鐵缺乏超過50%。幼兒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約為10%,而鐵缺乏超過40%?!吨袊?~6歲兒童營養(yǎng)發(fā)展報告(2012)》指出,2010年,6~12月齡農村兒童貧血(主要是是缺鐵性貧血)患病率高達28.2%,13~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為20.5%。這提示,缺鐵及缺鐵性貧血問題在我國依然嚴峻。而如何科學合理地給準媽媽和嬰幼兒、兒童補鐵,顯得尤為重要。
鐵在人體體內含量不多,一般為3~5 g,但卻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鐵主要存在于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血色素酶中,參與造血功能、體內氧氣的運輸和組織細胞的“呼吸”,也與機體免疫、解毒和抗氧化有關。
1.什么是鐵缺乏及缺鐵性貧血?
鐵缺乏是指機體總鐵的含量降低,隨著鐵缺乏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和缺鐵性貧血。而缺鐵性貧血是最為嚴重的階段,這個時候機體儲存鐵已消耗殆盡,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由于特殊人群如孕婦、嬰幼兒對鐵的需求相對較多,所以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發(fā)人群。
2.缺鐵性貧血有什么危害呢?
鐵缺乏可導致寶寶食欲下降,少數寶寶可出現異食癖;有的出現口腔炎、舌炎,嚴重者可發(fā)生萎縮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綜合征。嚴重缺鐵會損傷神經系統(tǒng),影響嬰幼兒認知、學習能力和行為發(fā)育,可持續(xù)到兒童期,且是不可逆轉的損害,鐵劑治療也不能完全恢復損害的認知行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顯示,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智商較正常兒童平均低9個百分點。缺鐵性貧血可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兒童感染疾病機會增加。同時,缺鐵時腸道有毒重金屬吸收增加,如鉛、鎘等,會進一步造成危害。
3.嬰幼兒容易貧血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正常的足月孩子,體內儲存的鐵及從母乳或配方奶粉中來源的鐵,能夠滿足前6個月的需要,而6個月以后應及時添加強化鐵或含鐵豐富的輔食。輔食添加不及時或不當,是導致6~12月嬰兒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孕期準媽媽患有缺鐵性貧血可影響胎兒鐵的儲備,增加嬰兒期患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概率。幼兒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鐵攝入不足,也會導致缺鐵或貧血。
4.富含鐵的食物有哪些?
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非血紅素鐵及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他食物成分的干擾,吸收率極低,米面中鐵的吸收率只有1%~3%。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不受其他食物成分干擾,吸收率較高。富含鐵的食物包括肝臟、血塊、畜禽肉、魚類等,其中肝臟中鐵的吸收率達10%~20%。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使食物中不易被吸收的鐵轉變?yōu)槟芪盏膩嗚F。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5.嬰幼兒如何通過飲食預防缺鐵性貧血?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提倡母乳喂養(yǎng),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直至1周歲。人工喂養(yǎng)的應采用強化鐵的配方奶粉,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鐵。由于牛奶中鐵的含量和吸收率都很低,1歲以內不宜采用純牛乳喂養(yǎng)。
足月兒
應盡量純母乳喂養(yǎng)6個月,此后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的同時,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如強化鐵的米粉、肉類等?;旌衔桂B(yǎng)和人工喂養(yǎng)應采用強化鐵的配方乳,并及時添加富含鐵的米粉、肉泥。
幼兒
應注意食物均衡和營養(yǎng),糾正畏食和偏食等不良習慣,鼓勵進食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促進腸道鐵的吸收。盡量采用強化鐵的配方乳喂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