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噪雜的世界,畫畫是種福報。因為惟有安定心神才能書寫出心中的灑落不羈之境,得來一個古人不入,俗人不擾,自在所得的境界,這時才是真幸福。
于我而言,畫畫其實是一個認識自己和感知世界的過程,這要經歷時間的洗禮和精神的思辨,內部和外部都須深入認知,由思而變,隨理而生,將自我性情和表物言志完美統(tǒng)一,獨有這樣才能在水墨情境中游走自如。水墨的一點、一線、一皴、一墨均飽含著畫者獨立的人文特質和精神氣息。它們是自然觀、人文觀、藝術觀的精神體現,展現出來的是一種生命態(tài)度和物我相依的知覺力。
我的繪畫歷程較為豐富博雜,從最初的油畫到后來的設計最終又歸回于水墨,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由本至真的過程。真正的藝術沒有界隔,癡迷探究其中,常常游弋于西方與東方,傳統(tǒng)與現代的兩端,在不同的領域中感受著中西藝術截然不同的審美體驗,回蕩在一兩個筆墨元素,兩三處空白之間,在自由與束縛間追尋自己的藝術答案。
中國文人畫在意識中主張﹃得意忘形﹄,在方法上提倡﹃無法而發(fā)﹄,在思想上強調﹃不滯于思﹄,這些都體現著中國亙古不變的傳統(tǒng)人文哲思和意識理念,不執(zhí)著、不束縛、不停滯,中庸出辯證,辯證生透徹,形態(tài)雖有萬千,惟有精神相通最為可貴?!赌咸锂嬚摗酚性疲害昵淙f樹,無一筆是樹。千山萬山,無一筆是山。千筆萬筆,無一筆是筆。有處恰是無,無處恰是有。﹄可見,其中最大的超越就是對有與無的解脫,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我鐘情﹃莊禪精神﹄與﹃簡約主義﹄,意愿將中西繪畫的造型、形式美法則與精神內涵進行創(chuàng)造式融合。當下,我著力于畫面意蘊與筆墨的交融統(tǒng)一,努力探尋一種當代審美與禪逸精神相契合的語言形式。選擇果實靜物為載體,并不具有特定和深層的含義,只愿借助物象的特征與形態(tài)施展自己的筆墨行為和語言方式,在線的交叉、重疊,墨的往復、滲透間碰撞與對話,借物抒懷,表達對生命本體的虔誠與敬重,在物像中尋求特定的意念,解悟生命的態(tài)度和空間的變幻。
每每面觀果實,我便會感覺縷縷生命的暖意與溫度,感受到生命與自然的和諧。融合萬物、生生不息、感天動地,如同無盡的生命之源,綿延出萬千無止境的生命氣象,令我穿過內容和題材,行走在筆墨寫意之間。時而經營、時而生發(fā),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將物變?yōu)楫?,將畫溶于我,物我相融亦相忘,全情投入到﹃形式﹄和﹃語言﹄的表達中,或行于畫內,或游于畫外,見景生情,借物抒懷。
用自然造化的﹃意﹄去營造自己的造型意蘊和構想,編織自己的畫面情境,彰顯畫中的氣象與品質。在物象中知解,在構造中孕育,尋找更為貼合本心的表現語境與藝術機緣。世間萬物皆有形,形是物體,象是精神,所畫之物亦非重現,而是與畫者的物我兩渾,精神交融。我愿追求﹃萬物皆備于我﹄的筆墨境界,因為它賦予生命價值和自然本體的和諧,這也是我的人文生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