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世間的美只配你享用
玫瑰不夠,果園不夠,流水和云不夠
春天是不夠的
——余秀華《美好之事》
本期大家春秋欄目的特邀嘉賓當代美術名家徐里,有著藝術家的激情,哲學家的思想,其藝術探索和成果,被詹建俊先生譽為:今日中國油畫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獨具特色的鮮花。他是一位勇于創(chuàng)造、敢于實踐的油畫家,他把油畫藝術的本體語言特質,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手法相融合,把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中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全然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分別運用于他的“佛像”和“風景”系列等各類不同題材的作品之中,形成了多種全然不同的藝術特點,呈現鮮明的油畫藝術語言特色的同時,彰顯著現代性民族審美及創(chuàng)作趣味。他深諳傳統(tǒng)哲學、美學之味,在書法、國畫、詩歌等方面也頗有造詣,堪稱學者氣質的文人型美術家。
中國經典士人文化的“九樁雅事”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焚香”,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論香”時說:蘊籍者,坐雨閉關,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爇,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百工衍圣欄目的“一二香事”,推出的是接近九零后的八零后制香人許彥鵬,艾香、藿香、丁香、柏香、乳香、麝香、降香、檀香、沉香、龍涎香等等林林總總幾十上百種與國人相伴幾千年,或易得或珍稀,大地和天空共同饋贈的芬芳馥郁的那些個香材,傳到他這一輩:選材、打粉、合制、壓成線、做成塔、揉成丸……從尋覓香方到制成香品再到香席品香,依然是得心應手,承載著一路芬芳,一間小小的工作室儲滿天下良香。
如果說藝術家的作品是綻放其心靈花朵的芬芳,翰墨丹青欄目的青年工筆畫家祝錚鳴是很具代表性的,人如其名,她的畫并不像出自一位女性畫家之手,作品透出的氣息飽滿而富含張力。藝評家徐家玲說:祝錚鳴的繪畫一點兒也不前衛(wèi),甚至也算不上“新”,她的作品可能較之追求視覺沖擊和批判當下社會的當代藝術而言是往回走的,回到人的本身,回到初心。她幾乎是以繪畫之名站立在身體和內心的原點來重新思考這個世界,通過純凈的身體來思考生命。
格物視界欄目年輕的油畫家邢鵬,視覺和內心被尋??梢姷你~鐵銹啟發(fā):銅鐵經過時間歲月的積淀,會產生似古代青綠山水一般的銹跡,這一具有歷史感的特殊味道與狀態(tài)吸引著他,成為其作品主要的表現形式。在繪畫元素上他汲取了大量中國傳統(tǒng)的形象,如在“厚積薄發(fā)”系列里出現的蝴蝶、馬,在“山外山”系列里出現的假山石,他在古人觀察方式的基礎上注入了自己對于這個時代的感悟,向內尋求意趣,向外尋求共鳴。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
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xiāng)。
――唐·申歡《兜玄國懷歸詩》
五月的軟風、煦景中,同樣尋求共鳴的還有《藝品》五月刊,期待您能和我們、和本期的藝術家們一起,試著接近、找到、嗅到、分享彼此心靈原鄉(xiāng)的那份馥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