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石龍第三中學 鄭柳蓉
?
《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教學設計
文東莞市石龍第三中學鄭柳蓉
九年級第三課第三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屬于國情教育的一部分。珠三角鄰近港澳,學生對“一國兩制”方針和“港澳回歸”是較容易理解的;“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的相關知識在歷史、地理課都學過,理解起來也不難。但由于珠三角地區(qū)不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學生在生活當中接觸少數民族的機會非常少,教師在講“三個尊重”時,必須多舉具體例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些做法,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樹立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同時學生一起跟唱,學生感悟: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為本課的學習奠定積極的心理基礎。
1.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教師組織開展“民族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播放《套馬桿》《格?;ā贰肚嗖馗咴贰都槿龑殹返攘鱾鞅容^廣泛的少數民族歌曲,問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幻燈片展示各民族的衣服,問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服飾。列舉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問它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等等。
接著用多媒體展示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名稱、分布情況以及歷史上四次民族融合的史實,讓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系。
2.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教師講解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學生討論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學生的回答有:“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與漢族地區(qū)不一樣?!薄吧贁得褡寤咎幱谧鎳吔貐^(qū),實施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苯處熯M行小結。
3.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全班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前搜集到的關于我國在維護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所采取的措施。教師用PPT展示。
(1)維護民族平等方面:①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不受侵犯等。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
(2)維護民族團結方面:①每年組織少數民族參觀團到北京和其它地區(qū)參觀學習,增強各族人民的了解和信任,努力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②國務院于1988年、1994年、1999年三次召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總結推廣典型經驗。③旗幟鮮明地進行反分裂斗爭。(結合近幾年國家對西藏、新疆恐怖分子的態(tài)度和政策進行講解)
(3)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措施: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修建青藏鐵路、少數民族考生降分錄取、取消農業(yè)稅等。
教師提問:我們國家為了維護民族團結作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作為個人,我們也應努力維護民族團結。接下來請同學們討論下列問題:(1)你知道回民的飲食習慣嗎?(2)你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嗎?你應如何看待少數民族的這些習慣和信仰?(3)每種面額的人民幣反面都印有五個少數民族的文字,你知道是哪五個少數民族嗎?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維護民族團結不僅是國家的事,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知道維護民族團結應該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堅決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習各民族的文化,與各族同學團結互助。
教師用PPT展示港澳回歸后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社會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數據和例子。
1.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基本方針是“一國兩制”
教師解釋“一國兩制”的含義。提問:在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問題上,我國還有哪個地區(qū)的障礙?學生答:臺灣。全班齊讀《鄉(xiāng)愁》,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詩的感受。針對臺灣問題,教師絕不能回避極少數“臺獨”份子分裂祖國的事實,應該通過正面的例子向學生證明僅有一小部分人是支持“臺獨”的,臺灣大部分民眾是反對“臺獨”的,從而增強學生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情感。
用PPT展示臺灣民眾反“臺獨”的例子和圖片:2003年,臺北數萬人舉行“反臺獨救臺灣”大游行。2008年,臺灣舉行“入聯(lián)公投”,遭到島內大部分民眾的強烈反對,也沒得到聯(lián)合國的支持。2014年2月7日,臺北數十名高中生和大學教授在臺灣教育部外舉行反日游行示威,要求臺灣政府改革教科書內容,刪除其中的親日言論及“臺獨”思想。
2.總結: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PPT展示)。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