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悅
?
婚姻到最后都是親情?
文/盧悅
經(jīng)常聽結(jié)婚多年的老公對老婆說:“我對你只有親情,沒有愛情了。天下的婚姻都是這樣,你就別折騰了,回歸家庭,我們就這么湊合過下去吧。”男人這么勸女人,女人也這樣勸自己,親朋好友亦這樣勸夫妻倆。
然而之后的劇情往往是:忽然有一天,女人在手機里發(fā)現(xiàn)了丈夫和另外一個女人的曖昧短信。她發(fā)現(xiàn),這個不會跟自己妻子卿卿我我的男人,其實是可以跟一個相識不到兩個月的女人甜言蜜語的。她會這樣說服自己:激情不是必需品,踏實過日子才是婚姻的主流。真的是這樣嗎?
激情就是一種High 的體驗,一種內(nèi)在的需要完全被滿足的狀態(tài)。比如一個從小缺失父愛的女人,她最大的渴望就是找到一個強大的、可以給她很多保護和指導(dǎo)的男人。當(dāng)她成年后遇到了這樣一個男人時,她的激情就迸發(fā)出來了。這就是激情,這就是愛的吸引力。吸引力來自一種幻想:我可以找到一個人,這個人可以給我生命中最缺失的東西。
為什么很多愛情最終都會爛尾?
我曾把感情比作裹著糖衣的藥片。
糖衣= 情感故事的前半部分
我如此需要一個人,這個人可以彌補我缺失的所有。有了這個人,我的生命就完美了。
藥片= 情感故事的后半部分
這個感情怎么吃著吃著變苦了,原來的甜蜜哪兒去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甜蜜時光過去后,既深奧又微妙且復(fù)雜的元素就開始發(fā)酵了,后面的劇情微妙而復(fù)雜,而且復(fù)雜到令人發(fā)指的程度。
姑娘開始覺得這個男人很不好,甚至很討厭,乏味無趣,冷漠疏遠(yuǎn),反應(yīng)遲鈍。她會跟閨蜜說:“真奇怪了,我當(dāng)初怎么會看上他?”而那個男人感覺也越來越不好了,他覺得這個女人事多,各種要求各種作,讓他力不從心,筋疲力盡。于是乎美好的愛情開始走向爭吵、指責(zé)、抱怨、憤怒這些黑色地帶。生活中這樣的爛尾愛情比比皆是!
人都喜歡活在舒適區(qū),都不愿意去冒險,所以習(xí)慣把自己的人生困境交給別人解決。然而,這些問題是需要自己勇敢地去面對、探索和調(diào)整的,別人無法替代。
現(xiàn)實的感情關(guān)系中,遇到困境,人們一般有三種做法:
選擇1:我只要糖衣,不要藥片。這樣的人就會不斷在婚姻外尋求激情。這個做法的實質(zhì)是不斷地幻想能夠找到一個救星,幫自己解決問題。
選擇2:我不要糖衣,也不要藥片了。這樣的人會在婚姻中不斷對自己說:大家不都這么過嗎?這顯然是一種自我麻醉的做法,目的是為了逃避痛苦和困難。
這兩個選擇有一個特點:不用付出什么。但任何逃避都有成本,它要付出你們的情感關(guān)系坐吃山空的代價。情感的滿足只是一種奢侈,這也是為什么40歲的時候往往是出軌的高峰期,因為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奮斗期,這個時候,情感已無需再壓抑。
選擇3:建構(gòu)一種高品質(zhì)的完整的愛。在激情期過后,我們產(chǎn)生了負(fù)面的情緒價值,會更多地看到對方的脆弱與缺陷。這個階段,大家如果能穿透外表的防御層進入到真我層,面對彼此的脆弱,理解接納這個隱藏的部分,才能創(chuàng)造出“矯正性的情感體驗”,從而過渡到更高級的情感關(guān)系。所以兩個人真正的相愛,是指在彼此的陰暗面也能互相愛上。
一個孩子摔倒了,他可以獲得兩種愛:一種愛是媽媽說,寶寶給你吃個蛋糕;另一種愛是媽媽說,寶寶,你哪里疼,告訴媽媽。
前者是用美好的感覺替代糟糕的感覺,后者是用共情和理解讓這個孩子感覺到媽媽對自己的在乎和接納。往往我們?nèi)鄙俚氖呛笠环N愛,就是在脆弱的時候的理解和陪伴以及指導(dǎo)。正是因為我們在過往的經(jīng)驗中很少得到足夠的鼓勵,才讓我們不敢袒露自己的脆弱。所以在愛情里,如果我們能穿透堅硬的防御層,進入更深層的真實,生命中真正的激情才能被激發(fā)出來。
有些夫妻在進入咨詢室時是劍拔弩張的,在咨詢結(jié)束的時候,會相擁而泣。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就是咨詢師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坦誠表露自己的空間,使他們可以卸下堅硬的外殼,說出內(nèi)心的柔軟與真情,獲得彼此的理解。
一個女人往往無法抗拒男人的一句:“其實我挺心疼你的?!?/p>
一個男人往往也無法抗拒女人的一句:“其實你也不容易?!?/p>
最初的激情來自我們的幻想,來自完美相對;后來的激情來自我們的真實,來自脆弱相對。而只有真實的脆弱相對,才能產(chǎn)生真正持久的親密。這種親密是精神的陪伴和心靈的滋養(yǎng),是真正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