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紅,孫 勇
?
心理知識普及基礎上的心理調(diào)適方法探索
姚 紅,孫 勇
【摘要】目的 了解基于心理知識普及的心理調(diào)適方法對改善居民心理狀況的效果。 方法 采用分層多階段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對 48 名研究對象開展為期 1 年(24 次)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心理調(diào)適活動。 結(jié)果 自身對照研究結(jié)果顯示:心理健康知識有提高(t=12.14,P<0.01);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雖有差異但不顯著;SCL-90(90 項癥狀清單)7 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8 項雖有差異但不顯著。定性訪談結(jié)果中,活動后收獲與改變明顯提高。 結(jié)論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基礎上的群體心理調(diào)適有利于居民心理狀況的改善,建議在社區(qū)適時推廣。
【關鍵詞】心理知識;普及;心理調(diào)適
【作者單位】上海市閔行區(qū)虹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201103。
進入 21 世紀后我國各類精神衛(wèi)生問題愈加突出。據(jù)預測,在 2020 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wèi)生問題將排名第一[1]。2001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表了《心理健康:新理解,新希望》的報告,再次強調(diào)要正確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對心理疾病要有新的理解,同時提供治療的信心[2]。
心理問題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已日漸突出。閔行區(qū)虹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于 2012—2014 年間,在社區(qū)開展心理知識普及基礎上的心理調(diào)適方法,為社區(qū)開展心理健康普及活動提供參考。
1.1 對象
1.1.1 納入標準
50 歲~70 歲常住居民,漢族,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者。
1.1.2 排除標準
有心、腦、腎等重大疾病和精神疾病,行動不便以及不能堅持參加者。
1.2 方法
1.2.1 抽樣方法
采用分層多階段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虹橋鎮(zhèn) 20 個居委中隨機抽取 4 個居委。被抽取的每個居委中,按納入標準簡單隨機抽取 12 人,共 48 人(其中 2 人失訪,實際參加 46人)。
1.2.2 研究方法
1.2.2.1 知識講座和心理調(diào)適
參考《心理咨詢師培訓教程》[3]相關內(nèi)容,把心理健康判別、心理健康評估、一般心理問題、心理防御、焦慮常見軀體癥狀、抑郁性神經(jīng)癥常見表現(xiàn)、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神經(jīng)衰弱的常見表現(xiàn)、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標準、心理異常分類等作為講座主要內(nèi)容,并設計知識測試卷,滿分為 100 分。
把《AA 制生活》部分劇情中個性心理分析、典型人物心理分析、心理小故事等作為心理調(diào)適主要內(nèi)容。
開展定人、定時、定點活動。每月 2 次,共 24次,每次 45min~60min,每次參加人數(shù)為 46~48 人?;顒忧昂筮M行知識測試及隨機詢問,評估活動效果。
1.2.2.2 定性訪談
自行設計訪談提綱,內(nèi)容為“你近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有哪些?”“你對心理活動期待有哪些?”“想得到收獲是哪些?”“你想/已產(chǎn)生哪些主要改變?”“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對你帶來的影響有哪些?”“你如何對待心理調(diào)適活動?”等。
在研究對象中隨機抽取 22 人,進行活動前后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各 1 次,并作訪談結(jié)果比較。
1.2.2.3 量表測試
采用《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4]中的 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SCL-90(90項癥狀清單)在活動前后各進行 1 次測試,并按《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計分方法作統(tǒng)計。
1.2.3 質(zhì)量控制
嚴格按納入標準篩選研究對象,每次活動采用簽到、照片留樣。訪談內(nèi)容均有紙質(zhì)記錄,量表測量現(xiàn)場發(fā)放,現(xiàn)場填寫,現(xiàn)場回收。每次活動均有研究人員現(xiàn)場督導。
1.2.4 統(tǒng)計分析
專人收集、整理知識測試、定性訪談、量表測量等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 SPSS 18.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顯著性水平設置在 α=0.05。
2.1 基本情況
46 例研究對象中,男性 3 例,占 6.5%,女性 43例,占 93.5%;50 歲~54 歲 2 例,占 4.4%,55 歲~59 歲 6 例,占 13.0%,60 歲~64 歲 18 例,占39.1%,65 歲~70 歲 20 例,占 43.5%;初中 28 例,占 60.9%,高中 12 例,占 26.1%,大專 6 例,占13.0%。數(shù)據(jù)顯示:46 例研究對象以女性,60 歲以上,初、高中學歷為主。
2.2 知識知曉
研究對象活動前知識測試平均得分為 (12.83± 12.77) 分,活動后知識測試平均得分為 (41.30± 16.14) 分?;顒雍筝^活動前有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14,P<0.01)。
2.3 SAS、SDS 和 SCL-90 量表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2.3.1 SAS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活動前后 SAS 測量結(jié)果比較,活動后得分略下降,提示焦慮有減輕傾向,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1。
表1 活動前后 SAS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s)
表1 活動前后 SAS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s)
項目 活動前 活動后 t P總粗分 33.89±5.74 33.11±8.130 0.677 0.502標準分 42.00±7.20 41.00±10.18 0.686 0.496
2.3.2 SDS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活動前后 SDS 測量結(jié)果比較,活動后得分、抑郁指數(shù)、抑郁程度略上升,提示:抑郁有增加傾向,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2。
表2 活動前后 SDS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s)
表2 活動前后 SDS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s)
項目 活動前 活動后 t P總粗分 40.30±9.740 43.17±8.910 1.918 0.061標準分 50.00±12.22 53.59±11.11 1.907 0.063抑郁指數(shù) 00.51±0.120 00.54±0.110 1.965 0.056抑郁程度 00.87±0.960 01.13±0.860 1.664 0.103
2.3.3 SCL-90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活動前后 SCL-90 測量結(jié)果比較,7 項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8 項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強迫”因子測量結(jié)果活動后較活動前,其均數(shù)和標準差略上升。見表 3。
表3 活動前后 SCL-90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s)
表3 活動前后 SCL-90 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 (±s)
項目 活動前 活動后 t P總分 125.26±37.45 111.85±17.26 2.97 0.005總均分 001.39±0.420 001.24±0.190 2.99 0.005陽性項目數(shù) 024.80±16.39 017.65±12.54 3.77 0.000陰性項目數(shù) 065.20±16.39 072.35±12.54 3.77 0.000陽性項目均分 002.25±0.350 002.16±0.230 1.79 0.081軀體化 001.52±0.520 001.37±0.330 2.35 0.023強迫 001.56±0.540 001.65±1.530 0.38 0.708人際關系 001.37±0.430 001.21±0.280 2.81 0.007抑郁 001.82±3.010 001.23±0.270 1.35 0.184焦慮 001.39±0.440 001.19±0.230 4.02 0.000敵對 001.27±0.470 001.19±0.240 1.39 0.171恐怖 001.26±0.470 001.12±0.200 1.98 0.054偏執(zhí) 001.27±0.450 001.16±0.240 1.56 0.125精神病性 001.22±0.410 001.14±0.190 1.28 0.206其他 001.71±1.550 001.28±0.220 1.84 0.072
2.4 定性訪談結(jié)果比較
活動前,研究對象以期待為主;活動后,研究對象以收獲和改變?yōu)橹?。同時也道出了對以后活動的期待和對心理知識理論難理解的感受。見表 4。
表4 活動前后定性訪談結(jié)果的比較
世界各國的經(jīng)驗表明,社會的現(xiàn)代化程度越高,發(fā)展速度越快,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就越突出[5]。由于我國正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的心理具有更復雜、更躁動、更迷茫、更活躍的特點。
本研究結(jié)果中,SAS、SDS 活動前后比較雖有變化,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研究時間短,研究對象部分心理固著有關。提示:心理改善需要長期干預、持續(xù)調(diào)適、不斷強化。
本研究中,量表 SAS、SDS 和 SCL-90 活動前測量結(jié)果與我國正常成人常模數(shù)值比較[4],SAS 總粗分 (33.89± 5.74) 接近常模的 (29.78±10.07) 分,SDS 總粗分與標準分 (40.30±9.74 和 50.00±12.22)均高于常模(分別為 33.46±8.55 和 41.88±10.57),SCL-90 總分 (125.26±37.45) 接近常模的 (129.96± 38.78)分。SDS 總粗分與標準分高于常模,是否提示人群中抑郁傾向增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有報道稱,SDS 測量結(jié)果在性別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選取研究對象時還需要注意性別的合理配比,這樣的研究結(jié)果才更有說服力。
心理健康受許多社會因素的影響,根據(jù)社會影響因素,居民心理健康的維護需要開展面向全體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社會心理環(huán)境、建構(gòu)心理支持系統(tǒng)、開展居民心理互助、完善心理干預網(wǎng)絡,同時加上居民自助潛能的開發(fā)以及對社會心理支持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建構(gòu)一個全方位優(yōu)化、全員參與、責任明確、功能互補、相互溝通的社會心理支持新機制[6]。
由于在社區(qū)心理知識普及與群體心理調(diào)適方面尚未找到可借鑒的方法和經(jīng)驗,所以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如:性別配比不合理,語言不夠通俗化等。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以期將社區(qū)居民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與心理調(diào)適工作做好。
(致謝:本研究得到閔行區(qū)健康管理協(xié)會倪政會長的全面支持,閔行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范建紅副主任、曹藝苧科長的專業(yè)指導,閔行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鑫毅老師的統(tǒng)計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 殷大奎. 中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民政醫(yī)學雜志, 2000, 12(1):1-5.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New understanding, new hope[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3] 傅安球. 心理咨詢師培訓教程[M]. 2版.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4] 戴曉陽. 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1.
[5] 朱斯琴. 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36(6): 37-40.
[6] 肖漢仕. 全民健心的必要性、途徑及功能研究[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11, 6(3):208-211.
Exploration About Mental Adjustment Method on the Basis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Yao Hong, Sun Yong. Hongqiao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er,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mental adjustment method for resident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Methods By using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48 residents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one-year long study, who received the mental adjustment service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one year (24 times). Results The self-control study showed that psychological health knowledge of participants had increased (t= 12.14, P<0.01). Their scores of 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and 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had differences but not significant; seven items of SCL-90 (Symptom Checklist 90)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Qualitative interview results showed, the participants had evidently gained and improvement after the end of the study.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population on the basis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improving the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t should be expanded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communitie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Mental adjustment
【收稿日期】2016-01-25。
【通信作者】孫勇,mhhqwf@126.com。
【作者簡介】姚紅(1976—),女,上海人,大學本科,中級,主要從事社區(qū)衛(wèi)生管理及社區(qū)醫(yī)防工作,mhhqwf@126.com。
DOI編碼:10.16117/j.cnki.31-1974/r.2016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