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杰
積極修辭在《超級演說家》中的運用
□韓杰
演講是口語表達的藝術,其是否精彩,演講語言本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通過積極修辭的運用,可以使演講語言表達更顯活躍。積極修辭是相對消極修辭而言的,通過積極修辭手段可以把演講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為生動、形象、吸引人心。本文以《超級演說家》為例,研究節(jié)目演講常見的積極修辭手法,分析積極修辭在演講中的應用。
演講語言;積極修辭;《超級演說家》
演講是一種公眾傳播方式,它是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tài)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fā)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演講者依靠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動人的語言使演講變得優(yōu)美動聽、引人入勝。如能在演講中運用積極修辭的手段,可以增強演講者的表達效果,所以語言的錘煉很重要,演講者在演講時就要注重語言修辭。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中將修辭分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積極修辭是最顯著的,是力求生動的,是極盡語言的一切可能性,力圖把所說的思想感情表達得生動的一種手法。而消極修辭是抽象的,概念的。
演講是一門需要極強感染力的學問,演講語辭中運用到許多積極修辭的內(nèi)容。積極修辭包括夸張、比喻、頂真、排比、呼告等修辭手法,以下結合幾種修辭手法探討積極修辭在《超級演說家》中的應用。
(一)夸張
夸張是演講者公眾演講時為了抒發(fā)主觀情意、突出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加強藝術表達效果所采取的一種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手法并不注重客觀事實。例如,在《超級演說家》第三季中,演講者曾侃為了表達自己夢想轉變后瘋狂尋找和傳媒有關的工作的復雜程度,故意借助夸張的修辭手法提高艱難程度,有這樣一段內(nèi)容:
于是我就從賣保險變成賣自己,去到各大報社投簡歷,但是往往會被拒,幸好寧波一家報社收留我,所以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考研,準備考中國傳媒大學,但是現(xiàn)實會比我的身材骨感,我拿到第一次考研成績單的時候就傻了,專業(yè)課的那一門出鏡課只有二十分,也就相當于老師對你的前途判了“死刑”。
現(xiàn)如今大學生畢業(yè)找工作會很困難,而在成長的路上也會遇到很多失敗與挫折,這也不是特別要緊的事兒,但是曾侃在演說詞中的“賣自己”“死刑”等夸張的詞匯,切實地表達了自己的迷茫與惆悵。
(二)比喻
比喻是演講者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一事物比作另一物,把抽象物變得具體,讓聽眾可以迅速理解演講者發(fā)出的信息。根據(jù)本體和喻體等的完整呈現(xiàn)和部分省略,可以將比喻分為明喻和暗喻、借喻。
明喻是有明顯的“像”“好像”“如”之類的詞的一種比喻。在《超級演說家》第三季里,劉媛媛的《我該如何存在》這個演講里,她把“生命”比作是“一副積木”,通過比喻來說明人的生命有時極其脆弱:
這種自由讓我們很為難,因為生命就好像是上天借給我們的一副積木,無論我們把它搭造成什么樣子,它都會收走,我們會失去一切,我每次跟我的朋友去討論這個問題,得到的結論都特別悲觀。
暗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常用比喻詞“是”“似”“變成”等連接,有時不用比喻詞。暗喻的典型形式為:甲是乙。謝藝的《“北漂”人不漂》演講里就運到了暗喻:
其實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漂”這個字,因為我不是漂過來的,我相信我們在場的所有人也都不是漂過來的,咱們又不是沙塵暴,對不對。
以上的兩個演講,無一例外都用到了比喻,無論是“明喻”還是“暗喻”,作為線性傳播的演講,運用比喻之后,增加了演講的表達效果,也提高了聽眾的興趣。
(三)頂真
頂真是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頭。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fā)凡》將頂真定義為:“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lián)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措辭法。”
兩年的時間呢,我在娛樂圈發(fā)現(xiàn)了一些規(guī)律,通常情況之下明星如果單身的話就會問你什么時候戀愛呢,還有如果明星戀愛了,就問他什么時候結婚,明星結婚了就問他什么時候要孩子,等有了孩子就問什么時候參加《爸爸去哪兒》。
這句演講詞出自《超級演說家》第三季李程遠的《娛樂的困惑》。其實這句話可以說得很平淡,但是李程遠運用了頂真的手法,前后相接地道出了一般娛記們采訪明星的那些提問,頗富趣味性。
(四)排比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詞組(主、謂、動、賓)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可以產(chǎn)生強大的韻律感,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超級演說家》第三季選手劉思達的《愛要坦蕩蕩》就運用了排比:
下一次能夠再讓我遇到一個我真心喜歡的人,哪怕會被拒絕,哪怕會很沒面子,哪怕會受傷害,但是我還是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他我喜歡你。
(五)呼告
呼告是在演講中由于感情的激動而直接稱呼在眼前或者不在眼前的人物。演講中運用呼告,可以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引起讀者的共鳴。在《超級演說家》第三季中,林正疆將呼告運用到了自己的演講中。林正疆的《正義的溫度》告訴我們對曾經(jīng)犯錯的人要心存寬宥,不要以為他們一次犯錯就終身都是壞人,要多給予他們關愛:
各位,當你面對真心改過的朋友的時候,請給他一條生路,讓正義的溫度能夠因為你的寬容而真實存在,不要攻擊他,不要剝奪他作為一個人的尊嚴與權利,但愿真心改過的朋友有一天證明自己獲得重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對世界說一聲他不壞,他是我兄弟,讓正義的溫度因你我而真實存在。
(六)反問
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經(jīng)常會運用反問的方法來吸引聽眾的注意。這種發(fā)問目的不是真正要提問,而是增強表現(xiàn)效果,提升語言的力量。
在《冷知識,熱愛情》這個演講中,魯豫談到怎么面對愛情時,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
怎么辦?我們就徹底放棄愛情,集體崩潰?我的做法就是讓數(shù)據(jù)去見鬼,哪怕你失戀三十三天,失戀三百三十三天,失戀三年,但是你想一想當一切過去之后,留在你心里的是有一些關于愛情的其實挺美好的記憶。
“怎么辦?我們就徹底放棄愛情,集體崩潰?”這是一個反問句。這個反問句表達了魯豫的情緒——當我們面對開始不那么如意的愛情時,要學會享受其中還留存的美好。
(七)借代
借代是演講者在談到某個事物時,不直接加以稱呼本體,而借用這個事物的部分特征來取代的修辭手法。比如崔萬志的《我說,孩子你聽》這個演講中,他把“建議”用“錦囊”來代替。三國時有“錦囊妙計”的說法,用“錦囊”來借代“建議”會讓語言顯得生動形象。
我想說我就想成為我的老父親一樣成為一個平凡的父親去感召我的孩子,老爸今天來到這里有一些話想對你說我想給你三個錦囊,第一你在每次上公交車的時候都要給需要的人讓個座;第二學會愛;第三相信人。
(八)綜合運用
在演講中除了單獨運用到一種修辭手法之外,很多演講者會把不同手法運用到同一句的表達中,這樣就可以達到一種“強強聯(lián)合”的效果。比如在薛來的《愛因斯坦又錯了》中就運用到了多種修辭手段:
如果你生命中命中注定是一個學渣,你還會好好學習嗎?如果你生命中注定一生碌碌無為,你還需要去努力工作嗎?要是你命中注定明天就會離開這個世界,你還需要去好好地過今天嗎?
演講是一門需要現(xiàn)場感染力和煽動性的表達方式,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表達演講者的意圖,不是說不可以,只是演講者的表現(xiàn)會黯然失色,演講效果也不會特別讓人滿意,而演講所傳達的信息也就大打折扣了。只有通過積極修辭的運用,語言才能變得精彩起來。
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秦琍琍,李佩雯,蔡鴻濱.口語傳播[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超級演說家》第三季演講視頻.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2015級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