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吉林公主嶺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吉林公主嶺 136105)
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
李艷
(吉林公主嶺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吉林公主嶺 136105)
圍手術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在這段時間之內,病人往往要承受比正常人更大的精神壓力,因此圍手術期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與焦慮問題,如果得不到疏通和緩解將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由此對圍手術期患者的焦慮問題和護理干預工作進行研究就是有意義的,目前我國的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研究工作已經經歷了幾個時期,并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和成果,值得慶賀,為了總結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文作者特地對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研究的研究時期、進展和已經取得的成果進行了一番疏理,希望這能對我國廣大的相關研究者提供一些幫助。
圍手術期焦慮 心理護理干預 時期 進展 成果
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的研究其實可以粗略的分為三大時期:民國時期、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時期和改革開放后至現在這段時期。
(1)民國時期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的研究狀況
這段時期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還被歸于心理干預護理范圍之內,統(tǒng)稱心理護理。當時我國剛剛引進西方的醫(yī)療技術與相關醫(yī)療理論等,同時一起引入的還有西方的護理技術和護理工作的理論,其中就有與心理護理相關的護理。這時候西方的心理學已經發(fā)展得相當的成熟,已經有了弗洛伊德心理學這一類專門治療人類心理與精神疾病的學科,民國時期我國在引入西醫(yī)的同時,心理學與心理治療等學科與精神治療方法等隨著西醫(yī)和本文的科學文化等一起進入我國醫(yī)學領域,成為了西醫(yī)治療與護理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2)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時期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的研究狀況
在這一時期我國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等政治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國的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陷入完全了停頓階段,只剩下少數的醫(yī)療工作者和護理人員還在私下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但這段時期的研究實際上已經徹底滯留停頓下來了。
(3)改革開放后至現在這段時期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的研究狀況
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門戶的打開,經濟與文化都開放了,這時西方的先進技術與科學理論又開始不斷的被引進和學習了。在這一段時間,我國的心理護理的研究才真正的取得了發(fā)展與進步,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才從心理護理中專門分出來成為一個專門的護理項目。逐步的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和進展。在這段時期內,心理護理工作特別是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的重要性已經被我國醫(yī)療工作者普遍認識到和接受,并且它也已經成為了廣大護理人員的一項必修的課程和必備的專業(yè)技能。這一段時期內還產生了大量的研究理論與研究成果。這段時期可以說是自心理行為干預護理進入我國之后的黃金發(fā)展時期,也是的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段時期。
首先,我國心理護理和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已經突破了民國時期學習與照搬西方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的階段,在不斷學習西方的現有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知識與技巧的同時,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國的心理護理和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大的進展。
回顧我國護理科學的歷史,可以看出,我國傳統(tǒng)的護理工作都只注重對病人的生理進行護理與照顧。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忽視了人的心理活動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忽視了社會和家庭因素對患者的治療與病情的影響與作用,結果導致治療效果低下,還可能在術后給患者帶來不少的心理問題困擾。而現在這種狀況已經得到改善與修正。這些就是我國心理護理研究與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取得的進步與發(fā)展。現在護理界所倡導的整體護理,就是在維持我國的傳統(tǒng)護理方法與技巧的同時要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況等進行觀察與留心,及時的發(fā)現患者不正常的心理情緒和心理問題,并及時的進行疏導和糾正。不難看出,這正是我國醫(yī)療工作者向生物醫(yī)學護理模式發(fā)出的挑戰(zhàn),是我國護理研究的巨大變革與發(fā)展。現代社會中剛出現不久的責任制護理,也是這一變革和發(fā)展的成果。這一新型的護理方式要求責任護士對所護理的病人做到全面負責,即從生理、心理與社會諸方面進行全面護理。它明顯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生物護理工作的范圍與內容。
這種改革、進步與發(fā)展你可以從我國學者曹楓林所著的心理據理專著:《 護理心理學》、我國護理專業(yè)的本專科教材,學者韓繼明所著的《護理心理學》、薛萍、嚴亞琴發(fā)表于《護理學雜志》 1993年06期的關于責任制護理的研究論文《建立護理文書管理責任制》 等論文與著作中看出來。
另外,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目已取得的另一大進展是已經建全了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方法論,具有完整的研究方法。不但有對術前焦慮期的研究和術后焦慮的研究,還有針對鎮(zhèn)靜劑、麻醉藥品對焦慮患者的影響研究、非焦慮患者與焦慮患者的術前術后的對比研究、護理干預對焦慮患者的影響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不但已經引進和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SAS、HAMA量表等等,還根據我國國民的心理素質和特點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自編量表等來對我國的焦慮患者和病人進行準確的測定。這些也都是我國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目前已經取得的重大進展。
本文作者在研究了歷史、關注現在的狀況和展望未來的發(fā)展之后,覺得我國未來的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還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繼續(xù)糾正現在護理不注意心理,而只注重生理護理的觀念與態(tài)度。(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心理護理技術,新課題和新領域。(三)加強心理干預對病人的治療效果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與影響的研究(四)加強心理干預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治療效果和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五)加強對臨床心理護理理論與方法論的深入研究 (六)完善心理干預護理特別是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工作研究的整體理論,將所有理論融入一個整體體系之中。
[1]楊莉,劉麗,馮梅,葉艷:圍手術期焦慮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現代臨床醫(yī)學》,2010年05期.
R47
A
1674-2060(2016)02-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