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娜
(中捷職業(yè)技術學校 河北滄州 061108)
幼兒入園焦點問題探討
彭敏娜
(中捷職業(yè)技術學校 河北滄州 061108)
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作為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他們會多少有些不適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和分離焦慮以及幼兒心理能力有限致使每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出現或這或那的不適。因此,這需要教室和父母一起努力,找到每一位幼兒入園的適應方法。通過家園互動,為幼兒營造溫暖快樂的幼兒園生活,同時運用教育技巧,循序漸進的使幼兒喜歡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 心理 社會策略
剛入園,老師不要給幼兒制定太多的日常規(guī)范。剛進入幼兒園,陌生的環(huán)境和新的人際關系往往會讓幼兒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適應,如果再要求幼兒遵守喝水要排隊、上課要坐好、見老師要問好、吃飯不挑窗體頂端面對種種入園的不適應本文從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分析幼兒入園不適應的諸多因素,并針對這些不適應提出相應的對策,幫助幼兒更快適應幼兒園新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長。
1.1安全需要的暫時性缺失與恐懼心理
因為安全需要的短暫缺失而引起的恐懼心理,是幼兒不愿意接受幼兒園和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首要原因。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它們是其它高級需要(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產生的前提和基礎。幼兒之所以對幼兒園產生抵抗心利就是因為存在由安全需求的短暫性缺失所引起的恐懼心理。
1.2情感依戀的轉移和分離焦慮
幼兒與父母或養(yǎng)育者朝夕相處,對父母或養(yǎng)育者產生了牢固的依戀,這種依戀構建了幼兒安全感的基礎。入園初期,幼兒突然離開原先的依戀對象,而與教師建立起依戀關系需要時間的積累。并且由于每個幼兒的適應力、心理素質的不同,所以所表現出來的分離焦慮程度也不同。自理能力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幼兒哭鬧少一些,反之,適應力、心理素質較差的幼兒分離焦慮就表現的較為明顯。
1.3心理防御機制
幼兒剛入園,需要具備相當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新任務,如培養(yǎng)新常規(guī)、適應環(huán)境、認識新朋友、學習新本領、生活自理等。然而,此階段的幼兒不僅年齡小,身體機能發(fā)育不完備,特別是大腦神經系統(tǒng)正處于發(fā)育之中,還承受著家長給予的過渡保護,這一系列原因都造成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適應能力較差。這也加劇了幼兒不愛入園的心理障礙。
2.1做好入園的準備
家長可在幼兒入園前帶幼兒去幼兒園玩,事先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huán)境,使幼兒建立起對幼兒園的一個初始印象,體驗各種玩具帶來的趣味,觀看幼兒園小朋友的游戲、早操等活動情況,從而盡可能地激發(fā)幼兒上幼兒園的興趣,從心理上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信賴,并自愿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另外,也可以讓幼兒事先接觸教師、了解幼兒園的小朋友,為入園做關于人際方面的準備,以使幼兒入園后不會感到太孤獨和無助。針對幼兒不愉快的情緒,消除幼兒對幼兒園的恐懼,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可以允許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游戲,相處一段時間后,再自然道別。
2.2運用教育技巧,逐步完善幼兒入園行為。
首先,剛入園時老師盡量簡化幼兒的日常規(guī)范。初進幼兒園,缺乏安全感和熟悉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際關系往往會讓幼兒感到難以適應,如果再要求幼兒嚴格遵守眾多復雜的規(guī)定如上課要坐好、見老師要問好、喝水要排隊、吃飯不挑食等諸多的規(guī)范,會讓幼兒強烈地感覺到不舒適,從而產生厭惡環(huán)境的情緒。這時,教師要盡可能地關愛每一位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而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感覺教師像媽媽一樣親切,幼兒園像家一樣溫暖,逐漸消解幼兒對幼兒園的陌生和恐懼,從而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3家園合作,促進幼兒適應新生活
在新生入園過程中,關于幼兒入園適應的種種問題隨處可見。這不僅給老師造成煩惱,同時也使家長時刻擔心,更影響了幼兒的身心正常健康成長。為促進幼兒適應新的生活,幼兒園應鼓勵和引導家長直接或間接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教師可以在幼兒入園前進行家訪,走近幼兒,與幼兒建立初步的感情,同時樂于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的教師和教學情況。而教師為了能夠實施對幼兒的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可以通過詢問、家訪等方式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家長的教育思想、親子關系、教養(yǎng)態(tài)度以及幼兒在家中的表現。
2.4創(chuàng)設豐富的環(huán)境和開展趣味性活動
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是喜歡野外生活的?!蓖媸呛⒆拥奶煨?,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活動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對幼兒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幼兒園的集體學習生活環(huán)境也能讓幼兒感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以此強化幼兒上幼兒園的希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盡量組織多些多彩、有趣的活動來教育幼兒,讓幼兒在玩中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去玩大型玩具(滑梯、波波池、迷宮等),組織幼兒玩泥沙等滿足幼兒喜歡戶外活動的需求;我們還可以在幼兒園開設活動區(qū),老師與幼兒共同參與,老師不僅要在各個活動區(qū)內組織照顧好孩子,還要對其進行指導。這樣孩子們就能做到自由地去活動,在玩耍中,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活動的樂趣和滿足。教師還可以傳授幼兒講好聽有趣的故事,甚至讓幼兒扮演相關角色。另外,教師還可以進行幼兒喜愛的歌曲的教唱,設計他們喜歡做的游戲,教師與幼兒的共同參與更容易讓幼兒感受到集體在一起的無限樂趣。教師要及時對幼兒在活動中的進步給以肯定和表揚,讓幼兒輕松愉快而又有收獲地度過每一天。
G71
A
1674-2060(2016)05-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