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謝維東
小蝌蚪吃什么
——“發(fā)現節(jié)”里的發(fā)現
文 謝維東
【案例描述】
清明小長假后入園的第一天,明明捧著一個金魚缸來到我面前:“老師,這是我和媽媽在小河里抓到的小蝌蚪?!焙⒆觽兌紘诉^來,有的說:“我知道,小蝌蚪長大就是青蛙?!庇械恼f:“小蝌蚪最喜歡吃菜了?!薄安粚Γ覌寢屨f過,小蝌蚪是要吃肉的?!薄八鼈兿矚g吃魚食嗎?”我也參與到孩子們的討論中:“你們知道蝌蚪最喜歡吃什么嗎?”小朋友說:“不知道?!薄澳俏覀兠繕訓|西都給小蝌蚪吃,看看它們到底喜歡吃什么?!鞭炔┐舐暯ㄗh道?!昂?”小朋友們都同意了。
第二天,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面包屑、青菜葉子,還有魚食等。我問孩子們:“你們打算怎么喂小蝌蚪呢?”明明最先舉手:“我們把帶來的食物都放在缸里,讓小蝌蚪自己選,就能看出它們喜歡吃什么了?!边@時候別的孩子有不同意見:“如果蝌蚪也像我們一樣,只吃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怎么辦呢?”“如果它們什么都吃,不就要脹死了嗎?”大家哈哈大笑起來。笑過之后,芒果舉手說:“我們把這么多的小蝌蚪分開來,給它們吃不一樣的東西。”這個主意大家都表示認同。
實驗開始了,小蝌蚪被分到一次性紙碗里,孩子們也分成若干個觀察小組。不一會兒,喂饅頭的一組孩子高興地歡呼起來:“老師快來看,小蝌蚪吃饅頭!”喂樹葉那組的孩子們把樹葉放進去,小蝌蚪也圍了上來,但用嘴碰了幾下后,就游開了。琪琪鼓起了小嘴巴說:“老師,小蝌蚪看見樹葉就游走了?!笨粗麋魇难凵瘢颐念^說:“哦,原來小蝌蚪不喜歡吃樹葉的,說明你們的實驗也成功了,真棒!”突然,靠近窗戶的一組傳來一陣歡呼聲。原來這組小朋友正在喂肉渣給小蝌蚪吃,所有小蝌蚪迅速圍了過來,爭搶了起來。明明驚奇地說:“剛才我看到有的小蝌蚪還互相從嘴里搶食物呢?!薄澳憧吹谜孀屑?”我贊許地摸摸明明的小腦袋。
最后,孩子們在交流中驚訝地發(fā)現:蝌蚪喜歡吃饅頭渣、面包屑、肉渣、魚食、熟的魚子等事物,不吃菜葉、樹葉和泥土。
【案例反思】
觀察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一種最基本的方式。在觀察活動中,教師的有效引導與幼兒的觀察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幼兒期以直覺行動與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形象的實物能給幼兒的感官帶來直接而強烈的刺激,使幼兒一下子被吸引,從而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順應孩子的興趣,用有效的方式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觀察效果。
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是隨機的、結構松散的活動,隨時隨地都能產生,通常由幼兒的興趣產生,不是教師組織的活動。但是,教師可引導幼兒發(fā)現、利用生活中、環(huán)境中包含的科學因素和現象,促使幼兒對其產生興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讓他們仔細觀察、動手實踐和交流討論。
策略一:讓幼兒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與內容
科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時,通常都由教師選定某一物體或現象,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其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并要求幼兒用語言、繪畫等方式來表達觀察到的結果。誠然,這樣的方式能夠引導幼兒學習有序觀察的方法,獲得某些必要的知識。但是,幼兒在此過程中,只能緊緊跟隨教師,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通常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觀察,變得機械而被動,喪失了學習的主體性。
上述案例中,教師并沒有組織孩子們一起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征,而是從與之的對話中抓住機會,通過有目的的提問,使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有目的地觀察。這就是從向幼兒“輸入”“傳授”知識,轉變成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條件,支持、引導他們的觀察和探究活動。
策略二: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
觀察,包括用眼睛看,用大鬧思考,但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更喜歡傾聽、品嘗、觸摸、擺弄,喜歡用全身的各種感官來與事物接觸。上述案例中,對于蝌蚪愛吃什么,教師沒有提供答案,而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獲得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多通道參與理論指出:一個人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對事物的感受就越全面、越深刻。因此,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為幼兒營造寬松的氛圍,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觀察。這樣,有助于幼兒發(fā)現自己的價值,增強自信,更有助于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觀察、研究和探索中。
策略三:及時肯定幼兒的觀察結果與態(tài)度,延伸幼兒的觀察興趣
興趣是探索和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與幼兒的話語,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通過合理引導和點撥,迅速而有效地完成了實驗,讓幼兒作為參與者,每個人都體驗到成功的滋味,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引導幼兒學習科學,必須使幼兒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能使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意義,從而進一步延伸觀察的興趣。
教師首先要接納和尊重孩子們的不同意見和觀點,支持和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讓他們從事實中得到反饋,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尤其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們感到:教師關注的不是活動的成敗和結果的價值,而是活動的過程和產生和觀點。教師應盡可能地使每個孩子在每一次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fā)現,有成功的體驗。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上去是失敗的幼兒,教師更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培養(yǎng)他們樂于探究的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態(tài)度和品質,學會尊重并樂于接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看到同伴的價值,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獲得全面素質的提高。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南湖春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