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團結小學 陳麗湘
更新理念優(yōu)化課堂培養(yǎng)個性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城廂團結小學陳麗湘
好的教育,不會強求人為實現某個單一的目標而壓制甚至犧牲個體的需求,而是尊重生命的自然需求,讓每一只小鳥唱自己的歌!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其根本目標就是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去,努力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讓課堂“活”起來,首先要研究課程標準,把好備課關,對教材的處理應有新的突破,真正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個性特征和身體狀況等,對教材進行科學、藝術的處理。
設計實際背景,使學生置身其中,增加實際體驗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境圖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環(huán)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感受數學的奇妙與無所不在。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含義”一課時,先讓三名學生表演。教室前面站一名學生,教室后面站兩名學生,教師說開始走,當三名學生走在一起時,教師說停,反復走動了3~4次,讓學生觀察此情境,使學生直觀地看出,1名同學和2名同學合并的過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義,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手勢表達合并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直觀理解。再如,教學“連加、連減”時,教師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教師與學生做“開汽車”游戲,教師做開汽車動作,教師后面(也就是汽車上)有4名學生。汽車啟動,教師問現在汽車上有幾位同學(4位)。教師報站名,停車,又上來了3名學生。汽車再啟動,教師問又上來幾位同學(3位)。汽車上一共有幾位同學(7位)。又到一站,停車,下去2名學生,教師問現在汽車上有幾位同學(5位)。這時抽象出算式4+3-2=5。游戲如此反復輪流做幾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這樣,通過設計實際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理解算理,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與課前的基礎比較,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提升,提升了多少,這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安豢磸V告,看療效?!边@是一句很流行的廣告語,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選藥別看外在的包裝等因素,療效才是關鍵。教學同樣如此,怎樣的課才算一節(jié)好課?“效果才是硬道理!”只要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一年級的學生同樣具有創(chuàng)造潛能。一年級上冊新教材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9加5”的算法時,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小組之間比一比,看哪組算法多,然后全班交流算理,使學生對每種算理都有所體會和收獲,最后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以后的計算,也體現了個性化學習。
小組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學時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學互相交流。開學初,實驗伊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不強,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組內學習時,往往為了一點小小的得失而產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聽取他人的意見,在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不能統一時,難以寬容他人的不同意見,也不會對他人的意見加以補充,課堂秩序較亂,影響教學效果。
對于一年級剛剛入學的小學生而言,讓他們合作交流是很困難的。但具備一定的小組學習能力和形成小組學習規(guī)范的組織秩序又是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保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首先,在課余時間,加強了對小組長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是:怎樣組織學生發(fā)言;怎樣在小組內分工;遇到小組意見不統一時怎么辦。其次,教會學生尊重他人,講禮貌。在別人發(fā)言時,注意傾聽,學會補充。再次,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也為了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與班中其他同學都有共同學習的機會,定期調整小組結構和座位,便于學生與更多的同學進行接觸、合作與交流。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實的資源,我們要指導學生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
例如,在教學“9加幾”時,教材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學校運動會的場景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組內同學聽,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學生們喝了一些飲料,還有多少盒,你能算出來嗎?”這一數學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這時讓學生一個個地把自己的方法在組內進行交流,暢所欲言,提倡算法多樣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交流多種算法的過程,充分展示自己,發(fā)揮個性特征,逐步體會各種算法的特點,從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算法。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總之,數學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生活之味,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感受數學抽象之趣,引導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數學“成功”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