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樹鈞
(上海戲劇學院,上海 200040)
曹禺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成立始末
曹樹鈞
(上海戲劇學院,上海 200040)
1980年至1996年曹禺逝世前16年間,中國杰出的戲劇大師曹禺為中國莎學事業(yè)主要做了四件大事:成立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以下簡稱“中莎會”);舉行1986年轟動世界的中國首屆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以下簡稱“莎劇節(jié)”);推動‘94上海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的成功舉行;領(lǐng)導“中莎會”組織中國莎學代表團赴美國洛杉磯參加第六屆世界莎學大會。為了圓滿完成這四件大事,曹禺以古稀之年,帶病之軀,做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組織工作與學術(shù)準備工作,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莎學,促成中國莎學躋身世界莎壇不懈努力,對新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事業(yè),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
筆者有幸親身經(jīng)歷了“中莎會”的成立(當時任秘書處成員)、首屆莎劇節(jié)(時任戲劇簡報組負責人)的舉行、‘94上海國際莎劇節(jié)(時任莎劇節(jié)辦公室主任)的舉行、組織中國莎學代表團赴美(時任“莎劇代表團”副秘書長)這四件大事,自始至終參加了有關(guān)的實際工作,親身感受到曹禺先生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靈動的才華、博大的胸懷。今年是曹禺逝世20周年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北京、上海均將舉行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國際研討會,9月“中莎會”誕生地上海戲劇學院聯(lián)手國際劇協(xié)、中國劇協(xié)等單位舉辦2016年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不由我情不自禁地緬懷起曹禺先生創(chuàng)建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的種種艱難往事。本文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記述曹禺為創(chuàng)建“中莎會”所做出的三大主要功績:(一)和籌備組成員反復磋商,確定“中莎會”的地點、經(jīng)費問題;(二)創(chuàng)辦《莎士比亞研究》會刊,親自擬定年刊創(chuàng)刊詞,倡導“深入淺出、活潑生動”的莎學文風;(三)精心撰寫中莎會成立開幕詞,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莎學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
1984年“中莎會”成立之前,長期以來,我國的莎學研究和莎劇演出落后于國際水平。以往國際莎士比亞協(xié)會開會,我國只能通過外交部派觀察員旁聽。作為有五千年文化歷史、人口占世界首位、地域為世界第三的大國,不是國際莎士比亞協(xié)會的成員國,沒有全國性的莎士比亞研究會,這與我國的地位及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顯然是很不相稱的。
1980年5月,教育部在杭州召開《英國文學史》與《英美文學作品選讀》教材初稿討論會。會議期間,我國著名莎學專家張君川與北京大學的楊周翰、李賦寧教授等會同復旦大學的林同濟教授,籌備發(fā)起成立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籌備組成員不久又增加了曹禺、黃源、孫家琇、方平、江俊峰等人,此后曹禺便與張君川、方平等人做了大量組織工作。
從1980年5月開始籌備到1984年12月成立,“中莎會”的籌備工作前后整整經(jīng)歷了四年半之久。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要成立一個全國性的學術(shù)組織談何容易,需要克服種種困難,解決地點、經(jīng)費、領(lǐng)導成員構(gòu)成、章程等種種問題。
首先要解決地點與經(jīng)費,這是兩個互有關(guān)聯(lián)的問題。曹禺與張君川、方平等人幾次磋商,起先曾考慮到浙江杭州師范學院,后來研究下來覺得杭師領(lǐng)導、專家有積極性,但研究會設(shè)在杭州,影響不大;曾經(jīng)考慮設(shè)在北京,但北京又存在學術(shù)人員之間的團結(jié)問題;然后考慮在上海復旦大學,復旦也存在學術(shù)派別的團結(jié)問題。張君川的早年學生、上海戲劇學院常務(wù)副院長江俊峰對莎學事業(yè)很熱心,也愿意在經(jīng)費、研究會辦公地點上給予大力支持。
籌備組的幾個主要負責人曹禺、張君川、方平、江俊峰都十分重視莎學研究與莎劇演出的緊密結(jié)合。曹禺原先不愿意擔任中莎會主要負責人,后來聽江俊峰勸說,“中莎會”成立后將全力推動莎學研究與莎劇演出的融合、相互促進,這才愿意主持這項事業(yè)。在考慮“中莎會”所在地時,曹禺和籌備組其他主要成員都深感上海戲劇學院(以下簡稱“上戲”)歷來重視莎劇演出,并和莎學學者張君川、方平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1957年6月,上戲表演師資進修班結(jié)業(yè)公演的劇目就是《無事生非》,由蘇聯(lián)專家列普柯夫斯卡婭執(zhí)導,上戲表演系學生、后來的著名莎劇演員焦晃、李家耀等都參加了這次演出,并三次在上海公演,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yīng)。上世紀六十年代,此劇又三次公演,并由上戲?qū)嶒瀯F青年話劇團赴大連、沈陽巡回演出,上戲著名莎劇導演藝術(shù)家胡導主要執(zhí)導,上戲表演系畢業(yè)生祝希娟、焦晃等主演。
1964年上戲副院長、導演藝術(shù)家朱端鈞準備排演《威尼斯商人》,后因“大寫十三年”極左思潮干擾,未能實現(xiàn)。
改革開放新時期,上戲師生更迎來了學習、排演莎劇的熱潮。1981年上戲第三屆藏族表演班畢業(yè)公演《羅密歐與朱麗葉》,分藏語、漢語兩個版本在上海演出(徐企平導演),廣獲好評,并應(yīng)邀赴京演出,榮獲文化部授予的“先進教學集體”稱號。
同年10月,該院表演系畢業(yè)公演《威尼斯商人》,導演張振民,由王慧源、李媛媛、宋憶寧、呂瓊、龍俊杰等主演。演出采用方平譯本,劇組與方平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82年7月,上戲?qū)в柊嘤止荨独顮柾酢罚顮栍纱骺?、王延松主演?984年4月上海青年話劇團公演《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由胡偉民導演,焦晃、李媛媛、李家耀、婁際成等主演,共演出30場。7月,上戲表演系80級畢業(yè)公演,演出《哈姆雷特》,導演陳明正、安振吉,由劉威、康愛石、張喜前等主演。同年12月,上戲表演進修班公演《冬天的故事》,由張君川山東大學時期學生、著名導演張振民執(zhí)導。
從1981年至1984年,短短四年,上戲就公演了五臺莎劇,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培養(yǎng)了諸如焦晃、婁際成、李家耀、劉威、李媛媛等一批優(yōu)秀的莎劇演員。
回顧上戲演出莎劇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尤其是80年代短短四年的成績,曹禺和籌備組領(lǐng)導成員一致同意將上戲作為“中莎會”的所在地。
1982年在籌建“中莎會”過程中,籌備組幾位同志多次請教曹禺,一是邀請他擔任中莎會會長,二是商討如何籌建這個組織。曹禺提議,為了建立組織,先辦刊物,刊物是建立組織的先導。根據(jù)曹禺的意見,由張君川、王佐良、卞之琳、李賦寧、楊周翰、黃源等組成了《莎士比亞研究》編委會。
曹禺主張先將學會(籌)的《莎士比亞研究》這一年刊出好,年刊論文質(zhì)量一定要高。
在籌備中莎會過程中,曹禺與莎學家黃源、張君川、方平等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方平在譯文出版社工作,晚年伴侶李玉茹也在上海京劇院工作,曹禺在上世紀80年代經(jīng)常往返于京、滬之間,同方平的書信交往也十分頻繁,通過方平對中國莎學界情況也有了更多、更直接的了解,兩人的友誼與日俱增。
歷經(jīng)曲折,中莎會成立大會最后定于1984年12月在上海舉行。而曹禺恰逢全國人大視察組(曹禺當時是全國人大常務(wù)委員)工作需要,必須隨視察組赴四川、湖北等地視察,且需集體行動,不能來滬與會。方平等人請曹禺為大會寫開幕詞,曹禺抓緊時間,撰寫《作莎士比亞的知音》一文作為開幕詞,并手書一信請方平與有關(guān)同志共同酌改:
方平同志:
久未通音訊,時以為念。
“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行將開幕,惜以人大常委視察,不能參加。茲奉上《作莎士比亞的知音》一文作為書面開幕詞,不知可否?
另一份已寄君川、俊峰二同志。有不妥當處,務(wù)請您與他們兩位同志共同酌改,凡改動的地方可否信告或用電話通知,電話是北京三六二一二七。
此文用來朗讀,不知通順上口否?
小女抄寫復稿,她寫的字,很難認,已一一改過,然仍有漏過的,請改正。以便交排字師傅,免得錯訛。
深感歉意,未能參與盛會?!醋0埠谩?/p>
如無外友參加,刪去兩句便可。
曹禺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廿七日北京
《作莎士比亞的知音》這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成立的開幕詞雖然只有短短兩千字,卻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莎學研究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一)我們既要“輸出”祖國的文化,也要不斷“輸入”各國的先進的文化,包括向莎士比亞學習。
“從來知識不能固步自封,它要發(fā)展,它要更新,它要交流。歷史記載了,我們‘輸出’我們的文化,但也不斷‘輸入’各國異域的文化。大家共同享受人類創(chuàng)造的溢滿甘汁的文化與精神的果實。
“莎士比亞就是這一顆碩大無朋的、無比甘甜的果實。不,他是一顆果實累累的大樹。莎士比亞是數(shù)千年人類進程中的巨人之一。我們熱愛他,尊敬他,研究他,演出他的劇本。中國無數(shù)的人們?yōu)樗奈枧_上的偉大成就和他神妙的詩句,拍手叫絕。我們被他吸引著,緊緊地吸引著?!?/p>
在曹禺與張君川、方平等學者共同努力下,《莎士比亞研究》年刊接連于1983年3月、1984年10月、1986年5月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了三期。請了全國38位莎學專家撰寫了59篇莎學論文,為“中莎會”的成立與1986年莎劇節(jié)的舉行作了扎實的輿論準備和學術(shù)準備。
1984年12月3日至5日,“中莎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成立大會,由孫道臨代表“中莎會”籌委會主任、中國劇協(xié)主席曹禺宣讀了題為《作莎士比亞的知音》的開幕詞。會上選舉曹禺為“中莎會”會長、聘請巴金為“中莎會”基金會名譽董事長,并宣讀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喬木發(fā)來的熱情洋溢的祝賀信。胡喬木在信中祝愿我國的莎士比亞研究會能在世界的莎學研究上做出無愧于莎士比亞、無愧于世界數(shù)百年來的莎學研究成果、無愧于研究會參加者的多年勞績、也無愧于中國的學術(shù)地位和國際地位的貢獻。
大會通過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由胡喬木任名譽會長,曹禺任會長。副會長(按姓名筆畫為序)由卞之琳、王佐良、孫家琇、李賦寧、張君川、楊周翰、陳恭敏、黃源、黃佐臨等九人組成,江俊峰為秘書長。第一屆理事(按姓名筆畫為序)有方平、孫大雨、吳富恒、陳嘉、陸谷孫、季羨林等六人。
大會還通過決議:首屆中國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定于1986年上半年在上海舉行。
由戲劇大師曹禺主持的“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是一個全國性的莎學團體,它的成立在中國莎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揭開了中國莎學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責任編輯:景虹梅)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6.019
2016-08-30
曹樹鈞,男,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原副會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J809
A
1002-2236(2016)06-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