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穆田
明和電機社長土佐信道打響兩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中指上100V的傳感器將電流傳到他背后的兩個鋼翅膀上,翅膀尖端的木魚開始敲打。土佐信道總是穿著天藍色的整套工裝服,這樣一本正經(jīng)地演奏。
這真是一個難以形容的藝術(shù)團體。他們演奏的所有樂器都是機械的,而且是自己的工人制作的。相比于電子樂器,運用機械原理的樂器更容易出毛病,演出過程中,一旦樂器出了毛病,土佐信道常常一邊修理樂器(比如找條膠帶把它們重新黏上),一邊想法子將演出蒙混過關(guān)。但相比于所有的聲音都是從音箱出來的電子音,機械碰撞的聲音對他來說簡直太有趣了。節(jié)奏的不準確和出現(xiàn)的雜音讓他覺得“耐人尋味”。
這個藝術(shù)團體的名字來自土佐信道的父親1977年破產(chǎn)的電器零件加工工廠的名字,當土佐信道想創(chuàng)立一個音樂團體發(fā)表“超常識”的作品時,覺得這個名字還不錯,于是就用了它。明和電機由土佐信道和他的工人們組成,他們一邊制作樂器,一邊舉辦演出或者展覽,靠收門票和賣樂器賺錢。
當土佐信道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感覺自己處于一種“超常識”之中,他希望觀眾也能夠跟著他“偏離自己的正常思維,把自己的常識變成‘ 超常識”。他打了個比方,創(chuàng)作樂器“魚器”系列的原因是尋找“自己是誰”,他想,將自己變成魚,像魚一樣觀察自己,是否比較容易得到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