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英,張曉林,吳陶紅,劉利民
(邯鄲市第一醫(yī)院心內科,河北 邯鄲 056002)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
李麗英,張曉林,吳陶紅,劉利民
(邯鄲市第一醫(yī)院心內科,河北 邯鄲 056002)
目的探討原發(fā)性高血壓晨峰和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61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具有晨峰情況分為研究組(具有晨峰癥狀)75例和對比組(無晨峰癥狀)86例。對兩組患者血壓、心臟超聲指標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凌晨血壓升高值為(38.31±3.76)mmHg,明顯高于對比組的(15.73±2.17)mmHg;研究組凌晨收縮壓為(152.82±15.31)mmHg,明顯高于對比組的(140.62±13.31)mmHg,同時研究組各心臟超聲指標均明顯高于對比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癥狀可提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原發(fā)性高血壓;血壓晨峰;危險因素
高血壓屬于典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與高血脂、高血糖并稱為“三高”,而且三類疾病可以相互作為合并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如在每日早6~10時收縮壓上升14~80 mmHg,則可以判斷為血壓晨峰癥狀。具有該類癥狀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明顯增加,而且對于心臟的損傷程度也明顯提升。本文即是研究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如下為具體研究方法和結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61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具有晨峰情況分為研究組(具有晨峰癥狀)75例和對比組(無晨峰癥狀)86例。對比組男52例,女34例,年齡47~85歲,平均年齡(60.31±3.28)歲;病程1~26年,平均病程(10.37±2.82)年。研究組男45例,女30例,年齡45~86歲,平均年齡(60.19±3.39)歲;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0.45±2.6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全天連續(xù)性血壓檢測方式,以日本產便攜式24 h全自動血壓監(jiān)測儀記錄患者血壓的變化,監(jiān)測時間為當日凌晨6時到次日凌晨6時。使用儀器時需先將袖帶固定在患者的左前臂上,之后啟動設備,袖帶自動充氣后對收縮壓、舒張壓、心率等情況進行測量,日間每隔15 min測量1次患者血壓值,夜間則將測量間隔延長到30 min,且每次測量完畢后自動將袖帶內氣體排出,以免夜間休息時上臂長時間壓迫導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1]。另外,測量過程中將<70 mmHg或>260 mmHg的收縮壓數據、<40 mmHg或>150 mmHg的數據進行剔除[2]。其中具有晨峰癥狀的患者共75例,數據記研究組;無晨峰癥狀的患者共86例,數據記對比組。以心臟超聲檢查患者心血管病變情況,同時記錄患者血壓變化。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血壓數據
將兩組患者24 h動態(tài)血壓檢測數據進行整理,研究組患者晨峰血壓升高值、日間血壓和夜間血壓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數據對比表(,mm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數據對比表(,mmHg)
血壓數據 研究組(n=75) 對比組(n=86) P t晨峰血壓升高值 38.31±3.76 15.73±2.17 0.0000 43.3848凌晨收縮壓 152.82±15.31 140.62±13.31 0.0000 5.4091凌晨舒張壓 78.32±3.61 73.47±3.22 0.0000 9.0101夜間收縮壓 135.82±10.47 130.67±9.37 0.0012 3.2935夜間舒張壓 77.09±3.50 72.18±3.32 0.0000 9.1272
2.2 心血管病指標
將兩組患者心臟超聲指標進行整理,研究組患者三項心臟超聲指標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臟超聲指標對比(,mm)
表2 兩組患者心臟超聲指標對比(,mm)
小組名稱 n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 室間隔厚度研究組 75 5.41±0.29 1.25±0.12 1.18±0.33對比組 86 5.06±0.17 1.07±0.05 0.89±0.27 P - 0.0000 0.0000 0.0000 t - 9.4815 12.7074 6.1303
根據現代心腦血管疾病研究顯示,患者病癥的變化大多存在晝夜規(guī)律,即在日間和夜間會發(fā)生具有特異性的病變癥狀。其中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心絞痛等病癥均容易發(fā)生在清晨階段,該時間段內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高于其它時段40%左右,心源性猝死發(fā)生率高于其它時段30%左右。同時,血壓晨峰癥狀也與高血壓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的關聯,該病癥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神經調節(jié)功能障礙,導致患者機體對于血液壓力感知度下降,干擾了機體血液的自我調控機制,患者夜間血壓異常下降,而到了清晨則呈現異常上升的情況[3]。同時內分泌激素失調也能導致該類病癥,其中兒茶酚胺是調節(jié)人體血壓的重要激素,血壓晨峰患者清晨時兒茶酚胺的分泌量異常增加,同時腎上腺素被激活,導致血容量增加,進一步引發(fā)了冠狀動脈緊張,促進了血壓的升高[4]。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具有血壓晨峰的研究組患者全天24 h血壓值均高于單純高血壓患者,同時研究組患者左心室血管和室間隔病變指標均高于對比組,這就說明了血壓晨峰癥狀對于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影響。
[1] 王 靜,郭金昊,季倩倩,等.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血壓晨峰現象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3):1508-1509.
[2] 張子新,趙 丹,余陸嬌.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及晝夜節(jié)律與左室肥厚的關系[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3,11(06):413-418.
[3] 胡小亮,路方紅,劉振東,等.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晨峰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11):986-988.
[4] 王 緯.年齡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29):10-13.
本文編輯:王 琦
R544.1
B
ISSN.2095-6681.2016.27.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