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利
?
雛雞斷喙的技術(shù)要點
王偉利
(河北省遵化市農(nóng)業(yè)畜牧水產(chǎn)局 064200)
1.1 防止啄癖 斷喙后能有效防止雞的啄癖,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養(yǎng)殖戶的經(jīng)濟損失。
1.2 避免飼料的浪費 雞的喙像鷹嘴一樣是個鉤形,吃飼料的時候,鉤來鉤去的,會把很多飼料弄到料盆的外邊。把喙截短一段,剩下的部分變成直的,就可以大大避免飼料的浪費。
斷喙時間一般在雛雞7~18日齡期間進行。若斷喙時間早,雛雞太小、體質(zhì)弱、喙太軟,操作不易且喙容易再生。不過斷喙的時間晚,小雞的喙已經(jīng)變得比較堅硬,不但切起來費勁,切后還會流很多血,止血不太容易,對小雞的損傷也比較大。
斷喙要用專門的斷喙器來完成,刀片溫度在800℃左右(到櫻桃紅色)。斷喙部位為喙部的生長點,即上喙的前端顏色發(fā)白處與中段顏色暗紅色交界處,從此處切斷并燒烙能夠使生長點的組織壞死,有效防止喙部再長尖。斷喙長度上喙切去1/2(喙端至鼻孔),下喙切去1/3,斷喙后雛雞下喙應(yīng)略長于上喙。
操作時勁量做到“清、快、準、狠”,將對雛雞的傷害降到最低。單手輕握雛雞,拇指壓住雞頭頂,食指放在咽下并稍微用力,使雛雞縮舌防止斷掉舌尖。將頭向下,后軀上抬,上喙斷掉較下喙多。在切掉喙尖后,在刀片上灼燙1.5~2s,借助刀片的高溫來為小雞止血。
(1)斷喙器刀片應(yīng)有足夠的熱度,切除部位掌握準確,確保一次完成。(2)斷喙前后2d應(yīng)在雛雞飼糧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K(2mg/kg)或復(fù)合維生素,有利于止血和減輕應(yīng)激反應(yīng)。(3)斷喙后立即供飲清水,3天內(nèi)飼槽中飼料應(yīng)有足夠深度,保證雛雞有足夠的飼料進行采食以提供足夠的體力進行恢復(fù),同時避免采食時喙部觸及料槽底部而使喙部斷面感到疼痛且能促進傷口快些愈合。(4)雞群在非正常情況下(如疫苗接種、患病)不進行斷喙。
(2016–06–23)
S858.31
B
1007-1733(2016)09-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