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萍(梧州市蒙山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梧州 546700)
預案管理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吳獻萍
(梧州市蒙山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梧州 546700)
目的研究并探討預案管理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及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兒60例,將其定為觀察組,采用預案管理急救和護理措施,另隨機選取2015年8月之前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兒60例,將其定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急救和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兒搶救成功情況和新生兒Appar評分。結果觀察組患兒搶救成功率為100%,對照組患兒搶救成功率為7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搶救前Appar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搶救后,觀察組新生兒Appar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重度窒息新生兒而言,采用預案管理的搶救和護理措施不僅有助于提升搶救成功率,且有助于提高新生兒Appar評分,是確保搶救及時、準確、有效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廣。
預案管理;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護理
新生兒重度窒息是產(chǎn)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外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皮膚蒼白、休克等,可對患兒產(chǎn)生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重者可危及生命[1]。因此,對重度窒息新生兒進行快速、有效、準確的搶救和護理是降低新生兒重度窒息死亡率、預防并發(fā)癥、改善患兒預后的關鍵[2]。為了進一步探討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有效搶救與護理措施,為了更為深入的分析預案管理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與護理中的效果和價值,我院開展本研究,并做出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兒60例,將其定為觀察組。觀察組患兒中,男32例,女28例,胎齡32~41周,平均胎齡(35.8±4.5)周,患兒出生時體質量1800~4000 g,平均體質量(3108±125.5)g。另隨機選取2015年8月之前的重度窒息新生兒60例,將其定為對照組。對照組患兒中,男31例,女29例,胎齡32~40.5周,平均胎齡(35.9±4.6)周,患兒出生時體質量1820~1980 g,平均體質量(3110±124.5)g。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新生兒外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皮膚蒼白、休克;1 min Appar評分為1~3分;心音減弱、心率減慢、心律不齊;皮膚粘膜反射減弱或消失;肌張力減弱或消失,頭頸部、四肢無力;呼吸中樞麻痹或僅存在淺表的、微弱的無效呼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搶救與護理。新生兒出現(xiàn)重度窒息癥狀時進行傳統(tǒng)復蘇搶救,例如清理患兒呼吸道、維持患兒呼吸功能、確保患兒血液循環(huán)、采取積極的對癥治療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患兒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預案管理機制中的積極和護理程序進行搶救與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評估與復蘇??焖僭u估患兒病情,擺正體位,初步復蘇。其次,監(jiān)測與按摩。為患兒進行正壓通氣與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輔以胸外按摩,以維持患兒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第三,藥物治療與擴容。對癥治療,并給予擴容處理,改善患兒微循環(huán)。
新生兒娩出后應立即擠出口腔和鼻腔中的粘液組織;取頭低足高位,使用吸引器充分吸取新生兒口腔部位的羊水及分泌物,必要時可進行氣管插管處理;觀察新生兒聲門情況,避免出現(xiàn)食物誤吸的問題。
在搶救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操作手法的準確性與護理細節(jié),例如,吸引時,應盡量避免壓力過大,保護粘膜;吸氧時,應根據(jù)患兒的心率變化情況,實施間斷吸氧;拔管時,應做好再次氣管插管的準備,一旦患兒病情反復,立即實施氣管插管;心臟擠壓時,應注意擠壓的力度和位置,避免損傷患兒腹部臟器。操作過程中應將兩拇指放在胸骨中部,其余四指放在背部進行支持,加壓深度為1~2 cm,擠壓頻率為100~120次/min。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暖,使患兒新陳代謝和耗氧量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提高搶救成功率。另外,在對癥治療方面,可采用腎上腺素等復蘇藥物進行治療,以確保患兒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恢復自主心跳。
搶救成功后,應密切觀察患兒呼吸、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仔細觀察并記錄患兒面色情況、精神狀態(tài)、有無嘔吐和腹脹等癥狀,了解患兒大便情況,以便于進一步治療。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6.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搶救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患兒搶救成功率為100%,對照組患兒搶救成功率為78.3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搶救成功率對比 [n(%)]
2.2 兩組患兒搶救前后Appar評分情況對比
兩組患兒搶救前Appar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搶救后,觀察組新生兒Appar評分為(8.45±2.65)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的(5.98±2.15)分,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搶救前后Appar評分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患兒搶救前后Appar評分情況對比(,分)
組別 n 搶救前 搶救后對照組 60 2.18±0.82 5.98±2.15觀察組 60 2.21±0.89 8.45±2.65 P>0.05 <0.05
新生兒重度窒息在產(chǎn)科臨床中極為常見,具有較高致殘率與致死率,屬危重癥疾病。經(jīng)新生兒Appar評分確診為重度窒息后,立即采取相應的搶救與護理措施是挽救患兒生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新生兒預后的關鍵。相關文獻報道指出,早期的搶救可有效復蘇患兒臟器功能,對挽救患兒生命、降低致殘率具有重要意義[3]。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機,患兒各臟器功能均發(fā)生不可逆轉的嚴重器質性損害,即便搶救成功,也可能導致患兒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甚至留下較為嚴重的后遺癥。為了確保及時、合理、有效的搶救,降低新生兒重癥窒息的死亡率與致殘率,一定要把握搶救時機、爭分奪秒。
新生兒重度窒息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歸納起來可分為如下三種,即產(chǎn)婦因素、分娩方式因素和繼發(fā)性胎兒窘迫等。預案管理強調(diào)產(chǎn)婦的早期干預,認為產(chǎn)婦的產(chǎn)前檢查極為重要,通過產(chǎn)前檢查了解產(chǎn)婦的身心情況和基礎疾病,掌握胎兒、胎盤和羊水等情況,防患于未然,對提高新生兒重癥窒息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預案管理強調(diào)搶救人員的技術、搶救設備與搶救物品的前期準備,認為為了更好的做到有條不紊,提高搶救成功率,應積極準備好吸痰器、氧氣、氣管插管和急救藥品等搶救物品。一旦進入搶救程序,應確保搶救人員的技術水平,合理分工,協(xié)調(diào)合作,迅速開展搶救工作,其提高搶救成功率[4]。
為了更好的確定預案管理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與護理中的效果與價值,我院特開展本研究,并得出研究結果如下:觀察組,即采用預案管理的搶救與護理措施的患兒無論在搶救成功率,還是在搶救后新生兒Appar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預案管理的搶救與護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兒的搶救成功率,不僅可提高新生兒Appar評分,且有助于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患兒致殘率、致死率,值得推廣。
[1] 張靈先. 預案管理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及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5,19:1794-1795.
[2] 蔣桂軍. 預案管理在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及護理中的作用[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14:2791+2794.
[3] 徐夢瑤. 探討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及其護理措施[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19:3875+3878.
[4] 楊夠美,劉 麗,李枝菊,董 力.150例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與護理[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6:245-246.
本文編輯:徐 陌
R47
B
ISSN.2096-2479.2016.11.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