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中華經(jīng)典誦讀課程的培訓效率,讓學生學有所得,根據(jù)學生和課程的特點,實施“觀賞—學習—實訓”為統(tǒng)領的教學方法,緊緊抓住“三合一”及“回合式”的獨特策略,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觀賞—學習—實訓”教學方法 經(jīng)典誦讀課程 高效 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132-02
為了提高小學全科教育學生在中華經(jīng)典誦讀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效率,落實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有所得,依據(jù)課程特點,我們進行大膽探索嘗試,采用針對性強、適合學生實際、成效顯著的“觀賞—學習—實訓”教學方法?!坝^賞—學習—實訓”教學方法是在整體統(tǒng)籌之下的分階段、定目標的回合式學習策略,教學實施過程需要科學設計各個回合的不同側重點,貫徹穩(wěn)步前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提高的指導思想。
一、第一回合
學生剛開始接觸中華經(jīng)典誦讀新課程,基本上不了解該課程的實質(zhì),心中是好奇夾雜著疑惑,課堂狀態(tài)是身在而不一定心在。教師為第一回合設計的教學方法應簡單輕松、針對性強,要求不宜太高。具體教學過程是:
(一)觀賞中央電視臺“新年新詩會”的視頻
通過觀賞中央電視臺“新年新詩會”的視頻,接受熏陶,開闊眼界,激發(fā)興趣。同時,提出觀賞思考問題:
1.哪位主持人的朗誦表演你最喜歡,為什么?
2.跟自己比,這些主持人的優(yōu)勢在哪?是聲音方面、情感方面還是表現(xiàn)力方面?
3.自己已有條件中可突破的、最容易見到成效的地方在哪?
這些問題在于引導學生觀賞之余再進行自我評價,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誦讀基礎知識的普及學習
1.什么是朗誦?
2.朗誦與背誦、吟誦、朗讀有什么區(qū)別?
3.朗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這個過程,將讓學生掌握朗誦、朗讀、背誦、吟誦、話劇表演、平仄、押韻、節(jié)奏等基本概念,學會對作品文本進行整體把握、模仿和刻意雕琢,對作品能有表層把握。同時,在語音準確度、形象感受方面提出要求,培養(yǎng)朗誦者“胸有成竹”的內(nèi)心狀態(tài)。
課堂示范作品講析一,選取余光中先生的經(jīng)典作品《鄉(xiāng)愁》,訓練對作品深刻、細致的感受。
如果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那就根本無法打動聽眾。因此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課堂示范作品講析二,選取白連春的詩歌《我和你加在一起》,在強調(diào)發(fā)音正確、吐字準確的基礎上,學會不添字不少字不讀破句,使朗讀清晰完整;同時保證語速適當,抓住文章特點,使節(jié)奏流利和諧,緩急結合;另外,要做到語調(diào)生動,根據(jù)需要,分清抑揚頓挫,表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學生訓練環(huán)節(jié)
首先,提倡選擇內(nèi)容淺顯、形式簡單、語言具有形象性的作品。
其次,要選擇適宜自己能力水平的作品,無文字、語義障礙,能把握作品背景、主題和情感基調(diào)。
再次,表現(xiàn)手段靈活多樣,可單人可組合,可在座位站立也可上臺表演,可課內(nèi)也可課外,讓學生放松心態(tài),盡情朗誦。
最后,第一回合的朗誦訓練,作品的背景音樂不作要求。
二、第二回合
五個星期的學習周期,讓每位同學都有不少的收獲,帶著初嘗“成果”的喜悅,由第一回合進入第二回合。這時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法應圍繞朗誦屬于“二度創(chuàng)作”的本質(zhì),以掌握朗誦“創(chuàng)作規(guī)律”為核心,深入領悟各種朗誦知識,各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具體過程為:
(一)觀賞中華詩會“清明篇”、“端午篇”
觀賞中華詩會“清明篇”、“端午篇”,感受經(jīng)典誦讀的獨特魅力,接受“情、雅、美”之熏陶,切身領悟國學經(jīng)典的內(nèi)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經(jīng)典誦讀課程的熱愛,樹立掌握誦讀方法的信念。
(二)重點講授朗誦的訓練細節(jié)要求、藝術表達手段和朗誦準備工作
1.朗誦的訓練細節(jié)。第一,訓練充滿熱情的表演心態(tài);第二,訓練得心應口的吐字噴彈力度;第三,訓練張弛鮮明的疏密尺度;第四,訓練高低起落的抑揚幅度。
朗誦藝術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語言形態(tài),它既有語言藝術的共同規(guī)律,又處處顯示出自身的表現(xiàn)特征。抓住這些細節(jié),朗誦表演能力將得到明顯提升。
輔助講析選擇的作品是杜牧的《清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2.藝術表達手段。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nèi)涵。通過學習,學生將獲得有關主題、基調(diào)、韻律、語勢、語氣、停頓、重音、句調(diào)等常用的表達手段知識及運用技巧。
輔助講析選擇的作品是葉挺將軍的《囚歌》、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
3.朗誦的準備工作。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活動。這種再創(chuàng)作,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nèi)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第一,對朗誦材料的精心選擇。選擇語言形象感強、適于上口、適應場合和聽眾需求、自己能駕馭的作品。
第二,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透徹理解其內(nèi)在含義。要對所選材料做正確、深入的理解,深刻、細致的感受和豐富、逼真的想象。
輔助講析選擇的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樹》、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三)學生訓練環(huán)節(jié)
依據(jù)“學以致用”的原則,充分利用學到的各種誦讀知識和藝術手段,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
具體要求:首先,認真選擇自己喜愛并能充分駕馭的朗誦作品;其次,每一位學生必須登臺展示,表演形式自己選定,時間不能少于兩分鐘;再次,學會自己找好背景音樂,增加表演效果;最后,表演過程不允許帶稿件,充分體現(xiàn)朗誦的嚴格標準。
這一階段的訓練,整體質(zhì)量將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欣賞水平也得到全面檢驗,涌現(xiàn)不少有朗誦表演潛力的學生。
三、第三回合
遵照鞏固提升、精益求精的原則,深刻領略“口耳之學”的語言藝術真諦。
(一)觀賞學習全國性比賽和名家名篇朗讀表演相關視頻
選取中華經(jīng)典誦讀各種全國性比賽和名家名篇朗讀表演的相關視頻,進行研究性觀賞學習,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的誦讀表現(xiàn),借鑒他人的優(yōu)點來提高自己的朗誦水平。
(二)各種朗誦技巧講解及朗誦的共性規(guī)律分析
1.作品思想感情分析與表達,抓住思想、情感、基調(diào)、變化等關鍵環(huán)節(jié)。
2.情境和角色感的表現(xiàn),朗誦時一定要有角色感,把握角色定位和行為。
3.形象感和畫面感的表現(xiàn),讓內(nèi)心視像經(jīng)聲音和形體語言轉換展現(xiàn)為畫面感。
4.朗誦表演的情景再現(xiàn),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節(jié)、場面、景物、情緒等在朗誦者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形成連續(xù)活動的畫面。
5.朗誦中的對象感,朗誦者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聽眾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緒,感覺到他們的確在聽、在想。在“目中無人”的環(huán)境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
6.朗誦表演的聲音控制,做到氣息與聲音的上下通透,聲音高中低、強弱、輕重的變化自如,聲音與感情結合,隨情而動。
7.朗誦表演的形體語言——站姿、手勢、眼神及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動作的組合,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朗誦過程達到姿態(tài)自然和諧的境界。
8.誦讀活動的共性規(guī)律。第一,全面了解作品內(nèi)容,主要是寫了什么事、什么情、什么主題,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價值取向、感情色彩等。第二,重點把握作品中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手法、具體特點等。第三,朗誦者要有想象力和現(xiàn)場感,聲情并茂。第四,朗誦者要掌握作品不同的藝術個性和語言風格,要注意整體性、勻稱性、起伏度、疏密度的不同變化。從全篇到詩句,從行距到字詞頓挫,都要符合“每一首”的獨特性。
(三)學生訓練環(huán)節(jié)及全班匯演展示
培養(yǎng)學生“向朗誦名家致敬,立追求超越雄心,展魅力個性風采”的理念,熟練運用各種技能技巧,用心領悟祖國文化寶庫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經(jīng)典作品內(nèi)涵,實現(xiàn)凈化心靈、提升思想境界、開闊視野、增強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具體要求及達到的目標:
1.自己挖掘領悟作品內(nèi)容、尋找動情點,再生動傳神表現(xiàn)作品的藝術魅力,讓觀眾得到思想感情的洗禮、人生的感悟和靈魂的蕩滌;
2.各種藝術手段能自如運用,肢體語言自然合理,讓觀眾產(chǎn)生強烈共鳴;
3.背景音樂選擇精妙得當,與作品緊密融合在一起,產(chǎn)生美妙的效果。
期末驗收:舉行全體同學參與的課程學習成果匯報演出活動,展示同學們的經(jīng)典誦讀演繹風采。
展演活動印證了該課程培訓模式的高效實用,匯演收獲到累累的碩果:文明的傳承、文化的熏陶、藝術的享受、美感的體驗、情感的宣泄,在每一位同學上臺展示的那一刻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精彩紛呈,激動人心。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員、主持人、訓練手冊《詩歌朗誦》(第二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2]中華文化經(jīng)典誦讀(10CD+配套書)[M].北京:北京科海電子出版社,2012
[3]中國文學標準朗讀(古詩詞篇,2CD)[M].北京: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2002
[4]尹建國,曲文軍.經(jīng)典詩文三百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qū)“2012年度廣西教師教育立項課題”(A類)——師范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研究(2012JS017)
【作者簡介】李小東,男,廣西科技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學高級教師,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