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瘡痂病。該病是春梢抽發(fā)期的重點防治對象。在主栽品種溫州蜜柑和南豐蜜橘上發(fā)病最嚴重,能造成大量幼果脫落。春季多雨,氣溫達15℃以上時, 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侵入新的組織。防治時應抓住兩個關鍵時期噴藥保護新梢幼果,一是春芽萌動,芽花不超過1厘米長時施藥一次;二是花落三分之二時施第2次藥,如遇陰雨天,施藥效果不佳,應在5月上旬幼果期再噴1次。目前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滅菌丹500倍液等、5%霉能靈800~1000倍液,或10%世高1500~2000倍液噴霧。
2.潰瘍病。該病最適溫度25~30℃。春季發(fā)病盛期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杜絕潰瘍病最關鍵措施是嚴格檢疫,防止從老病區(qū)傳入新病區(qū),老病區(qū)以藥劑防治為主。結果樹可在落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噴1次藥,苗木和幼樹在各次梢萌發(fā)后20~30天各噴1次藥,以防止擴散傳播。選用的藥劑有50%代森銨600~800倍液,或3%DT殺菌劑500~600倍液,或20%葉青雙500~700倍液,或50%靠山500~7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10%潰瘍寧可濕性粉劑550~600倍液等。該病是細菌性病害,有的橘農用殺病毒和真菌的農藥防治潰瘍病,結果達不到防治的目的,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收到防治效果。
3.樹脂病。該病主要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樹組織上越冬,病菌可以長期潛伏在患病部位,氣溫在20℃以上時分生孢子全年均可發(fā)生,濕度大時發(fā)病更嚴重,病害發(fā)生程度主要取決于柑橘生長勢的強弱,傷口數(shù)量、雨水及溫度等幾個條件的配合程度,凍害所引起的樹勢衰弱和造成的傷口,是樹脂病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徑和內在條件,今年橘樹凍傷嚴重,更應注意防止樹脂病的發(fā)生。在防治時首先必須保護傷口,在修剪后及時涂抹50%多菌靈100~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或1:4食用堿水,或8~12倍“天達2116”等。然后涂保護劑,保護劑可選用新鮮牛糞加30%黃泥加2,4-D,或凡士林250克加多菌靈5克等。枝干如已感染樹脂病的較小病斑,則刮除病部及時涂藥。葉片病斑,在春芽萌發(fā)期,謝花三分之二時和幼果期,要搶住晴天每隔10天左右噴施藥劑,使用具有預防及治療性的福星8000~10000倍液,特別對砂皮病的防治效果明顯,此外還可選用80%可濕性粉劑大生M—45藥劑400~6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效果好。
4.紅黃蜘蛛。掌握在橘樹開花前有蟲葉率40%左右,平均每葉有3~5頭時防治;春梢轉綠后,則應在有蟲葉率60%左右,平均每葉有蟲7~10頭時防治??蛇x用40%掃螨凈乳油1000~1500倍液噴施。要特別注意的是,紅黃蜘蛛發(fā)生較多的橘園,防治瘡痂病時不要使用波爾多液,以避免刺激紅蜘蛛急劇上升,危害加重。蟲口密度大的樹,應在春芽長至1~2厘米時選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25%單甲脒15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一次,連續(xù)噴藥2~3次。
5.天牛。在清明節(jié)前后成蟲未出洞前,用細鐵絲掏凈洞內蟲糞,用棉花或碎布片沾上40%樂果乳劑或80%敵敵畏原液塞入洞內壓緊,并用泥封閉洞口,防止天牛外出產卵。
6.花蛆?;ㄇ锤涕倩ɡ偾乃追Q,幼蟲蛀食柑橘花器,受害花蕾白色圓球形,不能開放,形似燈籠,常稱蛆花。受害較重時,產量損失20%~50%,甚至絕收。春季降雨多,易發(fā)生蛆花。其防治方法:一是橘園翻耕。冬季和早春翻耕園土,或春季淺耕樹盤,可殺死部分越冬幼蟲,壓低蟲口基數(shù)。二是地面噴藥。利用成蟲出土后不立即飛翔,要經過在上面爬行停息的習性,可于成蟲羽化出土,進行地面噴藥,尤其是現(xiàn)蕾初期,雨后初晴的上午,防治效果最佳。從成蟲羽化出土前7天左右(約4月初)開始,全地面噴施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每隔4~5天噴1次,連續(xù)2~3次;或全地面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用1千克藥加25千克細土。三是第一次樹冠噴藥。防治初羽化上樹產卵的成蟲,4月上中旬,當花蕾露白時,噴25%殺蟲雙水劑400~6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因成蟲傍晚活動最盛,噴藥最好在傍晚進行。四是第二次樹冠噴藥。消滅花內初齡幼蟲,繼第一次樹冠噴藥5~7天之后噴施,除上述藥劑外,還可選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413100 湖南省沅江市農村辦 曹滌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