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艷,趙彩艷,畢錦秀,杜美容,劉 楊
(1.唐山市豐南區(qū)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河北 唐山 063300;2.唐山市豐南區(qū)中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300)
剖宮產術后缺乳的臨床綜合護理分析
高 艷1,趙彩艷1,畢錦秀2,杜美容2,劉 楊2
(1.唐山市豐南區(qū)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河北 唐山 063300;2.唐山市豐南區(qū)中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300)
目的 剖宮產婦產后缺乳的臨床護理方法和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剖宮產術后缺乳患者64例,隨機分為甲組(常規(guī)護理)和乙組(綜合護理),各32例。觀察兩組的護理效果,并進行比較。結果 乙組泌乳時間短于甲組,正確喂養(yǎng)率高于甲組,護理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5)。結論 剖宮產術產婦產后缺乳的綜合護理效果顯著,能有效提高正確喂養(yǎng)率、護理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剖宮產;缺乳;綜合護理;效果
剖宮產術后完全無乳或乳汁少稱為產后缺乳。產婦營養(yǎng)狀況、精神狀況、勞動、情緒和休息等均對乳汁分泌造成影響。煩躁、焦慮、悲傷、驚恐等精神刺激會減少分泌,便溏、感染和腹瀉等,也可以造成乳汁缺少。研究分析,絕大多數(shù)剖宮產術后產婦通過有效、及時調理,即可糾正缺乳。對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情緒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干預,能夠有效保證治療效果,提高護理質量?,F(xiàn)選取我院患者64例,對其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臨床護理的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剖宮產術后缺乳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各32例。甲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5.36±2.13)歲,其中,5例是非初產的產婦,3例是早產。乙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25.29±2.11)歲,其中,4例非初產的產婦,3例是早產。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甲組常規(guī)護理,乙組綜合護理。常規(guī)護理是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保持舒暢、樂觀的心情,避免精神刺激,協(xié)助患者做好治療配合,養(yǎng)成哺乳習慣,做到勤哺乳和按需哺乳。綜合護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剖宮產術后產婦心理壓力較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快速下降,內分泌改變,促使患者出現(xiàn)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初產婦易出現(xiàn)緊張、恐懼等,對嬰兒成長及哺育過于擔憂,缺少哺乳經驗,加劇心理障礙,對乳汁分泌造成極大影響。必須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交流,加強對患者的關心及關愛,增強患者安全感,鼓勵患者主訴,并對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況,及時進行疏導,消除焦慮、憂郁、緊張和恐懼等。鼓勵家屬做好配合,給予患者精神慰藉,在精神上及生活中鼓勵患者,給予照顧和關心,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
1.2.2 健康教育
大多數(shù)患者對母乳喂養(yǎng)認識不足,或存在錯誤認識,重視程度不足,出現(xiàn)喂養(yǎng)方法錯誤、頻繁應用代乳品等,從而引起產后缺乳。應加強對剖宮產術后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視程度。健康教育內容應包括母乳對產婦及嬰兒的重要性、引起剖宮產術后缺乳的相關因素、有效預防及正確母乳喂養(yǎng)方式等。將健康知識制成手冊,免費發(fā)放至患者手中。通過集體授課或一對一宣教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健康知識,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時詳細解答,促使患者形成正確認識。
1.2.3 生活護理
①環(huán)境應保持舒適、安靜。病房內應保持舒適、整潔、安靜,定期開窗通風,室內濕度及溫度適當調節(jié),保證室內空氣暢通、新鮮,溫度適宜。室內濕度以55%~60%為宜,室內溫度以23~25℃為宜。建立護理制度、治療制度和陪護制度,護理及治療時間應盡量集中,避免打擾患者休息。鼓勵患者好友、親戚等經常探視患者,促使患者保持舒暢、愉快的心情。②飲食應合理、均衡。合理飲食不僅能滿足嬰兒健康生長發(fā)育、泌乳活動消耗熱能的需要,還能促進產婦乳汁分泌。指導患者飲食以富含蛋白質為主,多食骨頭湯、魚湯和雞湯等湯類,適當攝取纖維素食物。禁忌刺激、辛辣,禁忌藥物、咖啡、濃茶和煙酒等。針對氣血虛弱患者,多食母雞、鱔魚、乳鴿、紅棗和豬蹄等;針對肝郁氣滯患者,指導其多食烏雞、羊心、蜂蜜等。③倡導勞逸結合。指導剖宮產術后患者在充分休息的基礎上,適宜活動,活動時以輕緩為主,并叮囑患者必須與嬰兒做到同步休息,養(yǎng)成良好、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泌乳時間及正確喂養(yǎng)率
甲組開始泌乳時間平均(5.19±1.86)d,正確喂養(yǎng)率是78.13%,其中25例正確,7例錯誤。乙組開始泌乳時間平均(3.24±1.26)d,正確喂養(yǎng)率是93.75%,其中30例正確,2例錯誤。乙組泌乳時間短于甲組,正確喂養(yǎng)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有效率
甲組護理有效率是81.25%,其中6例無效,占18.75%;14例有效,占43.75%;12例顯效,占37.5%。乙組護理有效率是90.63%,其中3例無效,占9.38%;11例有效,占34.38%;18例顯效,占56.25%。乙組護理有效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滿意度
甲組護理滿意度是75%,其中8例不滿意,占25%;13例基本滿意,占40.63%;11例非常滿意,占34.38%。乙組32例護理滿意度是96.88%,其中1例不滿意,占3.13%;10例基本滿意,占31.25%;21例非常滿意,占65.63%。乙組護理滿意度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哺乳對產婦益處比較大,不僅能夠促進子宮收縮、避免肥胖、產后出血等,還能有效降低卵巢癌和乳癌的發(fā)生率。對于嬰兒來說,母乳營養(yǎng)最豐富、最完整,富含AA和DHA,含有鈣鐵及豐富的維生素、乳糖等,嬰兒易吸收,能夠促進嬰兒腦部發(fā)育,對產后6個月的新生嬰兒,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營養(yǎng)能完全供給。因此,避免剖宮產術后缺乳對產婦及嬰兒具有重要作用。綜合護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臨床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具有系統(tǒng)性、全面性等優(yōu)點。
在本文研究中,對甲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乙組實施綜合護理。甲組開始泌乳時間平均是(5.19±1.86)d,正確喂養(yǎng)率是78.13%,護理有效率是81.25%,護理滿意度是75%;乙組開始泌乳時間平均是(3.24±1.26)d,正確喂養(yǎng)率是93.75%,護理有效率是90.63%,護理滿意度是96.88%。乙組護理效果優(yōu)于甲組,表明綜合護理對剖宮產術后缺乳的護理效果較好,護理質量高。
本結果提示,綜合護理,是產婦剖宮產術后缺乳臨床效果較好的護理模式,且有效、可靠,質量較高。綜上,綜合護理,在產婦剖宮產術后缺乳臨床護理中,應用效果較好,應予以重視。
[1] 李 榮,鄭訪江.產后缺乳的中西醫(yī)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3,18(15):58-59.
[2] 薛秀梅,王 艷.中醫(yī)特色護理產后缺乳[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3,11(17):65-66.
[3] 鄭 燕,謝 萍,鄭 靜,等.產后缺乳的中西醫(yī)病因病機與治療[J].中藥與臨床,2013,13(12):41-42.
本文編輯:魯守琴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6.13.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