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藍 蔣顯文
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原型分析
易藍蔣顯文
本文主要從加拿大文學批評家諾斯諾普·弗萊的神話原型批評理論出發(fā),來分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人物原型,主題原型以及原型象征意義。通過對文中主要人物蓋茨比、黛西、湯姆的神話原型探討以及主題原型研究,來發(fā)掘小說人物、主題與神話之間的關聯(lián)。
人物主題神話原型了不起的蓋茨比
1.蓋茨比:亞當,耶穌
眾所周知,蓋茨比是該小說的核心人物,他的故事與神話和宗教緊密相連。在圣經(jīng)中,蓋茨比的原型便是亞當。亞當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第一人,他和夏娃共同生活在伊甸園。但受到蛇的引誘,亞當跟隨夏娃偷嘗了禁果,從而墜入了凡人的世界,結束了他們純真無慮,幸??鞓返纳?。蓋茨比的經(jīng)歷與亞當有著一致性。蓋茨比是一個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年輕人,愛上了富家千金黛西,但兩人之間巨大的家庭差異迫使兩人分離。隨后黛西嫁給了湯姆,而蓋茨比卻始終沒有放棄黛西。他通過走私行業(yè)發(fā)了財,為了吸引黛西,他每周末都會舉行宴會,最后,蓋茨比甚至替黛西承擔了殺人的罪責,以至于落得身敗名裂,遭人唾棄的下場。
除此之外,蓋茨比和亞當都很純真以及對時間漠不關心。根據(jù)圣經(jīng)的描述,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里,即使裸露身體也不感到羞愧。直到嘗完禁果之后,他們才知道了好與壞,從而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失去了他們的純真和幸福。蓋茨比同樣展示了相同的品質。他相信成功源于勤奮的努力以及經(jīng)歷帶來的改變。他也堅信過去的時光可以重拾。尼克形容蓋茨比的微笑時,稱:“這是一種罕見的笑容,給人無比放心的感覺,或許你一輩子只能遇上四五次?!保ǚ拼慕芾拢?35)這充分展示了其純真的品質。而對于時間,兩者都表現(xiàn)出了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的時候,他們沒有任何的恐懼和擔憂,所有事物都是單純且美好的,完全不用在意時間。正如亞當一樣,蓋茨比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舉行奢華的宴會。為了圓自己的夢,蓋茨比絲毫不在意他所付出的任何代價。
蓋茨比的神話原型也可以是耶穌。事實上,在小說中,蓋茨比有好幾次都與耶穌直接聯(lián)系起來,兩者有著相似的品德和命運。眾所周知,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蓋茨比也同樣將自己視為上帝的兒子。當蓋茨比17歲時,他把自己的名字由詹姆士·蓋茨比改為了杰·蓋茨比,因為這聽起來更像是上帝的兒子。耶穌擁有泛愛,有著謙遜、忠誠、寬恕、禮貌等美德。而這些也同樣能在蓋茨比身上找到。尼克認為蓋茨比“他身上具有某種美妙而炫目的東西”。(菲茨杰拉德,19)盡管他們擁有優(yōu)秀的品德,他們也都沒能逃過悲慘的命運。耶穌在某種程度上是“人類原罪的替罪羊”,(弗萊,149)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蓋茨比可以視作是“黛西的替罪羊”,從更深層次來看,他是“整個美國社會的替罪羊”,整個社會和公眾都能很輕易地將他遺忘。
2.黛西:夏娃,猶大
黛西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女主角,她美麗、富有、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此萍儩嵈蠓?,實則自私自利。她為了一串珍珠項鏈與湯姆·布坎南結婚,并育有一女。但是,她對自己的婚姻絲毫不滿意,待蓋茨比再次與她相遇時,她便重新投入了蓋茨比的懷抱。在這一點上,黛西和夏娃一樣,都禁不住誘惑。夏娃受到蛇的引誘而吞下了禁果,而黛西受到金錢的誘惑與湯姆結婚,同時又受到內心欲望的誘惑與蓋茨比重新在一起。黛西和夏娃充分展示了人性的黑暗和人類的弱點。
另一方面,黛西和夏娃也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當夏娃被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之后,她就和亞當住在伊甸園。在那里,她享受著自由、幸福和快樂,任何痛苦和煩惱都與她無關,但偷嘗禁果之后,她被貶下凡,飽嘗人間的痛苦。黛西也同樣如此,當她和蓋茨比相愛時,她所渴望的便是純潔的愛,所有的一切在她的眼中都是美好動人的。但金錢、聲譽和等級觀念徹底改變了她。就像夏娃從天堂墜入人間一樣,黛西也從她的天堂墜入了一個痛苦的境地,她有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卻又無法改變這種情況;他知道丈夫有外遇卻又無法制止。被金錢所困,黛西不再是那個純潔的女孩,她的悲劇也正在于此。
既然蓋茨比的神話原型是耶穌,于此對應,黛西的神話原型便是猶大。在圣經(jīng)中,猶大是耶穌的弟子,負責帳目管理。他為人自私貪婪,不愿意幫助窮人。在最后的晚餐上,猶大出賣了耶穌。黛西的原型之所以是猶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她背叛了蓋茨比。黛西開車撞死了湯姆的情婦梅爾特,而事故發(fā)生那天的午宴也就是蓋茨比“最后的晚餐”。在飯桌上,黛西有意向湯姆透露自己和蓋茨比之間不尋常的關系,這就相當于猶大的背叛。事故發(fā)生后,蓋茨比為黛西承擔罪責,盡力幫黛西逃脫制裁。然而,黛西卻和丈夫計劃逃離。當尼克告知黛西關于蓋茨比去世的消息時,黛西沒有任何反應,沒有參加追悼會,甚至連一通電話都沒有。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利益,黛西背叛了蓋茨比,只留下冷漠無情的一面。
黛西和猶大的相似之處還體現(xiàn)在他(她)們對金錢的渴求之上。在最后的晚餐上,猶大親吻了耶穌,為了30銀元而背叛了耶穌。在小說中,黛西也充當著同樣的角色。當黛西第一次去到蓋茨比的住所時,她就對蓋茨比的花園情有獨鐘,因為那里有許多金色的花,閃閃發(fā)光??粗@些,黛西幾乎激動地要哭了。當黛西看到蓋茨比的衣服時,她發(fā)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聲音:“這些襯衫真美,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這么美的襯衫”。(菲茨杰拉德,248)從蓋茨比和尼克的對話中,我們也能發(fā)覺蓋茨比對黛西有著清醒的認知:黛西像白銀一樣閃亮耀眼,在窮人激烈的生存斗爭之上,安然而高傲的活著。(菲茨杰拉德,395)
3.湯姆:撒旦
對于湯姆而言,最適合的神話原型就是圣經(jīng)中的撒旦。撒旦又稱為“墮落的天使”,他曾經(jīng)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他的權力、地位使得他失去了原本的謙遜,開始變得盲目自大。在遭到上帝的驅逐之后,撒旦召集了三分之一的天使共同發(fā)起反抗上帝的戰(zhàn)爭,甚至在伊甸園里,誘使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從古至今,撒旦便是邪惡、黑暗和誘惑的代名詞。在湯姆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相似的特征。湯姆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擁有著大量的財富和良好的聲譽。在小說中,尼克談到湯姆時,說:“30歲的他,身體健碩,頭發(fā)呈稻草色,唇角堅毅,舉止高傲”。(菲茨杰拉德,31)。僅從外表上看,湯姆就是一個很強壯的人,他的身體蘊藏著無窮的力量,“他的肩膀一動,你就可以看到那薄外套下的大塊肌肉在起伏抖動,這是一個孔武有力的身軀,一個蠻橫的身軀”。(菲茨杰拉德,32)
不同于蓋茨比,湯姆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一種最簡單和愚蠢的方式,就像撒旦召集天使反抗上帝一般。同時,湯姆又不甘于平凡的生活,他喜歡在眾人面前炫耀,他對人的態(tài)度傲慢且冷漠。湯姆善于偽裝,他一面向黛西表明他的愛,另一面又在外面養(yǎng)情婦,他甚至向威爾遜透露是蓋茨比殺了梅爾特。湯姆經(jīng)常用看似合理的借口來隱藏他邪惡的天性,正如撒旦隱藏自己的野心和幻想來召集天使,對抗上帝。
1.追尋神話
在神話學中,追尋神話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弗萊曾說:“所有的文學體裁都是從追尋神話衍生而來”。(弗萊,113)尤其是古希臘羅馬的追尋神話故事,在文學作品中深受歡迎。神話批評家大多認為不同的追尋故事都有著相同的根源—圣杯傳說。
圣杯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中世紀的傳說中,據(jù)傳圣杯是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盛酒的器皿,在基督絞刑時曾經(jīng)出現(xiàn),盛有基督的鮮血。所以,在基督徒的心中,圣杯是高尚而珍貴的。但在圣杯相互傳遞的過程中不慎丟失,搜尋圣杯便成為了許多神話故事永恒的主題。因此,圣杯通常用來形容無論耗費多少努力都得不到的寶物。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心中的圣杯。蓋茨比窮盡一生來追求黛西的愛,黛西則忙于追逐名利,尼克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來到東部,而梅爾特為了富裕的生活離開灰燼谷。在追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經(jīng)歷了痛苦,付出了代價。
對于蓋茨比而言,黛西就是他的夢想,他唯一的目標就是贏得黛西的愛。為了實現(xiàn)這一夢想,蓋茨比在軍隊表現(xiàn)杰出,連連升級。當他得知黛西已經(jīng)結婚時,他也未曾打算放棄。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他在黛西住所的對面買了一幢別墅,并每周在別墅內舉行奢華的宴會。在這條追尋的路上,蓋茨比不曾放棄,也不曾后退。
尼克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并畢業(yè)于耶魯大學。在參加完一戰(zhàn)之后,尼克徹底改變了對生活的看法。他下定決心離開家鄉(xiāng),去東部尋找機遇。他購買了大量關于投資,債券,銀行業(yè)務的書籍,企圖揭開只有麥達斯、摩根和米西納斯才知道的賺錢秘訣。(菲茨杰拉德,24)在那個時候,他對未來充滿期待。當他與蓋茨比,湯姆,黛西接觸之后,他對于東部的生活有了新的認知?,F(xiàn)實將他的夢想擊得粉碎,他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故鄉(xiāng)。盡管對于東部的生活已失去向往,尼克仍然回到了起點,重新追求他的夢想。
湯姆和黛西同樣也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她)們更多地關注物質財富,希望過上揮金如土的生活。
綜上所述,小說中的每個人物都在竭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精神上的滿足還是生活上的富足。實際上,這種追尋并非個人現(xiàn)象,它更多地是代表整個美國社會的渴求。正如艾略特在《荒原》中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描述:人們失去了他們的尊嚴,忠誠和精神家園。因此,追尋神話仍將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人們也依舊會追尋自己的夢想。
2.失樂園
在圣經(jīng)中,上帝創(chuàng)造了亞當和夏娃,并且在東方為他們建立了一個樂園—伊甸園。在這里,樹上有各種果實供他們享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天堂就是指伊甸園,一個永遠充滿和諧的地方。在天堂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和平的,繁榮的,不存在痛苦,邪惡和謊言。然而,在蛇的引誘下,亞當和夏娃偷嘗了禁果,上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將亞當和夏娃逐出天堂,流放人間。作為懲罰,他們必須在人間經(jīng)歷生老病死。而亞當和夏娃的墜落也為人間帶來了原罪,因此,每個人出生時便帶有原罪。這一觀點也影響了許多文學作品。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創(chuàng)作背景正源于美國社會的一個特殊時期。在爵士時代,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在那個時期,整個社會彌漫了虛榮浮華的氣息,造成了美國社會道德敗壞,腐敗叢生。美國夢已失去了它的本質,大多數(shù)人認為美國夢就是賺錢和花錢。整個美國大陸已經(jīng)不再是理想中的伊甸園。正如亞當和夏娃被逐出天堂一般,美國夢的毀滅也就相當于失樂園。
作為小說的主人公蓋茨比,一個沒有地位,沒有財富的窮小子,愛上了美麗虛榮的富家千金黛西,巨大的差異迫使他們分離。在此之后,蓋茨比來到了東部,一個象征權力,金錢和榮耀的新世界。他在這里打拼,并獲得了成功。成功之后的蓋茨比再次來到了黛西的身邊,為她付出了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但黛西最終還是離開了他。根據(jù)小說的結尾,蓋茨比成為了替罪羊并最終喪命,他不但被黛西拋棄,更是被整個上流社會拋棄。他將黛西的愛視為夢想,卻被證明只是一場笑話。菲茨杰拉德指出:黛西并不如他夢想中的那般,但這不是黛西的錯,而是因為他的幻想生命力過于旺盛,這種幻想已經(jīng)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菲茨杰拉德,257)蓋茨比的美國夢正是他對愛情的夢想。故事的最后,夢想破碎,他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蓋茨比經(jīng)歷了從天堂墜入地獄的過程,它的經(jīng)歷符合了圣經(jīng)中亞當和夏娃被蛇引誘偷嘗禁果,被上帝逐出天堂的情節(jié)。而失樂園這一神話原型也正好契合了美國夢碎這一主題。
通過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人物,主題與其神話原型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小說人物,主題與其神話原型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其不同之處在于小說中的元素被賦予了現(xiàn)實意義,這也體現(xiàn)了小說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一面。
【1】Frye,N.TheArchetypeof Literature, LiteraryCriticismand Myth[M].NewYork&London: GarlandPublishingInc,1996.
【2】Frye,N.TheGreatCode[M]London, Melbourne&Henley:Routledge&KeganPaul,1982.
【3】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M].鄧若虛譯,??冢耗虾3霭婀?,2012.5.
(作者介紹:易藍,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蔣顯文,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