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
一、 巧用名言導內(nèi)涵,輕松化解讀書難
記得在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時,我就設(shè)計了三個目標,引用的是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讀薄——讀厚——讀薄”來設(shè)計課文的學習內(nèi)容。“讀薄”,就是說在讀一篇課文后,你要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內(nèi)容,也就是說讀后要能說出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是寫什么的。如學生說:“本文主要寫了司馬遷經(jīng)受一番磨難,終于寫成了輝煌巨著《史記》?!薄白x厚”,就是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能調(diào)動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諸多因素,進行對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如在課文的空白處記下自己的感想,小到對某句話、某個詞,大則一段或全篇話語,或者是自己搜集的有關(guān)歷史知識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的再補充,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厚重的、超越課文內(nèi)容本身的思想感受和外延拓展。如本文,有的學生用格言警句寫道:“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庇械膶W生寫道:“讀后我知道了要想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首先要有充實的素材和親身實踐的經(jīng)歷,就像司馬遷一樣,一生才不碌碌無為?!碧焐也谋赜杏茫瑢W生的思維與智慧有很多的儲備,只要給予他們合適的機遇和表達的平臺,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觀在課堂上就可以充分展現(xiàn)。深度的把握,靈動的心靈感應(yīng),學生有了這樣的體會,再來朗讀課文,那么,情感也就會隨之而出。第二個“讀薄”,就是說學生在讀厚的基礎(chǔ)上,要能善于從文中提取精華句段為自己所用,也就是提煉中心。如本文的精華所在,就是司馬遷說的那句話,“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边@是對人性的升華與沉浮,人格尊嚴的大手筆與小虛無的強大展示過程,雖然是比較,但從司馬遷的身上,學生學到的是人生重于泰山的偉岸行程,道德與情感都得到了洗禮。三個簡單的過程設(shè)計,三層讀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過程易于操作,學生也樂于接受,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情緒一直是高漲的。
二、 酸甜苦辣皆入文, 我口才能讀我心
每一篇文章都是精美的,每一篇文章也都是深長的,包含著酸甜苦辣,承載著萬千情愫,抓住其一,指導朗讀,都能使學生讀出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比如,《船長》一文以其宏偉史詩般的壯美畫面,感染著一代代讀者。教學本文時,我知道感情的基調(diào)是低沉的,但這并不影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把握。我所確立的讀書標準,就是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把自己心中的“味”讀出來,這個味包括酸甜苦辣等諸多的“心味”。有的學生在朗讀中認為,應(yīng)該把第1~2自然段讀得酸酸的,讀出“瑪麗”號與“諾曼底”號因為薄霧籠罩,而不幸相撞的慘烈狀況。有的學生認為,應(yīng)該把第3~28自然段讀得甜甜的,因為在這一部分中,船長哈爾威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著人們逃生,在那樣的危急關(guān)頭,不是亂而是很有秩序,是因為有船長的存在。有了船長的存在,才化解了一場更大的災難,這難道不應(yīng)該讀出甜甜的味道嗎?這樣的讀書,正映襯出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理性思維,不同的讀書視角,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品味水準,不同的心靈感應(yīng),不同的感悟?qū)哟危瑢W生發(fā)揮的是自己的讀書體驗,表達的卻是同樣的感情,那種對船長哈爾威的做人之道、忠于職守的偉大人格魅力的贊頌,無不充滿虔誠的感嘆!這樣的課堂,達到這樣的閱讀已經(jīng)夠了。
三、 自學自思悟其道,異曲也能同工妙
閱讀教學需要給學生自學自思的時間,學生在此時是與主人公進行接觸交流的時候,讀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自學自思,這是一種與文本、與作者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上有了與文本內(nèi)涵相通的交匯點,也就是學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如課文《螳螂捕蟬》一文,包含的是兩個小故事,教學時,我把時間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可以從后一個故事學起,也可以從第一個小故事學起。有的學生先讀書,接著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講述出來。誰的故事講得越精彩,說明他概括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也就越準確生動。接下來,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道理去學習第一個小故事,領(lǐng)悟到其中包含的利害沖突。這時,對于最后一段的理解也就不攻自破了。有的學生順渠而行,從吳王的固執(zhí),到少年的機智,再到蟬的故事,最后得出結(jié)論。不管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學生自己接觸的知識,自己釀造的結(jié)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人不能光顧及眼前的利益,還要看到自己身后隱伏的禍害。在知識的遷移中,學生還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類似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
四、 對比賞花花更明,寫作思路心自靈
《夾竹桃》一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就是作者在描寫過程中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描繪出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教學之始,我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說出作者家有那些花,書上是怎么寫的?夾竹桃與它們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學生可以通過自由討論來解決。然后讓學生找出描寫夾竹桃韌性的一節(jié),自由朗讀,重點讀好“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边@一句,體會夾竹桃與迎春花、玉簪花、菊花的不同,感悟出夾竹桃的一年三季的韌性,正是它與其他花的可貴之處。有了這樣的韌性,有了這么多可貴的地方,那么月光下的夾竹桃肯定也會引起作者的興趣,想象的真實啟發(fā)了學生生活的經(jīng)驗,更能從中獲得寫作的情趣。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襯托的是夾竹桃的形象,在對比中更凸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文是夾竹桃,插入其他花,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夾竹桃的非凡之處,寫作方法有重有輕,有主有次,正面描寫,側(cè)面襯托,清晰自然,學生在閱讀了本文之后,學到的不光是夾竹桃韌性所給予的力量支持,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寫植物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作者單位:新沂市春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