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琳
(河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石家莊 050024)
?
崔寔《政論》研究綜述
彭琳
(河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石家莊 050024)
近些年來,崔寔《政論》的相關研究著作與論文不斷涌現(xiàn),研究范圍更加廣泛。本文針對《政論》一書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學等方面的研究狀況進行詳細的整理,以求了解《政論》的研究狀況,并借此開辟出新的研究視角。
政論;崔寔;研究綜述
崔寔字子真,又名臺,字始元,幽州涿郡安平(治今河北安平縣安平鎮(zhèn))人。約東漢永元十五年(公元 103年)生,約卒于建寧三年(公元 170年)[1]。少時沉靜,喜好典籍。出身官宦世家,有學術傳統(tǒng)修養(yǎng)。父卒,隱居墓側。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傅鄢?,詔公卿郡國舉至孝獨行之士。寔以郡舉,征詣公車,病不對策,除為郎。明于政體,吏才有余,論當世便事數(shù)十條,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辯而確,當世稱之[2]。崔寔是東漢末年社會批判思潮的的代表人物之一,《政論》是反映崔寔社會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東漢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原書已散佚,現(xiàn)今零散的存于《后漢書》和《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文獻中。
《政論》是崔寔一生中重要的著作,諸多政治思想保存其中,現(xiàn)今保存的《政論》僅為原書的五分之一左右?!度簳我肥珍洝墩摗罚瑢H【珜?,而腴語美詞,芟除凈盡。然于當時積弊,已臚列無遺[3]。雖然文章散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存留的部分來探索崔寔的政治思想。
從今人的著作來看。侯外廬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分析了崔寔《政論》中的進步思想,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抒發(fā)賢難之論,以及對地主階級的豪侈發(fā)出當時東漢社會所面臨的“三患”。侯外廬對其政治思想進行基本的解析[4]。祝瑞開的《兩漢思想史》中論述崔寔推行霸政、分祿均土的思想。著重闡釋統(tǒng)治者要選賢任能。當時社會沒有能力來推行王政,所以應當實行霸政以挽救社會,用嚴刑峻法懲治統(tǒng)治階級內部和被統(tǒng)治階級農民中“奸軌”不法之徒,使天下安寧。抨擊急功好利的政治,使官吏橫行暴虐。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來維護皇權[5]。周桂鈿認為崔寔明于政體,所以他對政治的議論不是脫離實際的空論,而是可以實行的。古代圣主依靠賢士良策。對于人民來說,精神表現(xiàn)在社會風氣上,物質在農業(yè)國主要表現(xiàn)在農業(yè)收成上農業(yè)雖然豐收,社會風氣卻變壞了,也不能認為國家已經平安無事,所以應當重視精神層面。同時主張變法改革,以解決實際問題,消除弊端,恢復社會的安寧。重視吏治,強調廉政,建議增加俸祿,使官員足以代耕自供,然后加重對貪污受賄的懲罰[6]。
相關的論文研究有陳啟云、張?!洞迣佌嗡枷霚Y源新論》 分析了崔寔政治思想的淵源,認為崔寔思想有鮮明的儒家特征,但還融合了法家、道家的思想,根據(jù)當時的社會背景,多個角度剖析崔寔[7]。秦進才《崔寔政治思想探析》認為崔寔是東漢末年社會批判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揭露了東漢末年政治腐朽、社會動蕩的景象,提出了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政策,任賢使能,使賢人來治理國家,并且要擇賢久任,保持官吏隊伍的穩(wěn)定,同時要增加官吏的俸祿以求廉潔等,從這些方面來分析其政治思想[8]。劉建清《崔寔政治法律思想探微》著重分析了崔寔的變法思想,在強調以法治國的同時,也重視賢人治國,反映了崔寔政治法律思想的嚴謹。認為《政論》是一部政治、法律學的論著,雖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但是身處在東漢王朝的末期,為了解決當時社會的積弊,其思想學說深受法家的影響。崔寔直面現(xiàn)實,針對當時情況情況提出改革措施,不空談義理。他的著作較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9]。杜洪義《崔寔政治思想述論》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崔寔的政治思想,一是崇尚明君賢臣的君臣觀;二是辨賢重祿的用人觀;三是政因時變的改革觀;四是“明法度以閉民欲”的法治觀。他的政治思想體現(xiàn)了務實精神,對后人產生了一定影響[10]。
《隋書·經籍志三》著錄《政論》六卷,漢大尚書崔寔撰?!杜f唐書·經籍志下》著錄為《政論》五卷?!兑饬帧芬辔寰怼!缎绿茣に囄闹救分洝墩摗妨恚陨辖园选墩摗窔w為法家類。因此學者都著重分析崔寔的法律思想。
從著作來看,蕭公權認為崔寔立論更接近法家,《玉函山房輯佚書》列“政論”于法家之首,似未盡合。實乃儒而兼法者,固未醇儒,亦不可遂以為申商后學也[11]。金春峰分析了崔寔的社會批判思想,崔寔對當時社會有深刻的觀察,對于漢末政治腐敗和風俗敗壞,崔寔主張嚴刑峻法,以法治國。崔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一個“與諸儒雜定五經”的儒家學者,能提出這種思想,不能不說是深受當時社會的影響,具有時代意義[12]。不僅歷史學專著來探討崔寔,法律方面的著作也記錄了崔寔的法律思想。高潮,馬建石主編的《中國歷代法學文選》認為崔寔實際上是從維護封建秩序的角度,來論述建立法制重要性的[13]。
從論文看,黃前程《漢魏之際的霸道思想論析》,分析崔寔推崇法家思想,針對漢末社會的危機,國家積弱,地方勢力強大,政治不穩(wěn)定,社會風氣混亂,不能僅僅只效法王道所施行的仁政,要兼用霸政,是所謂“霸王道雜用之”。出于中興救世的思想,崔寔用法家的治國手段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文章主要強調崔寔法家思想[14]。徐芬的《法家取向如何進入漢末士人視野——以崔寔為個案》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分析崔寔思想的轉變,由于對現(xiàn)實的認知,積極進行社會改革,表現(xiàn)出法家傾向,這種務實的精神來源于崔寔實際從政經驗,從而化解了儒法之間的矛盾[15]。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思想史研究室著《秦漢經濟思想史》從三個方面對“奢僭”的議論、對工商的看法、主張增益官俸來闡述崔寔的經濟思想[16]。石世奇著《中國傳統(tǒng)經濟思想研究》指出崔寔雖“好典籍”,也曾“著作東觀”,“與諸儒博士共雜定五經”,但并不是一個只會講論章句的經生,而是一個有廣博才能和操守廉潔的士大夫。崔寔是一位具有顯著的務實精神的封建士大夫,強調面對現(xiàn)實,從實際出發(fā),因時權變,反對泥古,反對因循。從反對奢僭、土地兼并和貧富問題、官俸厚薄的看法來分析[17]。
論文方面秦進才的《崔寔經濟思想窺管》,將崔寔的經濟思想歸納為重農勸農辟土振人、以農為主多種經營、順天之時相地之宜、耕讀結合和睦宗族、抑制奢侈滿足必需等方面,既有對前人思想資料的繼承與發(fā)展,又有自己獨辟蹊徑提出的問題,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見解深刻,影響深遠[18]。
關于崔寔的軍事思想重要集中在崔寔任五原太守時的作為。王紹東《東漢五原太守崔寔邊疆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針對東漢后期土地兼并,中原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況,崔寔是建議把邊疆地區(qū)作為移民開發(fā)的理想場所,并把移民開發(fā)的作用提到了新的認識高度。提出了移民開發(fā)為“振人之術”的理論;在任五原太守期間,他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改造落后的生產技術,使五原郡經濟發(fā)展,社會安定,使邊疆統(tǒng)治得以穩(wěn)固[19]。郝建平《略論崔寔在五原太守任上的作為》中分析到崔寔在任五原太守期間,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改善民眾生活,加強軍備,鞏固邊防,助于東漢王朝邊疆統(tǒng)治的鞏固。這些成績的取得,既得益于其仁愛清廉的為吏家風的影響,也與其重視邊疆開發(fā)、發(fā)展經濟的思想有關[20]。
崔寔是崔寔文學集團中重要的成員,崔寔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因此對崔寔文學上的研究也有一定發(fā)展。
郭預衡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指出《政論》其文切指時弊,分析治亂之道,頗為時人所重。為救正末世積弊,崔寔《政論》,略近法家,文風亦較《潛夫論》為峻直。[21]郭預衡著《中國散文史》從散文的風格看,崔寔的文章風格與王符、仲長統(tǒng)等相似。共同的傾向是指責時弊,暴露現(xiàn)實矛盾。又都是發(fā)憤著書,都有郁郁不平之氣[22]。王長華主編的《河北文學通史》認為崔寔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論家,《政論》是崔寔政論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其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政論》以抨擊時政、力陳改革為主旨,充滿了批判精神和革新色彩。其文風充滿淋漓酣暢之勢,這種激越、酣暢、犀利的文風代表了崔寔《政論》乃至東漢末年散文創(chuàng)作的風貌[23]。
另外黃靜楓的碩士論文《崔寔散文研究》對《政論》文學性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從修辭和文風兩方面入手來分析《政論》的文學性。結合崔寔個人思想、經歷、性格和藝術修養(yǎng),具體分析此文風的形成原因[24]。
除此之外《政論》從其他方面也有研究。從禮制的角度來看,陳戍國著《中國禮文學史》指出《政論》與當時禮制有關系,說明禮制的作用,禮制與人情的關系,與王政的關系。禮者政之與,禮壞即政治之衰敗。作者對當時“下僭其上,尊卑無別”的社會狀況頗為痛心疾首,認為這種社會狀況是天下之一大患?!墩摗分鞅緛頌楫敃r禮壞政治衰敗而發(fā),本來就以維護禮制為目的[25]。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龔賢著《秦漢管理思想 》認為《政論》深刻洞察社會現(xiàn)實,以敏銳的眼光,準確認識到當時的社會弊端,認真分析復雜的社會矛盾,提出了改善管理的方法,以挽救國家的危亡之勢。君與臣視為國家管理的兩個主要因素,缺一則會出現(xiàn)管理混亂的局面。此外,地方行政的管理,如果官員被調離或者罷免,影響官員隊伍的穩(wěn)定[26]。
從土地思想的角度,鐘祥財?shù)摹吨袊恋厮枷胧犯?》認為崔寔的土地思想有其獨特性,他從揭露和抨擊土地兼并的弊端開始,最終提出的解決方案則是移民墾殖,可謂集漢朝兩股土地政策思潮為一體。崔寔不想通過立制限田的途徑來消除這種病癥,而主張采取徙民墾荒之法來解決難題,從而巧妙地避開了封建土地占有關系這一核心要害問題。封建社會土地問題的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和大肆兼并平民土地,這實質上是由這一社會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開辟荒地和擴大土地面積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土地不足、貧民生活無計的矛盾,但卻無法根本消除這種由封建制度本身導致的土地兼并弊端。盡管這樣,視圖從生產力角度解決生產關系問題,畢竟是土地思想史上的一條新思路[27]。
從收入分配思想來看,鐘祥財著《中國收入分配思想史 》指出崔寔直接論及的收入分配問題是東漢官吏的俸祿。政府官吏是社會中的一個重要階層,他們的收入分配關系到社會治理的成效和社會風氣的好壞。增加官吏俸祿反映了這一問題在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建立后必須加以解決的緊迫性。從收入分配思想的角度看,他在分析過程中表達的觀念不乏深刻的經濟理論價值[28]。
以上對崔寔《政論》多年來的研究狀況做了簡要的綜述??梢钥闯?,相關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許多問題也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仍有一些問題和不足,《政論》研究是從近些年才開始豐富起來的,雖然有很多關于《政論》的著作與文章,但都是停留在其文章內容的解釋上,沒有進行深入地理論分析。對此筆者提出一些看法:
第一,學術界對《政論》的研究一般停留在政治、經濟、法律方面進行論述,筆者認為可以文本內容進行詳細考證,深入了解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等學科體系,而不是簡單將其內容定義為政治、經濟、法律方面。通過專業(yè)角度細化或者深化來切入,方能有新的突破。
第二、可以從一些新的學科體系來解釋《政論》,例如禮文學、管理學來重新闡釋,會讓我們從更多角度了解《政論》。這種獨特的研究視角對于我們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認識《政論》的傳世價值有著非凡的意義。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文章難免疏漏,同時在引述學者觀點時若有理解不到之處,敬請指正。
[1]解成.崔瑗、崔寔生卒年考[J].河北學刊,1995(4):111.
[2]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1725.
[3]孫啟治.政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28.
[4]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M].人民出版社,1957:418-422.
[5]祝瑞開.兩漢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360-366.
[6]周桂鈿.秦漢思想史[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458-464.
[7]陳啟云、張睿.崔寔政治思想淵源新論[J].史學月刊,2012(6):20.
[8]秦進才.崔寔政治思想探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9(2):24.
[9]劉建清.崔寔政治法律思想探微[J].法學評論,1986:93-96.
[10]杜洪義.崔寔政治思想述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6):96.
[11]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1:316.
[12]金春峰.漢代思想史[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523-526.
[13]高潮,馬建石.中國歷代法學文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334-335.
[14]黃前程.漢魏之際的霸道思想論析[J]. 長沙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103-107.
[15]徐芬.法家取向如何進入漢末士人視野——以崔寔為個案[J].晉陽學刊,2008 (1):102.
[16]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思想史研究室.秦漢經濟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9:346-353.
[17]石世奇.中國傳統(tǒng)經濟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42-144.
[18]秦進才.崔寔經濟思想窺管[J].邯鄲學院學報,2008 (2):65.
[19]王紹東.東漢五原太守崔寔邊疆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J].陰山學刊,2007(4):43.
[20]郝建平.略論崔寔在五原太守任上的作為[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3):49.
[21]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17-618.
[22]郭預衡.中國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09.
[23]王長華.河北文學通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94-96.
[24]黃靜楓.崔寔散文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3:4.
[25]陳戍國.中國禮文學史[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362
[26]龔賢.秦漢管理思想[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183-185.
[27]鐘祥財.中國土地思想史稿[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40-42.
[28]鐘祥財.中國收入分配思想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44-45.
Research review on Cui Shi’s “Zheng Lun”
PENG Lin
(SchoolofHistory&Culture,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4,China)
In modern times,the related researches and papers on Cui Shi’sZhengLunhave been emerging profoundly;the researches have a wider range.The detailed research status according to theZhengLunof political,economic,legal,literature etc,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ZhengLun,and to open up a new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ZhengLun;Cui Shi;research review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22
2015-12-06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燕趙歷史人物研究(項目編號:HB08BLS001)
彭琳(1991—),女(漢),河北石家莊,碩士
主要研究秦漢史。
B234.99
A
1009-8976(2016)01-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