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樹栽培技術及應用
本文對七葉樹在我國的栽種技術以及實際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七葉樹;栽培技術;應用
七葉樹又名梭欏樹,葉形優(yōu)美,樹體高大雄偉,開花時碩大的花序豎立于葉簇中,蔚為奇觀,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樹木。我國的七葉樹數(shù)量非常多,并且在分布上也十分的廣泛,但是利用率卻不是非常高,人們對此的認識還存在不足,通過近幾年的觀測和研究,總結了七葉樹的栽培及應用技術,供大家參考。
七葉樹是一種喜歡光照的植物,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尤其是在比較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更適應,一般在土層深厚以及酸性和重型的土壤中能夠更好的生長,但是七葉樹的生長速度非常慢,壽命比較長,具有一定的深根性,能夠抵抗一定的大風大雪。
2.1生長基地的選擇。育苗地址一般選擇在背風的位置,地面坡度低于5°,土層厚度一般在50cm以上,土壤中性為宜,或微酸性也可以,要求排水順暢,臨近水源,交通便捷,土壤肥沃。在秋季翻耕整地,深度30 cm左右,整地時施入有機肥,一般是每畝施6~8 m3的廄肥,均勻撒施,然后耕翻。在降雨量非常大的地方要做好排水工作。育苗前整理好苗床,苗床寬度根據(jù)地形確定。播種前,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撒施1%的硫酸亞鐵,最好選用粉末狀的硫酸亞鐵,播種后床面上噴灑殺蟲劑。
2.2種子采集。種子采集和處理一般在秋季進行,選擇一個陽光充足并且地勢較為平坦地帶,沒有病蟲害,年齡一般在40年以上80年以下的七葉樹采摘果實。當果實的外皮由綠色變成棕黃色,果殼開裂時將果實采下,采用人工和機器相結合,提高采集效率。將采集的種子堆放在陰涼通風處,用草簾等設備進行晾曬,每天進行翻動,以利于后熟和著色,并對漚爛其外種皮有一定作用。堆放厚度不超過20 cm,每天翻動檢查一次,以免發(fā)生霉變。堆放3~4 d后搓去外種皮,進行分級,去除劣等低級種子。
2.3種子貯藏。一般采用室內(nèi)沙藏法。首先要選擇細沙,含水量控制在2%~4%,室內(nèi)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沙的用量應為種子的2倍左右。將沙與種子拌勻后放在土地上面貯藏,注意不要堆放在水泥地面或透氣性不良的地面上。如果放在透氣性差的地方,極易使種子發(fā)生“自潮”或“自熱”現(xiàn)象,進一步促進呼吸作用,最終導致種子發(fā)生酒精中毒死亡。在土地面上鋪一層10 cm厚的細沙,然后將拌勻的種子鋪好,全部堆放完畢后,再蓋上一層4~6 cm厚的沙。在種子貯藏過程中要定期檢查,通風換氣,保持室內(nèi)溫度適宜。若沙有些干燥,可噴少量水保持濕度。七葉樹種子經(jīng)過沙藏后,有利于萌發(fā),且播種后出苗整齊,抗逆性強。
2.4播種育苗。育苗地選擇背風、陽光充足的地帶,坡度小于5°,土層深厚,土壤中性,地下水源充足。育苗前進行整地,清理雜草和土塊,地面平整。增施基肥,可選用選擇磷酸鈣、尿素或者三元復合肥,每畝施磷酸鈣15 kg、尿素10 kg,開溝將肥料均勻撒施在溝內(nèi)。在播種前7 d,用硫酸亞鐵、辛硫磷進行土壤殺蟲處理。
2.5田間管理。生長期及時進行追肥,可選擇環(huán)狀溝施肥方式。基肥以草木灰以及綠肥為主,一般在10月樹木停止生長后進行。如果是小樹,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生長期一般不用追肥;如果是大樹,除施用基肥外,在開花前要進行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和結果。要根據(jù)樹體長勢確定追肥數(shù)量,長勢強壯的樹體,追肥以磷肥和鉀肥為主;長勢弱的要增加氮肥施用量,促進生長發(fā)育。干旱時及時澆水,開花以前、開花以后、結果以前和封凍以后各需要澆水1次,并且每一次的澆灌都要充足,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七葉樹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僅僅能夠被當做是一種食品,還可以被當做藥品和木材,葉芽也可以代替茶葉進行飲用,或是被當成燃料以及肥皂葉,種子也能提取油料,其味道和板栗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另外,還能夠用作工藝品的制作,具有很好的抗污染性和耐陰性。
[1]李鶯,嚴挺,馬蘭,等.七葉樹種子活力動態(tài)變化的初步研究 [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4,60 (10):4~5,8.
[2]曹麗敏,王志新,曹明,等.中國無患子科植物的葉脈形態(tài)及其系統(tǒng)學意義 [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4,36(04):419~432.
[3]徐加虎,房國棟,吳桂春,等.七葉樹引種試驗研究 [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5,45(02):48~50.
467599河南省汝州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衡園園